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乘用车减震器上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564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乘用车减震器上支座,包括铝支架、铝盖、塑料套筒、金属内骨架、塑料骨架;塑料套筒内设置有塑料骨架,塑料骨架内设置有金属内骨架,塑料套筒通过压装装置安装到铝支架的内腔,铝支架与铝盖旋铆连接;传送架上设置有用于运输塑料套筒的传送带,位于传送架的中部处设置底座,底座的顶面一侧设置有转移机构,底座的顶面另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盘连接,转盘远离转移机构的一侧设置有装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上支座本体强度,与对手件安装更加牢固,有效的防止汽车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开裂、脱落、异响事件,提高产品使用稳定性,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提高装配的效率。提高装配的效率。提高装配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乘用车减震器上支座


[0001]本技术属于乘用车减震器
,涉及一种减震器上支座,具体为一种新型乘用车减震器上支座。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乘用车减震器上支座市场抱怨较多,主要表现为异响、脱落、开裂。
[0003]通过分析和验证,总结下来是由以下几点产生:1.旋铆部位呈90度,旋铆过度造成铝支架内部受损,使旋铆部位的材料强度下降,汽车长时间运动,铝支架的旋铆部位易开裂从而导致铝盖和橡胶衬套脱落。2.金属内骨架下端包裹的塑料较少,上下端差距大;金属内骨架上下运动过程中,塑料骨架由于被橡胶支撑,当金属骨架与塑料骨架之间产生了反作用力时,塑料骨架的下端支撑力不足,导致塑料骨架开裂产生异响情况。3.上支座下端没有考虑有效的与对手件(防尘罩、缓冲块)进行固定,存在脱落、松动现象;4.减震器上支座在装配过程中存在工作效率比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1.旋铆部位呈90度,旋铆过度造成铝支架内部受损,使旋铆部位的材料强度下降,汽车长时间运动,铝支架的旋铆部位易开裂从而导致铝盖和橡胶衬套脱落。2.金属内骨架下端包裹的塑料较少,上下端差距大;金属内骨架上下运动过程中,塑料骨架由于被橡胶支撑,当金属骨架与塑料骨架之间产生了反作用力时,塑料骨架的下端支撑力不足,导致塑料骨架开裂产生异响情况。3.上支座下端没有考虑有效的与对手件(防尘罩、缓冲块)进行固定,存在脱落、松动现象;4.减震器上支座在装配过程中存在工作效率比较低的问题,而提出一种新型乘用车减震器上支座。r/>[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新型乘用车减震器上支座,包括铝支架、铝盖、塑料套筒、金属内骨架、塑料骨架;
[0007]塑料套筒内设置有塑料骨架,塑料骨架内设置有金属内骨架,塑料套筒通过压装装置安装到铝支架的内腔,铝支架与铝盖旋铆连接;铝支架的竖直侧壁与铝盖斜面部位贴合呈50度;金属内骨架向下延长2.5mm,塑料骨架与金属内骨架进行斜面过渡连接,铝支架的台阶部位加厚;铝支架内设置有圆孤凸台,并与聚氨酯缓冲块的凹槽配合连接;铝支架的底部外缘上设置有卡槽,并通过卡箍与防尘罩连接;
[0008]压装装置包括传送架、传送带、底座、转移机构、转盘、装配机构、放置机构;传送架上设置有用于运输塑料套筒的传送带,位于传送架的中部处设置底座,底座的顶面一侧设置有转移机构,底座的顶面另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盘连接,转盘远离转移机构的一侧设置有装配机构。
[0009]优选的,转移机构包括第一底板、液压缸、旋转电机、旋转板、夹具机构;第一底板安装在底座的顶面上,且第一底板的顶面上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的输出端与旋转电机连
接,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旋转板的底面中部连接,旋转板的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夹具机构,旋转板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铝支架的放置机构。
[0010]优选的,夹具机构沿着旋转板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夹具机构包括固定座、气缸套、连接轴、夹板;固定座的一端与旋转板的顶面一侧连接,固定座的另一端与气缸套连接,气缸套内设置有双轴气缸,双轴气缸的输出端分别与连接轴连接,连接轴位于气缸套内,并与气缸套滑动连接,连接轴上设置有L形的夹板。
[0011]优选的,装配机构包括第二底板、限位滑杆、顶板、气缸、升降板、连接柱、压板;第二底板安装在底座的顶面上,且第二底板的顶面上并排设置有两组限位滑杆,限位滑杆的顶端与顶板连接,顶板的顶端设置有气缸,气缸的输出端穿过顶板,并与升降板连接,升降板的两侧套设在限位滑杆上,并与限位滑杆滑动连接,升降板的底面一侧与连接柱的顶端连接,连接柱的底端与压板连接。
