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参数自反馈高精度在线实时自动加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605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04
一种多参数自反馈高精度在线实时自动加药系统,包括污废水混凝沉淀装置、污废水流道、加药流道、溢流槽和控制器,所述污废水流道和溢流槽分别与污废水混凝沉淀装置连通,所述加药流道与污废水流道连通;在污废水流道和溢流槽内分别设有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所述控制器通过AD转换器与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分别对应相连;在加药流道内设有相配合设置的计量阀和体积泵,所述计量阀和体积泵用于向污废水混凝沉淀装置中进行精准加药,所述控制器通过驱动器与计量阀和体积泵分别对应相连,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收发器与上位机相连,在控制器上还连接有计时器和指令输入器。在控制器上还连接有计时器和指令输入器。在控制器上还连接有计时器和指令输入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参数自反馈高精度在线实时自动加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参数自反馈高精度在线实时自动加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污废水、废水、污泥等污染水处理的有效性、无害化、智能化成为厂家工艺研发的重点,而其中在污废水混凝沉淀装置中投加絮凝剂、助凝剂等药剂选型后的用量智能调节和精准度是一个关键问题,另外特定行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实现对产品的固液分离的需要,在分离前均需投加絮凝剂、助凝剂等药剂,同样存在以上问题。
[0003]实际操作过程中,投加的絮凝剂、助凝剂的药剂用量与污废水废水的浓度不匹配,使得药剂投加不够精准,投加过少的药剂凝聚效果不佳,投加过多会造成药剂的浪费。
[0004]针对上述问题,现有的处理方式通常是人工处理检测污废水流道里待絮凝物的具体浓度,并以此为根据来判断需要增加药剂的数量;由于检测参数的类型较为单一,而且检测结果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从而会导致得到的数据可靠性较差;同时,在向污废水混凝沉淀装置中注入药剂也主要靠工作人员手动控制添加,操作误差较大,造成污废水混凝沉淀装置内的药剂浓度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参数自反馈高精度在线实时自动加药系统,结构设计合理,基于PLC控制器的集成控制作用,配合多种不同类型的电气元件,采用多项检测参数,能够实时精准检测污废水混凝沉淀装置中的药剂浓度,并以此为根据,实现实时自动加药,检测结果精准、加药精准可控,相较于现有的人工检测处理方式,更加精准实用,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6]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多参数自反馈高精度在线实时自动加药系统,包括污废水混凝沉淀装置、污废水流道、加药流道、溢流槽和控制器,所述污废水流道和溢流槽分别与污废水混凝沉淀装置连通,所述加药流道与污废水流道连通;在污废水流道和溢流槽内分别设有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所述控制器通过AD转换器与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分别对应相连;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相配合设置的污废水流量传感器和污废水浓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相配合设置的溢流清水粘度传感器和溢流清水浊度传感器;在加药流道内设有相配合设置的计量阀和体积泵,所述计量阀和体积泵用于向污废水混凝沉淀装置中进行精准加药,所述控制器通过驱动器与计量阀和体积泵分别对应相连,以将驱动指令传输至计量阀和体积泵;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收发器与上位机相连,以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在控制器上还连接有计时器和指令输入器,所述计时器用于设定多个检测时间节点和加药时间节点,所述指令输入器用于将控制指令输入到控制器。
[0008]所述加药流道内设置有第三检测组件,所述控制器通过AD转换器与第三检测组件
相连,所述第三检测组件包括絮凝剂流量传感器和絮凝剂浓度传感器。
[0009]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的型号为S7

200,在PLC控制器上设有多个引脚,所述PLC控制器通过Q1.7号引脚与AD转换器相连,所述PLC控制器通过Q1.5号引脚和Q1.2号引脚与驱动器相连,所述PLC控制器通过Q0.6号引脚和Q0.4号引脚与无线收发器相连,所述PLC控制器通过Q0.2号引脚与指令输入器相连,所述PLC控制器通过Q0.1号引脚与计时器相连。
[0010]所述AD转换器的型号为AD8551,在AD转换器上设有8个引脚,所述AD转换器通过六号引脚与控制器的Q1.7号引脚相连,所述AD转换器通过三号引脚上与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分别对应相连;所述污废水流量传感器的型号为YF

