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7663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换热系统,包括换热管、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所述换热管沿换热管的厚度方向彼此间隔开设置,至少部分相邻换热管之间沿换热管宽度方向设有第一翅片和所第二翅片,每个翅片沿换热管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水能够沿第二翅片排出,从而有效地提高翅片表面水的排放效率,提高换热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换热系统
[0001]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09月04日提交中国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2021914922.0,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换热系统”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0002]本技术涉及换热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3]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尤其是多通道换热器,冷媒在换热管中流动,与管外的气流进行换热。换热管具有多个平行的流通通道。相邻换热管之间安装有波纹翅片,翅片上开有百叶窗。相关技术中的翅片的结构以及翅片与换热管之间的配合不利于翅片表面的水排放,由此不利于换热性能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鉴于上述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翅片表面的水排出,从而提高换热性能的换热器。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换热器的换热系统。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管、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在所述换热管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相邻所述换热管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翅片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翅片,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二翅片沿所述换热管宽度方向布置;
[0006]所述第一翅片包括多个翅片单元和多个连接段,在所述换热管长度方向上,所述翅片单元间隔设置,所述翅片单元在所述换热管厚度方向上的一侧与一个所述连接段相连,所述翅片单元在所述换热管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与另一个所述连接段相连,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换热管固定连接,所述翅片单元上设有第一开口;
[0007]所述第二翅片沿所述换热管长度方向延伸,并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翅片的厚度方向与所述换热管宽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翅片开设有沿所述第二翅片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翅片的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二翅片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翅片的两侧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管固定连接,在所述换热管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二翅片之间具有预定间隙。
[0008]从以上描述可知,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沿换热管宽度方向设置,其中第二翅片可以位于换热器的迎风侧,也可以位于换热器的背风侧,当然,第二翅片也可以同时位于换热器的迎风侧和背风侧。
[0009]换热器进行制冷工况时,冷凝于第二翅片表面的冷凝水,能够直接沿第二翅片的板面向下流出,从而快速将第二翅片上的冷凝水导出,对于形成于第一翅片表面的冷凝水,大部分沿各层翅片单元上开设的第一开口逐层向流动至底部接水盘,当第一翅片局部出现
冷凝水聚集于相邻翅片单元之间时,该部分冷凝水可以自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之间的间隙流出,同时第二翅片也可以起到导流的作用,使翅片间的冷凝水快速导出。
[0010]不仅能够解决制冷工况下室内换热器滴水及吹水现象,有利于保障换热器附近电气部件的使用安全;而且当本技术中的换热器在制热工况下,本技术中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的组合使得冷凝水能够快速导出,从而可以解缓室外换热器表面结霜,有利于提高换热性能。
[0011]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换热器的局部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所述换热器的俯视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换热器的局部示意图;
[0015]图4为图3所述换热器的俯视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中换热器的局部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两个第二翅片组装后的示意图;
[0018]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8为本技术再一种实施例中换热器的局部示意图;
[0020]图9为本技术再一种实施例中换热器的总体示意图;
[0021]图10为本技术再一种实施例中换热器的总体示意图;
[0022]图11为图10所示换热器的俯视示意图;
[0023]图12为图11中E

E剖视图;
[0024]图13为本技术再一种实施例中换热器的总体示意图;
[0025]图14为图13中C1

C1剖视图;
[0026]图15为本技术再一种实施例中换热器的总体示意图;
[0027]图16为图15中G

G局部剖视图;
[0028]图17为本技术再一种实施例中换热器的总体示意图;
[0029]图18为图17中H

H剖视图;
[0030]图19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第二翅片的局部示意图;
[0031]图20为图19中A1

A1剖视图。
[0032]其中,图1至图20中:
[0033]换热器100,换热管1,第一宽度段11,第二宽度段12,第一制冷剂通道111,第一安装段1a,第二安装段1b,第一平直段13,弯曲段14,第二平直段15,第二制冷剂通道121,第一翅片2,翅片单元21,连接段22,第一开口211,第二翅片3,板体31,第二开口311;挡片312。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文以换热管为扁管为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5]请结合图1至图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100,包括多根换热管1、第一翅片2和第二翅片3。为了便于理解,以换热管1为参照物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其中换热管1的
长度方向如附图中箭头A所示,换热管1的宽度方向如附图中的箭头B所示,换热管1的厚度方向如附图中箭头C所示。从图1至图5中可以看出,换热管1的宽度大于换热管1的厚度,换热管1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
[0036]换热器100还包括两个集流管4,多根换热管1间隔平行布置于两集流管4之间,具体地,多根换热管1沿其厚度方向C间隔布置。至少部分相邻换热管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翅片2和至少一个第二翅片3,第一翅片2和第二翅片3沿换热管1宽度方向B布置。
[0037]其中,本技术中的第一翅片2包括多个翅片单元21和多个连接段22,在换热管1长度方向A上,翅片单元21间隔设置,翅片单元21在换热管1厚度方向C上的一侧与一个连接段22相连,翅片单元21在换热管1厚度方向C上的另一侧与另一个连接段22相连,连接段22与换热管1固定连接。从以上描述可知,两换热管1之间的所有翅片单元21通过连接段22首尾依次连接形成沿换热管1长度A延伸的波纹状结构
[0038]上述,翅片单元21上设有第一开口211,每一个翅片单元21上可以设置有若干第一开口211,第一开口211可以为百叶窗结构,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开口类结构。
[0039]本技术中的第二翅片3沿换热管1长度方向延伸,并且第二翅片3的厚度方向与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管、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在所述换热管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相邻所述换热管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翅片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翅片,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二翅片沿所述换热管宽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翅片包括多个翅片单元和多个连接段,在所述换热管长度方向上,所述翅片单元间隔设置,所述翅片单元在所述换热管厚度方向上的一侧与一个所述连接段相连,所述翅片单元在所述换热管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与另一个所述连接段相连,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换热管固定连接,所述翅片单元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翅片沿所述换热管长度方向延伸,并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翅片的厚度方向与所述换热管宽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翅片开设有沿所述第二翅片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翅片的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二翅片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翅片的两侧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管固定连接,在所述换热管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二翅片之间具有预定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翅片沿所述换热管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沿所述换热管宽度方向,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翅片的第二开口通风面积之和大于其他所述第二翅片的所有第二开口的通风面积之和。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换热管沿换热管长度方向包括至少两个平直段以及连接于两平直段之间的弯曲段,所述换热管的两个平直段的长度方向平行或者相交。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翅片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所述第二开口,所述板体还包括挡片,所述挡片与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缘连接,所述挡片与所述第二开口所在的平面成角度,所述角度的范围为10
°
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磊蒋建龙高莹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