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联双路制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6009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串联双路制动阀,阀体内部形成内腔,上阀套和下阀套分别固定在阀体的内腔中,上阀芯位于上工作位置时将上制动油口和上油箱油口相连通;上阀芯位于下工作位置时将上制动油口和上压力油口相连通;下阀芯位于上工作位置时将下制动油口和下油箱油口相连通;下阀芯位于下工作位置时将下制动油口和下压力油口相连通;上阀芯和下阀芯同步做直线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嵌入式阀芯、阀套的结构,同时阀套单独加工的方式,有利于简化加工工艺、提高阀套内腔的加工精度和成品率、降低生产制造成本;阀套外侧的环形油道通过油道通孔与阀套内部相连通,油液在经过阀芯和阀套时被分流,分流后的油液冲击性小制动时的噪声更小。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串联双路制动阀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工程
,尤其是一种串联双路制动阀。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工程机械制动系统,随着制动系统的升级改造,制造水平的提升,采用液压动力制动系统成为今后轮式工程机械制动系统发展方向。其中液压动力制动阀是液压制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技术中的液压动力制动阀多为单回路液压动力制动阀,当制动回路出现故障时会使工程机械失去部分或全部的制动效能,这将严重影响工程机械的行车制动系统的效能,从而影响制动的安全性。基于单回路液压动力制动系统的以上缺陷,双回路液压动力制动系统应运而生,其可实现在其中任一回路出现故障失效的情况下,另一回路仍可实现车辆制动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串联双路制动阀,解决了只有一条液压回路的液压制动阀在一条液压回路故障时造成的制动失灵的问题,解决了加工难度大、加工成本高的问题,解决了踩踏踏板时没有成比例的压力反馈,使驾驶员难以感知输出至制动器的液压油压强大小的问题。
[0004]一种串联双路制动阀,包括:上阀套、上阀芯、下阀套、下阀芯和阀体,
[0005]所述阀体形成有上压力油口、下压力油口、上制动油口、下制动油口、上油箱油口和下油箱油口,所述阀体内部形成有与阀体外界相隔绝的内腔,所述上阀套和下阀套分别固定在阀体的内腔中,
[0006]所述上阀芯在上阀套内部并与上阀套滑动连接,所述上阀芯位于上工作位置时,所述上阀芯将上制动油口和上油箱油口相连通;所述上阀芯位于下工作位置时,所述上阀芯将上制动油口和上压力油口相连通;
[0007]所述下阀芯在下阀套内部并与下阀套滑动连接,所述下阀芯位于上工作位置时,所述下阀芯将下制动油口和下油箱油口相连通;所述下阀芯位于下工作位置时,所述下阀芯将下制动油口和下压力油口相连通;
[0008]所述上阀芯和下阀芯同步做直线运动。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
[0010]所述上阀套外侧形成有第一上环形油道、第一中环形油道和第一下环形油道,所述第一上环形油道与上油箱油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一中环形油道与上制动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一下环形油道与上压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一上环形油道、第一中环形油道和第一下环形油道的槽底分别形成有第一油道通孔并通过第一油道通孔与上阀套内部相连通,
[0011]所述上阀芯外侧形成有上环形槽,所述上阀芯位于上工作位置时,所述上环形槽将第一中环形油道和第一上环形油道相连通;所述上阀芯位于下工作位置时,所述上环形槽将第一中环形油道和第一下环形油道相连通;
[0012]所述下阀芯外侧形成有第二上环形油道、第二中环形油道和第二下环形油道,所述第二上环形油道与上下油箱油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二中环形油道与下制动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二下环形油道与下压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二上环形油道、第二中环形油道和第二下环形油道的槽底分别形成有第二油道通孔并通过第二油道通孔与下阀芯内部相连通,
