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烯烃膜双面电晕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809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7:57
一种聚烯烃膜双面电晕处理装置,其中二个吸附轮、多个滚轮对称贴附于双层聚烯烃膜两侧并装于主支架上;吸附轮上设有多个吸附孔并通过气管与真空泵相连,通过二个吸附轮的吸力将双层聚烯烃膜一分为二,二个单层聚烯烃膜分别环绕同数量的滚轮,在中途分别经过二个电晕处理机,电晕处理机均设有二个电晕喷头并别对准单层聚烯烃膜的两面,二个单层聚烯烃膜的另一端重新贴合为双层聚烯烃膜。通过吸附轮上等距阵列分布的多个吸附轮对双层聚烯烃膜施加均匀吸附力,在吸附轮及滚轮的共同牵引下对双层膜进行剥离并保持其形态完整性,利用二侧电晕处理机对剥离后的二个单层膜施加双面电晕处理,再通过滚轮将其重新贴合,形成剥离、电晕、贴合操作一体化。贴合操作一体化。贴合操作一体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烯烃膜双面电晕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薄膜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聚烯烃膜双面电晕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聚烯烃是由乙烯、丙烯等有机材料单独聚合或共聚合而得到的一类热塑性树脂,由于其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容易加工成型,综合性能优良,具有相对密度小、耐化学药品、耐水性好、机械强度高、电绝缘性优良等特点,可用于薄膜、管材、板材、各种成型制品、电线电缆等产品,其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包装行业中,包装袋产品对其需求量十分巨大,现有聚烯烃材料制备包装膜是常采用双层传送结构,再对双层膜的外表面进行电晕处理,以便于后序工艺中表面油墨的牢固附着。但是,在制成包装袋产品后,有时需要对包装袋内表面施加油墨喷印,以便于形成防伪标识,而现有的常规生产设备仅能进行双层膜的外表面电晕处理,且由于双层聚烯烃膜之间存在不均匀的局部附着力,常规剥离方式容易造成其形态扭曲,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聚烯烃膜双面电晕处理装置,用以对聚烯烃双层膜的内外表面实现全方位的电晕处理效果。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聚烯烃膜双面电晕处理装置,包括二个主支架、二个吸附轮、真空泵、多个滚轮、多个电机、二个电晕处理机。其中,二个所述主支架呈对称布置并固定于平台或地面之上,二个主支架的中间区域用于穿入上一道工序所输送而来的双层聚烯烃膜;二个所述吸附轮、多个所述滚轮均以对称方式贴附于双层的所述聚烯烃膜的两侧并通过轴孔配合方式分别安装于二个主支架之上;吸附轮之上设有多个圆周分布的吸附孔,其内腔通过气管与所述真空泵相连,使所述吸附孔能通过真空泵提供的动力对其所贴合的聚烯烃膜产生吸附力,进而通过对称分布的二个吸附轮将双层聚烯烃膜一分为二,而后二个单层的聚烯烃膜分别环绕相同数量的滚轮,并通多个电机带动吸附轮与滚轮旋转而进行传动,在传动中途分别经过二个所述电晕处理机,其中每一个电晕处理机均设有二个反向的电晕喷头,二个所述电晕喷头分别对准单层聚烯烃膜的两面并可进行电晕处理,二个单层的聚烯烃膜经过电晕处理后再经多个滚轮后收拢,重新贴合为一个双层的聚烯烃膜并传递至下一道工序。
[0005]进一步的,所述主支架于安装所述吸附轮的端头处以焊接方式设有二个侧盖,所述侧盖与吸附轮端部套合间隙处设有旋转密封圈,二个侧盖通过安装于其内壁处的轴承对吸附轮的两端进行装配并形成轮毂传动关系,一端的侧盖装有所述电机并可为吸附轮提供旋转动力,另一端的侧盖通过气管连接至真空泵。
[0006]进一步的,所述吸附轮呈中空内腔圆柱体,其圆柱体上设有多个贯通内腔的所述吸附孔,同时,圆柱体内腔还通过二端的二个连接盘以焊接方式与中心的一个转轴连接固
定,所述转轴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盘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真空泵通过导管、连接盘上的通孔、所述吸附孔对所述吸附轮所贴附的所述聚烯烃膜施加吸附力。
[0008]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吸附孔与所述吸附轮的切向方向上呈等距圆周阵列分布,在吸附轮的轴向方向上呈等距线性阵列分布。
[0009]进一步的,二个单层的所述聚烯烃膜在经过电晕处理后重新贴合为一个双层的聚烯烃膜,并传递至下一道工序为喷印工序或熔边工序。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吸附轮上等距阵列分布的多个吸附轮对双层聚烯烃膜施加均匀的吸附力,进而在吸附轮及滚轮的共同牵引下对双层膜进行剥离并保持其形态完整性,同时利用二侧的电晕处理机对剥离后的二个单层膜施加双面的电晕处理,再通过滚轮将其重新贴合,形成剥离、电晕、贴合操作一体化,进而便于对聚烯烃包装膜施加双层油墨喷印,扩展其防伪标识等功能,克服了现有技术对于双层聚烯烃无法进行全方位电晕处理的缺陷,同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技术。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中吸附轮及其相关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中吸附轮与滚轮的转向示意图。
[0014]图中:1

