介入式血管减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516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介入式血管减容装置,包括:具有管腔的鞘管;具有收容腔的收容管,收容管在鞘管的远端与鞘管连接,并在连接处设有与收容腔连通的开口;具有内腔的限位管,限位管的近端在鞘管与收容管的连接处与鞘管连接,鞘管的管腔通过限位管的内腔与收容腔连通,限位管的远端部分伸入收容管内,限位管伸入收容腔的一部分设有朝向开口的锲形面;以及旋切件,活动设于收容腔内,旋切件包括基座以及设于基座的远端端面上的切割刀,基座的外周上设有第一斜面,锲形面配置于与第一斜面活动抵接。切割刀可以从锲形面偏离滑至开口处,并因锲形面的抵接而从开口偏出,从而在旋切作业过程中可以与血管形成一定的角度,以提高切割效率。以提高切割效率。以提高切割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入式血管减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介入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介入式血管减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血管系统中的粥样硬化能够减小或堵塞通过血管的血流,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引发低血流量症状,例如腿痛(走路时或静止时)、皮肤溃疡、心绞痛(静止时或劳力型)等。
[0003]不同于血栓症,粥样硬化往往伴随着较硬的钙化物质,提高了治疗风险和难度。目前治疗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方法一般分为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和溶栓术等。其中腔内成形术的术后通畅率较低,5年通畅率仅有30%,患者术后往往会出现再狭窄需要二次手术的情况。支架植入术较腔内成形术有着更高的通畅率,但仍不够理想,其中腘动脉疾病采用腔内血管成形术组合支架植入术的治疗,2年一期通畅率仅为64.2%。最为糟糕的是,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发生,往往因为植入物的存在无法通过普通的支架植入术或腔内成形术手术进行再次干预,导致二期手术的效果不理想。
[0004]针对上述症状,目前可以采用介入式血管减容设备,通过旋切的方式来去除血管中形成的粥样硬化,并带离至体外,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当前市面上的斑块切割导管种类少,一般分为即时排栓和斑块收集两大类。即时排栓类器械需要将切除后的斑块等杂质排除体外,设备附件较多,使用不便,操作复杂。常见的旋切件位于收容腔近端,将器械推送到病变位置后需要调整旋切件与血管壁的夹角,并与斑块充分接触,实现高效率的切除。为了使得选切刀片工作时与血管壁有一定夹角,需要使用带有弯曲弧度的鞘管,即在导管的弯曲应力下,旋切件会被动的与血管壁形成夹角,增加切削效率。该设计的弊端主要有两个,一是僵硬的弯曲弧度使得鞘管在推送、工作及回撤时均对血管壁有着不同程度的挤压刺激,挤压刺激受到血管弯曲程度和血管直径影响,当患者病变位置较长时,该刺激可能导致不稳定附壁组织的脱落造成远端栓塞,亦或是形成新的夹层,均会增加术中的并发症风险;二是夹角处为弯曲可动设计,在工作中与栓塞组织易发生干涉故障,导致刀头无法收容,亦可能在操作不当时导致收容腔卡死脱落,最终增加器械撤出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切割刀难于与血管壁形成夹角而导致切割效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介入式血管减容装置,包括:
[0006]具有轴向管腔的鞘管;
[0007]具有收容腔的收容管,收容管沿轴向在鞘管的远端与鞘管连接,并在连接处设有与收容腔连通的开口;
[0008]具有轴向内腔的限位管,限位管的近端在鞘管与收容管的连接处与鞘管连接,鞘管的管腔通过限位管的内腔与收容腔连通,限位管的远端部分伸入收容管内,限位管伸入收容腔的远端端面的一部分设有朝向开口的锲形面;以及
[0009]旋切件,旋切件活动设于收容腔内,旋切件包括基座以及设于基座的远端端面上的切割刀,基座的外周上设有第一斜面,锲形面配置于与第一斜面活动抵接。
[0010]上述介入式血管减容装置中,具有部分延伸伸出的锲形面,当旋切件在收容管内约束限位时,该锲形面可以承托旋切件;当旋切件活动至开口处进行旋切作业时,收容管的约束解除,旋切件可以从锲形面部分滑至开口处,并因锲形面的抵接而从开口偏出,从而在旋切作业过程中可以与血管形成一定的角度,以提高切割效率,减少手术时间,同时无需鞘管弯折,减少了鞘管弯折带来的血管挤压刺激作用,同时因为简化了变形机构,降低了旋切件卡住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1]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附图中:
[0014]图1是依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的介入式血管减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依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的介入式血管减容装置在远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依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的介入式血管减容装置的旋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依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的介入式血管减容装置的旋切件的远端端面的示意图;
[0018]图5是依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的介入式血管减容装置的限位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依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的介入式血管减容装置的切割刀未暴露在开口时的示意图;
[0020]图7是图6的D

D截面视图;
[0021]图8是依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的介入式血管减容装置的切割刀已暴露在开口时的示意图;
[0022]图9是图8的E

E截面视图;
[0023]图10是图8的F

F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
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技术的描述。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近端是指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而远端是指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轴向是指平行于医疗器械远端中心和近端中心连线的方向。上述定义只是为了表述方便,并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式血管减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轴向管腔的鞘管;具有收容腔的收容管,所述收容管沿轴向在所述鞘管的远端与所述鞘管连接,并在连接处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开口;具有轴向内腔的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近端在所述鞘管与所述收容管的连接处与所述鞘管连接,所述鞘管的管腔通过所述限位管的内腔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限位管的远端部分伸入所述收容管内,所述限位管伸入所述收容腔的远端端面的一部分设有朝向所述开口的锲形面;以及旋切件,所述旋切件活动设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旋切件包括基座以及设于所述基座的远端端面上的切割刀,所述基座的外周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锲形面配置于与所述第一斜面活动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血管减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锲形面的倾角与所述第一斜面的倾角相对所述轴向基本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式血管减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锲形面的倾角与所述第一斜面的倾角之差小于15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血管减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锲形面沿轴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斜面沿轴向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血管减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管包括沿轴向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万王逸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