[0013]所述下阀芯外侧形成有下环形槽,所述下环形槽位于上工作位置时,所述下环形槽将第二中环形油道和第二上环形油道相连通;所述下环形槽位于下工作位置时,所述环形槽将第二中环形油道和第二下环形油道相连通;
[0014]所述上阀芯和下阀芯同时位于各自的上工作位置,所述上阀芯和下阀芯同时位于各自的下工作位置;
[0015]所述上环形槽和下环形槽不相连通。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螺堵、压帽和阀芯复位弹簧,所述上阀芯下方与下阀芯上方接触,所述阀体下方与螺堵固定连接,所述压帽位于阀体上方,所述压帽用于驱动上阀芯向下运动,所述阀芯复位弹簧用于驱动下阀芯向上运动。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定位钢球、弹簧座和调压弹簧,所述弹簧座位于压帽下方,所述调压弹簧上下两端分别与压帽和弹簧座接触,所述弹簧座下方镶嵌有定位钢球,所述定位钢球与弹簧座转动连接,所述上阀芯上方形成有锥形凹槽,所述定位钢球下方与锥形凹槽接触,所述定位钢球的球心在锥形凹槽的轴线上;
[0018]还包括阀芯定位柱,所述螺堵上方形成有固定凹槽,所述阀芯定位柱位于固定凹槽中并与螺堵固定连接,所述上阀芯下方形成有下止口,所述阀芯复位弹簧上端套装在下止口外侧并与上阀芯接触,所述阀芯复位弹簧下端插入固定凹槽和阀芯定位柱之间并与螺堵接触;
[0019]所述阀芯定位柱用于限制下阀芯向下轴向位移的最大行程。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上阀芯和下阀芯之间形成有上反馈腔,所述上阀芯内部形成有上反馈油道,所述上反馈油道一端与上环形槽相连通,另一端与上反馈腔相连通;所述下阀芯和螺堵之间形成有下反馈腔,所述下阀芯内部形成有下反馈油道,所述下反馈油道一端与下环形槽相连通,另一端与下反馈腔相连通。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铜套、靴套和压帽复位弹簧,所述铜套插入阀体的内腔中并与阀体固定连接,所述压帽插入铜套中并与铜套滑动连接,所述靴套一端与压帽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阀体固定连接;所述压帽和阀体之间形成有压帽腔,所述调压弹簧和压帽复位弹簧均位于压帽腔中,所述压帽复位弹簧一端与阀体接触,另一端与压帽接触。
[0022]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唇形封和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位于阀体的内腔中并与阀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套位于上阀套上方并与上阀套接触,所述唇形封位于定位套和上阀套之间,所述定位套外侧形成有环形密封沟槽,所述定位套内侧形成有防内泄沟槽和定位轴肩;所述环形密封沟槽内设置有第四O型圈,所述防内泄沟槽内设置有唇形封,所述定位轴肩用于限制上阀芯向上轴向位移的最大行程。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上阀套外侧形成有三个第一密封沟槽,三个第一密封沟槽分别位于第一上环形油道、第一中环形油道和第一下环形油道下方,所述第一密封沟槽中安装有第一O型圈;
[0024]所述下阀套外侧形成有四个第二密封沟槽,所述第一上环形油道、第一中环形油
道和第一下环形油道均位于两个第二密封沟槽之间,所述第二密封沟槽内安装有第二O型圈;
[0025]所述第一上环形油道、第一中环形油道和第一下环形油道槽底的第一油道通孔做圆周均匀排布;
[0026]所述第二上环形油道、第二中环形油道和第二下环形油道槽底的第二油道通孔做圆周均匀排布。
[0027]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薄型螺母、挡圈和第三O型圈,所述薄型螺母与螺堵螺纹连接并将挡圈压在阀体下方,所述第三O型圈位于挡圈和阀体之间,所述第三O型圈分别与螺堵、挡圈和阀体接触,所述螺堵上方与下阀套接触。
[0028]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上阀芯位于上工作位置时,所述上制动油口和上油箱油口均不与上压力油口相连通;所述上阀芯位于下工作位置时,所述上制动油口和上压力油口均不与上油箱油口相连通;