[0012]优选的,放置机构沿着转盘的圆心环形阵列设置有多组,放置机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拉柄、弹簧、固定板、拉杆;下壳体安装在旋转板上,下壳体的顶面上设置有上壳体,并与上壳体相互连通,拉杆沿着下壳体对称设置,拉杆的一端与拉柄连接,拉杆贯穿下壳体的侧壁,并与下壳体滑动连接,拉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板,固定板位于下壳体的内腔,拉杆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固定板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下壳体的内壁连接。
[0013]优选的,上壳体为筒状结构,上壳体的内径与塑料套筒的直径相适配,下壳体为U形结构。
[0014]优选的,该乘用车减震器上支座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5]第一步:金属内骨架与塑料骨架注塑为一体,再通过硫化在塑料骨架上生成塑料套筒;塑料套筒沿着传送架的传送带进行移动,同时,将铝支架放入到下壳体内并夹持固定住;首先拉动拉柄,带动拉杆沿着下壳体的侧壁移动,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将铝支架放入到下壳体的内腔中,释放拉柄的外力,受弹簧的恢复力作用,固定板向中部方向移动,从而将铝支架夹持固定;
[0016]第二步:当塑料套筒运输到转移机构的正下方时,液压缸工作,使得旋转板下降,使得夹具机构位于塑料套筒的位置处,启动双轴气缸工作,通过连接轴带动夹板相互靠近,将塑料套筒夹持固定,再启动液压缸和旋转电机工作,液压缸带动旋转板上升,旋转电机带动旋转板旋转180度,使得塑料套筒转移至转盘的放置机构处,并将使得塑料套筒位于上壳体的正下方;然后,控制液压缸收缩,使得塑料套筒下降并进入到上壳体内,控制双轴气缸伸长,两组夹板与塑料套筒分离,再使得液压缸工作使得转移机构和夹具机构复位;
[0017]第三步:驱动电机工作,带动转盘旋转,当上壳体装有塑料套筒的放置机构转动到装配机构处时,启动气缸工作,带动升降板沿着限位滑杆向下移动,升降板上的压板随着向下移动,并进入到上壳体内,压板的压力作用在塑料套筒上,并使得塑料套筒装入到铝支架内,从而完成乘用车减震器上支座的装配工作。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铝盖外边缘Z方向加厚,呈斜度形状,提高铝盖本体强度;同时铝支架旋铆过程中与铝盖斜面部位贴合呈度,将铝盖完全抱紧,提升旋铆部位的强度以及铝盖与铝支架之间的扭矩,有效的防止铝盖在铝支架中产生晃动和脱出风险;金属内骨架往下延长2.5mm,将塑料骨架底部加高与金属内骨架进行斜面过渡连接,从而达到消除应力,提高塑料骨架强度,防止塑料骨架出现开裂产生异响;将铝支架台
阶部位加厚,提高铝支架的强度,防止台阶部位受力后出现断裂现象,延长铝支架的使用寿命,降低客户抱怨、投诉;铝支架与聚氨酯缓冲块接触的部位增加一圈圆弧凸台,与缓冲块的凹槽部位进行配合固定,提高缓冲块与上支座安装后的稳定性,避免产生缓冲块与上支座之间脱离事件;铝支架底部的外缘增加卡槽,使用卡箍将防尘罩与铝支架卡槽部位进行固定,防止防尘罩在一定偏摆的情况下,出现脱落和松动的风险;
[0019]金属内骨架与塑料骨架注塑为一体,再通过硫化在塑料骨架上生成塑料套筒;塑料套筒沿着传送架的传送带进行移动,同时,将铝支架放入到下壳体内并夹持固定住;首先拉动拉柄,带动拉杆沿着下壳体的侧壁移动,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将铝支架放入到下壳体的内腔中,释放拉柄的外力,受弹簧的恢复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乘用车减震器上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铝支架(29)、铝盖(30)、塑料套筒(31)、金属内骨架(32)、塑料骨架(33);塑料套筒(31)内设置有塑料骨架(33),塑料骨架(33)内设置有金属内骨架(32),塑料套筒(31)通过压装装置安装到铝支架(29)的内腔,铝支架(29)与铝盖(30)旋铆连接;铝支架(29)的竖直侧壁与铝盖(30)斜面部位贴合呈(50)度;金属内骨架(32)向下延长2.5mm,塑料骨架(33)与金属内骨架(32)进行斜面过渡连接,铝支架(29)的台阶部位加厚;铝支架(29)内设置有圆孤凸台,并与聚氨酯缓冲块的凹槽配合连接;铝支架(29)的底部外缘上设置有卡槽,并通过卡箍与防尘罩连接;压装装置包括传送架(1)、传送带(2)、底座(3)、转移机构(4)、转盘(5)、装配机构(6)、放置机构(19);传送架(1)上设置有用于运输塑料套筒(31)的传送带(2),位于传送架(1)的中部处设置底座(3),底座(3)的顶面一侧设置有转移机构(4),底座(3)的顶面另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盘(5)连接,转盘(5)远离转移机构(4)的一侧设置有装配机构(6);转移机构(4)包括第一底板(7)、液压缸(8)、旋转电机(9)、旋转板(10)、夹具机构(11);第一底板(7)安装在底座(3)的顶面上,且第一底板(7)的顶面上设置有液压缸(8),液压缸(8)的输出端与旋转电机(9)连接,旋转电机(9)的输出端与旋转板(10)的底面中部连接,旋转板(10)的顶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夹具机构(11),旋转板(10)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铝支架(29)的放置机构(19);夹具机构(11)沿着旋转板(1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夹具机构(11)包括固定座(25)、气缸套(26)、连接轴(27)、夹板(28);固定座(25)的一端与旋转板(10)的顶面一侧连接,固定座(2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勇胡超
申请(专利权)人:宁国市瑞普密封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