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处理两级尿素喷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5628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55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后处理两级尿素喷射系统,用于提高NOx的反应效率,使得NOx在得到充分反应的情况下向外排出,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申请包括:氧化催化器通过第一通气管与集成式氮氧颗粒捕集器连接,第一通气管与一级尿素喷嘴连通,第一NOx传感器安装在第一通气管上,集成式氮氧颗粒捕集器通过第二通气管与尾气后处理系统连接,第二通气管与二级尿素喷嘴连通,第二NOx传感器安装在第二通气管上,尿素喷射控制系统根据第一通气管内部的NOx浓度控制一级尿素喷嘴中尿素的喷射量,尿素喷射控制系统根据第二通气管内部的NOx浓度以及第二通气管内部的储氨量控制二级尿素喷嘴中尿素的喷射量。嘴中尿素的喷射量。嘴中尿素的喷射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处理两级尿素喷射系统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柴油后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后处理两级尿素喷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后处理系统主要的作用是尽可能的消除汽车排出废气中的NOx,工作原理为当汽车排出的废气进入到排气管时,安装在排气管上的尿素喷嘴会往排气管内部喷射尿素,喷射进入到排气管内部的尿素在高温的作用下会水解生成氨气,氨气会与废气中的氮氧化合物进行反应,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向外排出,能够有效的减少汽车排出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0003]针对目前存在的废气后处理装置,在现有的后处理系统中,较为常见的是集成式氮氧颗粒捕集器+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选择性还原催化)的模式,在该集成式氮氧颗粒捕集器+SCR模式下,采用的尿素喷射系统通常是采用单喷嘴喷射控制模式,存在以下的缺点,单喷射模式下,只能是对第一级中的集成式氮氧颗粒捕集器进行氨气喷射处理,但整个系统对 NOx有两级处理过程,第一级中集成式氮氧颗粒捕集器对于NOx反应如果不够完全,没有反应的那部分NOx会进入到第二级SCR中进行反应,但在单喷射控制模式下,在第二级SCR中需要及时调整储氨时,无法快速实现,在第二级SCR中的储氨量不足的情况下,容易造成NOx反应效率不足,使得NOx在没有得到充分反应的情况下向外排出,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处理两级尿素喷射系统,能够提高NOx的反应效率,使得NOx在得到充分反应的情况下向外排出,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后处理两级尿素喷射系统,包括:氧化催化器、一级尿素喷嘴,二级尿素喷嘴、尾气后处理系统、集成式氮氧颗粒捕集器、第一 NOx传感器、第二NOx传感器以及尿素喷射控制系统;
[0006]所述氧化催化器通过第一通气管与所述集成式氮氧颗粒捕集器连接,所述第一通气管与所述一级尿素喷嘴连通,所述第一NOx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一通气管上,所述第一NOx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通气管内部的NOx浓度,所述集成式氮氧颗粒捕集器通过第二通气管与所述尾气后处理系统连接,所述第二通气管与所述二级尿素喷嘴连通,所述第二NOx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二通气管上,所述第二NOx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通气管内部的NOx浓度,所述尿素喷射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一级尿素喷嘴以及二级尿素喷嘴连接,所述尿素喷射控制系统根据所述第一通气管内部的NOx浓度控制所述一级尿素喷嘴中尿素的喷射量,所述尿素喷射控制系统根据所述第二通气管内部的NOx 浓度以及所述第二通气管内部的储氨量控制所述二级尿素喷嘴中尿素的喷射量,所述集成式氮氧颗粒捕集器用于捕集所述第一通气管排出废气中的颗粒并与NOx进行反应,所述尾气后处理系统用于对所述第二
通气管中NOx进行反应。
[0007]可选的,所述后处理两级尿素喷射系统中还包括尿素储罐,所述尿素储罐上设置有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所述第一通口上连接有第一通管,所述第一通管与所述一级尿素喷嘴连接,所述第二通口上连接有第二通管,所述第二通管与所述二级尿素喷嘴连接。
[0008]可选的,所述尿素储罐内部安装有尿素浓度检测器,所述尿素浓度检测器与所述尿素喷射控制系统连接,所述尿素浓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尿素储罐内部的尿素浓度。
[0009]可选的,所述第二通气管内部安装有氨气检测器,所述氨气检测器与所述尿素喷射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氨气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通气管内部的氨气量,并将所述检测到的氨气量的数据发送至所述尿素喷射控制系统中。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通气管上安装有第一温度检测器,所述第二通气管上安装有第二温度检测器,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通气管上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通气管上的温度。
[0011]可选的,所述第二通气管内部安装有气体流速检测器,所述气体流速检测器与所述尿素喷射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气体流速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通气管内部的废气流速,并将检测到的气体流速的信息发送至所述尿素喷射控制系统。
