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絮状污泥将受到如下作用力:来自水体加速装置作用的推力,絮状污泥自身的浮力,推力和浮力将带动絮状污泥向上进行运动;同时,絮状污泥还会受到自身的重力,重力将带动絮状污泥发生向下的运动。通过向上的力和向下的力的共同作用,将使得絮凝污泥形成扰动的悬浮态,随着絮状污泥的逐渐增多,絮状污泥整体进行逐步爬升,在爬升的过程中,随着絮状污泥的逐渐爬升,絮状污泥首先将形成半熟化污泥,然后进一步熟化增大,从而有助于净化反应的充分进行。进行。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净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处理是指为使水质达到一定使用标准而采取的物理、生物、化学措施,其处理过程中通常会添加药剂用于调节pH、混凝、絮凝,然后进行过滤,以去除水中的杂质。
[0003]现有技术中提供一种浊水净化装置,包括进水管,通过进水管2流入净化装置内部的水在推进式搅拌器16和负压喷射器15的作用下进入到混合区7中,然后进一步流动至推进式反应区8内部,然后离开进入到澄清沉淀区14,然后通过澄清沉淀区14进一步流动至圆锥形壳体4的污泥集泥区18中,然后进一步通过排泥口19流出至外界。
[0004]对于上述结构来说,进入到净化装置内部的污水以及药物仅在其内部进行短暂的储藏和反应,反应时间相对较短,最终会导致净化效率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在净化污水过程中净化效率不足的缺陷。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包括:壳体,其上设置有进水部和出水部;中心反应筒,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中心反应筒内部形成有絮凝反应区;水体加速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水体加速装置的出水口朝向所述中心反应筒设置;所述中心反应筒与所述污泥罩之间形成有絮体缺口;污泥罩,设置在所述中心反应筒外侧,所述污泥罩与所述中心反应筒之间形成有污泥区,所述污泥区设置在所述絮体缺口的下游,沿远离所述絮体缺口的方向,所述污泥区包括半熟化污泥集泥区,以及悬浮污泥滤沉区。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所述水体加速装置包括:第一加速管,与所述进水部相连通,所述第一加速管的至少一部分的内径发生减小。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所述第一加速管的至少一部分呈锥形设置。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所述水体加速装置还包括:第二加速管,罩设在所述第一加速管的上方,所述第二加速管的至少一部分呈锥形设置。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还包括上升导管,所述上升导管与所述第二加速管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循环导流罩,所述循环导流罩罩设在所述第二加速管的外围。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还包括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包括:第一挡水板,一端与所述中心反应筒的内壁相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加速管延伸;第二挡水板,与所述第一挡水板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挡水板的一端伸入所述循环导流罩
与所述第二加速管之间的区域中,水体在所述第一挡水板和所述第二挡水板的连接处发生转向所述循环导流罩的流动。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还包括:上升导流罩,设置在所述第二加速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挡水板延伸至所述上升导流罩与所述第二加速管之间的区域中,所述上升导流罩与所述絮体缺口相连通。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还包括:布水导流筒,所述布水导流筒与所述中心反应筒相连接,所述中心反应筒与所述上升导流罩之间形成所述絮体缺口。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所述布水导流筒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沿高度方向,所述污泥罩包括:第一倾斜段,与悬浮污泥滤沉区相对应,所述第一倾斜段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熟化污泥收集区,所述第一倾斜段上设置有若干三相分离板;过渡段,与所述半熟化污泥集泥区相对应;第二倾斜段,通过所述絮体缺口流出的水体进入所述第二倾斜段中。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所述第一加速管上设置有污泥内回流管,所述污泥内回流管的入口端进入所述熟化污泥收集区中。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所述第二倾斜段上连接有半熟化集泥斗排泥器。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还包括:第一仪表接管,内部设置有泥层界面仪,所述泥层界面仪设置在所述熟化污泥收集区中;排泥管,设置在所述熟化污泥收集区下方,所述排泥管上设置有电动阀,所述泥层界面仪与所述电动阀通讯连接。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还包括:稳流分离区,设置在所述悬浮污泥滤沉区上方;斜管分离区,设置在所述稳流分离区上方;清水缓冲区,设置在所述斜管分离区的上方,通过所述清水缓冲区流出的水体适于进去所述出水部。