2103,所述污废水浓度传感器的型号为GND15。
[0011]所述驱动器的型号为ULN2003,在驱动器上设有16个引脚,所述驱动器的一号引脚与控制器的Q1.5号引脚相连,在驱动器的十六号引脚上设有第一电磁继电器,在第一电磁继电器上设有相并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一二极管,在第一电磁继电器上设有体积泵接口;所述驱动器的七号引脚与控制器的Q1.2号引脚相连,在驱动器的十号引脚上设有第二电磁继电器,在第二电磁继电器上设有相并联的第二电阻和第二二极管,在第二电磁继电器上设有计量阀接口。
[0012]所述无线收发器的型号为ESP8266,在无线收发器上设有8个引脚,所述无线收发器的四号引脚与控制器的Q0.6号引脚相连,所述无线收发器的八号引脚与控制器的Q0.4号引脚相连。
[0013]所述指令输入器的型号为TLP290,在指令输入器上设有四个引脚,所述指令输入器的一号引脚为控制指令输入引脚,在指令输入器的一号引脚和二号引脚之间并联有第九电阻、第十电阻和第四电容,在指令输入器的三号引脚和四号引脚之间并联有第五电容和第八电阻,所述指令输入器的三号引脚与控制器的Q0.2号引脚相连。
[0014]所述计时器的型号为DS1302,在计时器上设有8个引脚,在计时器的六号引脚和七号引脚之间设有第四电容和第四电阻,所述计时器的七号引脚与控制器的Q0.1号引脚相连。
[0015]在控制器上通过通讯线连接有触摸屏。
[0016]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污废水浓度、污废水流量可以计算待絮凝物的含量,从而初步判断所需絮凝剂的量;通过溢流清水粘度、溢流清水浊度可以判断絮凝剂是否过量添加以及待絮凝物是否充分絮凝沉淀,作为进一步调整絮凝剂投加量的依据,利用污废水及溢流清水的相关检测参数实现了絮凝剂添加量的精准控制;通过PLC控制器和驱动器相配合,实现对计量阀和体积泵的精准控制,实现实时自动加药;通过计时器来设定多个检测时间节点和加药时间节点来执行检测或加药操作;通过AD转换器和第一检测组件、第二检测组件和第三检测组件相配合,采用流量、浓度多种类的检测系数来精确反馈出污废水混凝沉淀装置中的药剂浓度;通过指令输入器将工作人员的控制指令传输至控制器来执行检测或加药操作;通过无线收发器在控制器和上位机之间建立无线通讯,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保证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所需要的信息数据,具有实用高效、精准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控制原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控制器的电气原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的第三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的AD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的流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技术的浓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技术的无线收发器的电气原理图。
[0027]图11为本技术的指令输入器的电气原理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参数自反馈高精度在线实时自动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废水混凝沉淀装置、污废水流道、加药流道、溢流槽和控制器,所述污废水流道和溢流槽分别与污废水混凝沉淀装置连通,所述加药流道与污废水流道连通;在污废水流道和溢流槽内分别设有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所述控制器通过AD转换器与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分别对应相连;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相配合设置的污废水流量传感器和污废水浓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相配合设置的溢流清水粘度传感器和溢流清水浊度传感器;在加药流道内设有相配合设置的计量阀和体积泵,所述计量阀和体积泵用于向污废水混凝沉淀装置中进行精准加药,所述控制器通过驱动器与计量阀和体积泵分别对应相连,以将驱动指令传输至计量阀和体积泵;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收发器与上位机相连,以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在控制器上还连接有计时器和指令输入器,所述计时器用于设定多个检测时间节点和加药时间节点,所述指令输入器用于将控制指令输入到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参数自反馈高精度在线实时自动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流道内设置有第三检测组件,所述控制器通过AD转换器与第三检测组件相连,所述第三检测组件包括絮凝剂流量传感器和絮凝剂浓度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参数自反馈高精度在线实时自动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的型号为S7

200,在PLC控制器上设有多个引脚,所述PLC控制器通过Q1.7号引脚与AD转换器相连,所述PLC控制器通过Q1.5号引脚和Q1.2号引脚与驱动器相连,所述PLC控制器通过Q0.6号引脚和Q0.4号引脚与无线收发器相连,所述PLC控制器通过Q0.2号引脚与指令输入器相连,所述PLC控制器通过Q0.1号引脚与计时器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参数自反馈高精度在线实时自动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D转换器的型号为AD8551,在AD转换器上设有8个引脚,所述AD转换器通过六号引脚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慧英刘旷达刘延兵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熙湘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