[0012]可选的,所述尿素喷射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以及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器连接,所述尿素喷射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气管中氨气储量、所述第二NOx传感器的检测到第二通气管内的NOx浓度以及第二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温度,控制所述二级尿素喷嘴的喷射量。
[0013]可选的,所述集成式氮氧颗粒捕集器包括颗粒捕集器、阻隔层网以及涂抹层板,所述阻隔层网安装在所述颗粒捕集器上,所述颗粒捕集器用于捕集废气中的颗粒物,所述涂抹层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孔口,所述涂抹层板与所述阻隔层网连接,所述涂抹层板上涂抹有用于与废气中NOx进行反应的催化剂。
[0014]可选的,所述尿素储罐与所述一级尿素喷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圈,所述尿素喷嘴与所述二级尿素喷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圈。
[0015]可选的,所述第二通气管与所述尾气后处理系统的连接处涂抹有气密性涂胶,所述气密性涂胶用于防止所述第二通气管中的NOx或氨气向外泄漏。
[0016]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0017]通过设置有一级尿素喷嘴,二级尿素喷嘴、尾气后处理系统、集成式氮氧颗粒捕集器以及尿素喷射控制系统;氧化催化器通过第一通气管与集成式氮氧颗粒捕集器连接,第一通气管与所述一级尿素喷嘴连通,集成式氮氧颗粒捕集器通过第二通气管与尾气后处理系统连接,第二通气管与二级尿素喷嘴连通,尿素喷射控制系统分别与一级尿素喷嘴以及二级尿素喷嘴连接;通过上述可知,设置有一级尿素喷嘴和二级尿素喷嘴,当第一通气管内部的NOx 的与氨气未能完全反应时,在经过集成式氮氧颗粒捕集器进行处理后,再进入到第二通气管内部,如在检测到第二通气管内部的NOx浓度含量后,尿素喷射控制系统控制所述二级尿素喷嘴的喷射量,通过二级的喷射处理,能够提高NOx的反应效率,使得NOx在得到充分反应的情况下向外排出,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申请后处理两级尿素喷射系统示意图;
[0019]图2为本申请后处理两级尿素喷射系统中尿素喷射控制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0020]图3为本申请后处理两级尿素喷射系统中集成式氮氧颗粒捕集器内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用于说明各部件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特别限定各部件或组成部分的具体安装方位。
[0022]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处理两级尿素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氧化催化器、一级尿素喷嘴,二级尿素喷嘴、尾气后处理系统、集成式氮氧颗粒捕集器、第一NOx传感器、第二NOx传感器以及尿素喷射控制系统;所述氧化催化器通过第一通气管与所述集成式氮氧颗粒捕集器连接,所述第一通气管与所述一级尿素喷嘴连通,所述第一NOx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一通气管上,所述第一NOx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通气管内部的NOx浓度,所述集成式氮氧颗粒捕集器通过第二通气管与所述尾气后处理系统连接,所述第二通气管与所述二级尿素喷嘴连通,所述第二NOx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二通气管上,所述第二NOx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通气管内部的NOx浓度,所述尿素喷射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一级尿素喷嘴以及二级尿素喷嘴连接,所述尿素喷射控制系统根据所述第一通气管内部的NOx浓度控制所述一级尿素喷嘴中尿素的喷射量,所述尿素喷射控制系统根据所述第二通气管内部的NOx浓度以及所述第二通气管内部的储氨量控制所述二级尿素喷嘴中尿素的喷射量,所述集成式氮氧颗粒捕集器用于捕集所述第一通气管排出废气中的颗粒并与NOx进行反应,所述尾气后处理系统用于对所述第二通气管中NOx进行反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两级尿素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两级尿素喷射系统中还包括尿素储罐,所述尿素储罐上设置有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所述第一通口上连接有第一通管,所述第一通管与所述一级尿素喷嘴连接,所述第二通口上连接有第二通管,所述第二通管与所述二级尿素喷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处理两级尿素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尿素储罐内部安装有尿素浓度检测器,所述尿素浓度检测器与所述尿素喷射控制系统连接,所述尿素浓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尿素储罐内部的尿素浓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两级尿素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管内部安装有氨气检测器,所述氨气检测器与所述尿素喷射控制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岐朱万冬江增辉李明星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