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使用作业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作业平台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使用作业平台。
技术介绍
[0002]竖井作为盾构机始发井,具有挡土和截水的作用;因竖井临近长江,其地下水丰富,地连墙接缝处及坑底有可能渗漏水,甚至出现涌水涌砂的现象,需快速封底降低风险,故采用明挖顺逆结合法多工作面立体交叉施工以加快工期(即开挖第一层土方施做冠梁及第一道支撑,达到80%强度后开挖第二层土方施做第二道现浇环梁及支撑,依此类推至底板;主体结构侧墙与基坑开挖立体交叉同时作业,第二道环梁及支撑达到100%强度后,在环梁及支撑上搭设作业平台,施做负一层结构侧墙,依此类推至最后一层侧墙)。
[0003]中国专利CN212248263U公开了主体结构侧墙与基坑开挖立体交叉作业,包括横梁、钢筋混凝土冠梁和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的顶部固定连接钢筋混凝土冠梁,钢筋混凝土冠梁的内壁固定连接横梁,地下连续墙之间设置有钢管支撑柱,钢管支撑柱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螺纹钢筋栓,螺纹钢筋栓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紧固板和预埋钢板,地下连续墙主要由底部基岩层、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使用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平台包括:地下连续墙(1)的内侧固定设有结构侧墙(2),结构侧墙(2)的内侧设有环框梁(3),环框梁(3)的内侧固装有钢筋砼支撑(4),钢筋砼支撑(4)呈人字形,钢筋砼支撑(4)的上端固设在环框梁(3)的上端,钢筋砼支撑(4)的中间端固设在环框梁(3)的左端和右端的中间点处,钢筋砼支撑(4)的下端固设在环框梁(3)的下端;结构侧墙(2)上设有第一工字钢(7),结构侧墙(2)与环框梁(3)之间设有第二工字钢(8),环框梁(3)的内侧设有相互平行放置的第三工字钢(10),第一工字钢(7)、第二工字钢(8)、第三工字钢(10)通过第三钢筋(6)焊接连接;第一工字钢(7)、第二工字钢(8)、第三工字钢(10)的上端与第一钢筋(5)焊接连接,第一钢筋(5)通过焊接与钢筋网片(9)连接,钢筋网片(9)与厚花纹钢板(16)焊接连接,竖直贯穿第一钢筋(5)、钢筋网片(9)、厚花纹钢板(16)的第三钢筋(6)与第一工字钢(7)、第二工字钢(8)、第三工字钢(10)的上端焊接连接,第三钢筋(6)的上端插入脚手架立杆;第一工字钢(7)、第二工字钢(8)、第三工字钢(10)的下端与第二钢筋(15)焊接连接,第二钢筋(15)设置在环框梁(3)、第一垫块(13)、第二垫块(14)的上端,第一垫块(13)、第二垫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忠辉,黄旭光,古艳旗,高昆,张兆军,严永德,张成勇,张君,周邦国,韩信,陈德林,黄文虎,张潜,刘铁山,程建文,孙壮,范东升,张贝贝,王祝强,赵威,彭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