[0029]所述下阀芯位于上工作位置时,所述下制动油口和下油箱油口均不与下压力油口相连通;所述下阀芯位于下工作位置时,所述下制动油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联双路制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阀套(16)、上阀芯(15)、下阀套(19)、下阀芯(4)和阀体(5),所述阀体(5)形成有上压力油口(P1)、下压力油口(P2)、上制动油口(B1)、下制动油口(B2)、上油箱油口(T1)和下油箱油口(T2),所述阀体(5)内部形成有与阀体(5)外界相隔绝的内腔,所述上阀套(16)和下阀套(19)分别固定在阀体(5)的内腔中,所述上阀芯(15)在上阀套(16)内部并与上阀套(16)滑动连接,所述上阀芯(15)位于上工作位置时,所述上阀芯(15)将上制动油口(B1)和上油箱油口(T1)相连通;所述上阀芯(15)位于下工作位置时,所述上阀芯(15)将上制动油口(B1)和上压力油口(P1)相连通;所述下阀芯(4)在下阀套(19)内部并与下阀套(19)滑动连接,所述下阀芯(4)位于上工作位置时,所述下阀芯(4)将下制动油口(B2)和下油箱油口(T2)相连通;所述下阀芯(4)位于下工作位置时,所述下阀芯(4)将下制动油口(B2)和下压力油口(P2)相连通;所述上阀芯(15)和下阀芯(4)同步做直线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双路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套(16)外侧形成有第一上环形油道(161)、第一中环形油道(162)和第一下环形油道(163),所述第一上环形油道(161)与上油箱油口(T1)相连通,所述的第一中环形油道(162)与上制动油口(B1)相连通,所述第一下环形油道(163)与上压力油口(P1)相连通,所述第一上环形油道(161)、第一中环形油道(162)和第一下环形油道(163)的槽底分别形成有第一油道通孔(165)并通过第一油道通孔(165)与上阀套(16)内部相连通,所述上阀芯(15)外侧形成有上环形槽(150),所述上阀芯(15)位于上工作位置时,所述上环形槽(150)将第一中环形油道(162)和第一上环形油道(161)相连通;所述上阀芯(15)位于下工作位置时,所述上环形槽(150)将第一中环形油道(162)和第一下环形油道(163)相连通;所述下阀芯(4)外侧形成有第二上环形油道(191)、第二中环形油道(192)和第二下环形油道(193),所述第二上环形油道(191)与上下油箱油口(T2)相连通,所述的第二中环形油道(192)与下制动油口(B2)相连通,所述第二下环形油道(193)与下压力油口(P2)相连通,所述第二上环形油道(191)、第二中环形油道(192)和第二下环形油道(193)的槽底分别形成有第二油道通孔(195)并通过第二油道通孔(195)与下阀芯(4)内部相连通,所述下阀芯(4)外侧形成有下环形槽(400),所述下环形槽(400)位于上工作位置时,所述下环形槽(400)将第二中环形油道(192)和第二上环形油道(191)相连通;所述下环形槽(400)位于下工作位置时,所述环形槽(400)将第二中环形油道(192)和第二下环形油道(193)相连通;所述上阀芯(15)和下阀芯(4)同时位于各自的上工作位置,所述上阀芯(15)和下阀芯(4)同时位于各自的下工作位置;所述上环形槽(150)和下环形槽(400)不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双路制动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堵(1)、压帽(13)和阀芯复位弹簧(20),所述上阀芯(15)下方与下阀芯(4)上方接触,所述阀体(5)下方与螺堵(1)固定连接,所述压帽(13)位于阀体(5)上方,所述压帽(13)用于驱动上阀芯(15)向下运动,所述阀芯复位弹簧(20)用于驱动下阀芯(4)向上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串联双路制动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钢球(7)、弹簧
座(8)和调压弹簧(10),所述弹簧座(8)位于压帽(13)下方,所述调压弹簧(10)上下两端分别与压帽(13)和弹簧座(8)接触,所述弹簧座(8)下方镶嵌有定位钢球(7),所述定位钢球(7)与弹簧座(8)转动连接,所述上阀芯(15)上方形成有锥形凹槽(152),所述定位钢球(7)下方与锥形凹槽(152)接触,所述定位钢球(7)的球心在锥形凹槽(152)的轴线上;还包括阀芯定位柱(21),所述螺堵(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仕园刘相华姜瑞雪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纳惟信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