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还包括:第二仪表接管,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内部设置有泥层界面仪,所述泥层界面仪适于检测所述斜管分离区的浓度,所述泥层界面仪与所述半熟化集泥斗排泥器通讯连接。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沿高度方向,所述熟化污泥收集区上设置有若干污泥取样管。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还包括:双环堰槽,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清水缓冲区的上方,所述双环堰槽的出水口与所述出水部相连。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所述第二倾斜段和所述中心反应筒的外壁上交替设置有朝向所述进水部延伸的斜板,所述斜板上设置有若干过流孔。
[002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5]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包括:壳体,其上设置有进水部和出水部;中心反应筒,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中心反应筒内部形成有絮凝反应区;水体加速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水体加速装置的出水口朝向所述中心反应筒设置;所述中心反应筒与所述污泥罩之间形成有絮体缺口;污泥罩,设置在所述中心反应筒外侧,所述污泥罩与所述中心反应筒之间形成有污泥区,所述污泥区设置在所述絮体缺口的下游,
沿远离所述絮体缺口的方向,所述污泥区包括半熟化污泥集泥区,以及悬浮污泥滤沉区。
[0026]本专利技术中,外部需要净化的污水和药物等通过进水部进入到水体加速装置中,经过水体加速装置进入到中心反应筒,然后在中心反应筒的絮凝反应区中进行絮凝操作,随着上升动作,絮凝反应逐渐进行。待完成初步絮凝后,通过絮体缺口从中心反应筒中流出,然后进入到污泥罩和中心反应筒之间形成的污泥区。
[0027]在污泥区内部,絮状污泥将受到如下作用力:来自水体加速装置作用的推力,絮状污泥自身的浮力,推力和浮力将带动絮状污泥向上进行运动;同时,絮状污泥还会受到自身的重力,重力将带动絮状污泥发生向下的运动。通过向上的力和向下的力的共同作用,将使得絮凝污泥形成扰动的悬浮态,随着絮状污泥的逐渐增多,絮状污泥整体进行逐步爬升,在爬升的过程中,随着絮状污泥的逐渐爬升,絮状污泥首先将形成半熟化污泥,然后进一步熟化增大,从而有助于净化反应的充分进行。
[0028]通过形成悬浮态,使得后续从中心反应筒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35),其上设置有进水部(1)和出水部(2);中心反应筒(11),设置在所述壳体(35)内部,所述中心反应筒(11)内部形成有絮凝反应区;水体加速装置,位于所述壳体(35)内部,所述水体加速装置的出水口朝向所述中心反应筒(11)设置;污泥罩(4),设置在所述中心反应筒(11)外侧,所述中心反应筒(11)与所述污泥罩(4)之间形成有絮体缺口(41),所述污泥罩(4)与所述中心反应筒(11)之间形成有污泥区,所述污泥区设置在所述絮体缺口(41)的下游,沿远离所述絮体缺口(41)的方向,所述污泥区包括半熟化污泥集泥区(17),以及悬浮污泥滤沉区(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加速装置包括:第一加速管(3),与所述进水部(1)相连通,所述第一加速管(3)的至少一部分的内径发生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速管(3)的至少一部分呈锥形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加速装置还包括:第二加速管(5),罩设在所述第一加速管(3)的上方,所述第二加速管(5)的至少一部分呈锥形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升导管(7),所述上升导管(7)与所述第二加速管(5)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循环导流罩(10),所述循环导流罩(10)罩设在所述第二加速管(5)的外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包括:第一挡水板(121),一端与所述中心反应筒(11)的内壁相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加速管(5)延伸;第二挡水板(122),与所述第一挡水板(121)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挡水板(122)的一端伸入所述循环导流罩(10)与所述第二加速管(5)之间的区域中,水体在所述第一挡水板(121)和所述第二挡水板(122)的连接处发生转向所述循环导流罩(10)的流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升导流罩(13),设置在所述第二加速管(5)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挡水板(122)延伸至所述上升导流罩(13)与所述第二加速管(5)之间的区域中,所述上升导流罩(13)与所述絮体缺口(41)相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水导流筒(14),所述布水导流筒(14)与所述中心反应筒(11)相连接,所述中心反应筒(11)与所述上升导流罩(13)之间形成所述絮体缺口(4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循环高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崭华,张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绿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