主支架,1a

聚烯烃膜,1b

侧盖,1c

旋转密封圈,1d

轴承,2

吸附轮,2a

吸附孔,2b

连接盘,2c

转轴,3

真空泵,3a

气管,4

滚轮,5

电机,6

电晕处理机,6a

电晕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6]如图1所示,一种聚烯烃膜1a双面电晕处理装置,包括二个主支架1、二个吸附轮2、真空泵3、多个滚轮4、多个电机5、二个电晕处理机6。其中,二个所述主支架1呈对称布置并固定于平台之上,二个主支架1的中间区域用于穿入上一道工序所输送而来的双层聚烯烃膜1a;二个所述吸附轮2、多个所述滚轮4均以对称方式贴附于双层的所述聚烯烃膜1a的两侧并通过轴孔配合方式分别安装于二个主支架1之上;吸附轮2之上设有多个等距圆周分布的吸附孔2a,其内腔通过气管3a与所述真空泵3相连,使所述吸附孔2a能通过真空泵3提供的动力对其所贴合的聚烯烃膜1a产生吸附力,进而通过对称分布的二个吸附轮2将双层聚烯烃膜1a一分为二,而后二个单层的聚烯烃膜1a分别环绕相同数量的滚轮4,并通多个电机5带动吸附轮2与滚轮4旋转而进行传动,在传动中途分别经过二个所述电晕处理机6,其中每一个电晕处理机6均设有二个反向的电晕喷头6a,二个所述电晕喷头6a分别对准单层聚烯烃膜1a的两面并可进行电晕处理,二个单层的聚烯烃膜1a经过电晕处理后再经多个滚轮4后收拢,重新贴合为一个双层的聚烯烃膜1a并传递至下一道喷印工序。
[0017]如图2所示,主支架1于安装吸附轮2的端头处以焊接方式设有二个侧盖1b,所述侧盖1b与吸附轮2端部套合间隙处设有旋转密封圈1c,二个侧盖1b通过安装于其内壁处的轴承1d对吸附轮2的两端进行装配并形成轮毂传动关系,一端的侧盖1b装有所述电机5并可为
吸附轮2提供旋转动力,另一端的侧盖1b通过气管3a连接至真空泵3;吸附轮2呈中空内腔圆柱体,其圆柱体上设有沿轴向作等距阵列分布、并贯通内腔的多个吸附孔2a,同时,圆柱体内腔还通过二端的二个连接盘2b以焊接方式与中心的一个转轴2c连接固定,所述转轴2c与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连接盘2b上设有多个通孔,真空泵3通过导管、连接盘2b上的通孔、吸附孔2a对吸附轮2所贴附的聚烯烃膜1a施加吸附力。
[0018]本技术实施具体功能的工作步骤如下:启动所有电机5,按图3箭头所示方向分别带动吸附轮2及滚轮4旋转,由左侧输送而来的双层聚烯烃膜1a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烯烃膜双面电晕处理装置,包括二个主支架、二个吸附轮、真空泵、多个滚轮、多个电机、二个电晕处理机,其特征在于:二个所述主支架呈对称布置并固定于平台或地面之上,二个主支架的中间区域用于穿入上一道工序所输送而来的双层聚烯烃膜;二个所述吸附轮、多个所述滚轮均以对称方式贴附于双层的所述聚烯烃膜的两侧并通过轴孔配合方式分别安装于二个主支架之上,吸附轮之上设有多个圆周分布的吸附孔,其内腔通过气管与所述真空泵相连,通过对称分布的二个吸附轮的吸力将双层聚烯烃膜一分为二,二个单层的聚烯烃膜分别环绕相同数量的滚轮,在中途分别经过二个所述电晕处理机,其中每一个电晕处理机均设有二个反向的电晕喷头,二个所述电晕喷头分别对准单层聚烯烃膜的两面,二个单层的聚烯烃膜的另一端重新贴合为一个双层的聚烯烃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烯烃膜双面电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于安装所述吸附轮的端头处以焊接方式设有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煌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诚鑫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