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电气双控型供丸闸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5589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型电气双控型供丸闸阀,涉及供丸闸阀技术领域。该智能型电气双控型供丸闸阀,包括固定板,闸阀机构,闸阀机构包括上阀体、下阀体和供丸部件,上阀体和下阀体均固定连接于固定板的一侧外表面,且上阀体的底部与下阀体的顶部固定连接,供丸部件设置于上阀体内,且供丸部件也与下阀体相连,以及调节机构,通过电动推杆控上闸门,可根据需求来调整闸门的开关大小从而进行调整供丸的流量,气缸推动下闸板使传丸管开启或关闭,由此来控制供丸与否,避免了人工操作,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将气缸连接外部控制设备进行精确控制,避免了因上闸门的损坏而导致闸阀不供丸或停机后仍供丸的问题,保证了生产节拍和产能。拍和产能。拍和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型电气双控型供丸闸阀


[0001]本技术涉及供丸闸阀
,具体为智能型电气双控型供丸闸阀。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目前的社会上的设备使用需求和产能需求,设备的使用时间大幅度增加,甚至设备的运行已经是24小时不间断工作,抛喷丸设备亦是如此,因此对于抛喷丸器供丸及抛喷丸器的稳定性极其重要。
[0003]目前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常见的是手动闸阀加气动阀的控制方式来控制对于抛丸器供丸的开关及丸料的稳定性,但由于手动闸阀主要起到控制丸料量的作用当其出现故障时,丸料量无法进行控制只能由下端的气动阀来控制开关,由此容易由于供丸量的过大或过小造成清理效果不佳及抛喷丸器的损坏,同理当下端的气动阀出现气缸、气路等故障时,无法开关及闭合丸料同样容易造成清理效果不佳及抛喷丸器的损坏,就算是将气动阀强制打开供丸得以保证,但当需要关闭时只能手动将控制手动闸阀进行关闭,还需要频繁调整供丸量,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因此降低了生产节拍影响了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智能型电气双控型供丸闸阀,通过电动推杆控上闸门,可根据需求来调整闸门的开关大小从而进行调整供丸的流量,气缸推动下闸板使传丸管开启或关闭,由此来控制供丸与否,避免了人工操作,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将气缸连接外部控制设备进行精确控制,避免了因上闸门的损坏而导致闸阀不供丸或停机后仍供丸的问题,保证了生产节拍和产能。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智能型电气双控型供丸闸阀,包括:
[0006]固定板;
[0007]闸阀机构,所述闸阀机构包括上阀体、下阀体和供丸部件,所述上阀体和下阀体均固定连接于固定板的一侧外表面,且上阀体的底部与下阀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供丸部件设置于上阀体内,且供丸部件也与下阀体相连;以及
[0008]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安装板、电动推杆、上闸板、气缸、下闸板和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设置于固定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与固定板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和气缸均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上闸板的一侧外表面与电动推杆的伸长端固定连接,所述下闸板与气缸的伸长端固定连接,所述上闸板与下闸板分别与支撑部件相连。
[0009]进一步的,所述供丸部件包括进丸管、传丸管和出丸管,所述进丸管固定连接于上阀体的顶部,且进丸管向下延伸至上阀体的内部,所述传丸管的顶端固定连接于上阀体底部,且传丸管的底部贯穿于下阀体,所述出丸管的顶端与下阀体的底端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第一滑动块、第二滑动块、上阀板导轨和下阀板导轨,所述上阀板导轨固定连接于固定板与上阀体之间,所述第一滑动块与上闸板固定连接,
且第一滑动块滑动嵌设于上阀板导轨的内壁之间,所述下阀板导轨固定连接于固定板和下阀体之间,所述第二滑动块与下闸板固定连接,且第二滑动块滑动嵌设于下阀板导轨的内壁之间。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阀板导轨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稳定杆,且第一稳定杆滑动贯穿于第一滑动块,所述下阀板导轨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稳定杆,且第二稳定杆滑动贯穿于第二滑动块。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稳定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固定弹簧,且第一固定弹簧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动块和上阀板导轨之间,所述第二稳定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固定弹簧,且第二固定弹簧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动块和下阀板导轨之间。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动块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一滑动轮,所述第二滑动块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二滑动轮。
[0014]本技术提供了智能型电气双控型供丸闸阀。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智能型电气双控型供丸闸阀,通过电动推杆控上闸门,可根据需求来调整闸门的开关大小从而进行调整供丸的流量,气缸推动下闸板使传丸管开启或关闭,由此来控制供丸与否,避免了人工操作,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0016](2)、该智能型电气双控型供丸闸阀,通过将气缸连接外部控制设备进行精确控制,避免了因上闸门的损坏而导致闸阀不供丸或停机后仍供丸的问题,保证了生产节拍和产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立体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立体爆炸图。
[0020]图中:1、固定板;2、闸阀机构;201、上阀体;202、进丸管;203、下阀体;204、传丸管;205、出丸管;3、调节机构;301、安装板;302、电动推杆;303、上闸板;304、第一滑动块;305、第一滑动轮;306、上阀板导轨;307、第一稳定杆;308、第一固定弹簧;309、气缸;310、下闸板;311、第二滑动块;312、第二滑动轮;313、第二稳定杆;314、第二固定弹簧;315、下阀板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智能型电气双控型供丸闸阀,包括:固定板1,闸阀机构2,闸阀机构2包括上阀体201、下阀体203和供丸部件,上阀体201和下阀体203均固定连接于固定板1的一侧外表面,且上阀体201的底部与下阀体203的顶部固定连接,供丸部件设置于上阀体201内,且供丸部件也与下阀体203相连,以及调节机构3,调节机构3包括安装板301、电动推杆302、上闸板303、气缸309、下闸板310和支撑部件,支撑部件设置于固定板1,安装板301的一侧与固定板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电动推杆302和气缸309均与安装板301固定连接,上闸板303的一侧外表面与电动推杆302的伸长端固定连接,下闸板310与气缸309的伸长端固定连接,上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型电气双控型供丸闸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闸阀机构(2),所述闸阀机构(2)包括上阀体(201)、下阀体(203)和供丸部件,所述上阀体(201)和下阀体(203)均固定连接于固定板(1)的一侧外表面,且上阀体(201)的底部与下阀体(20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供丸部件设置于上阀体(201)内,且供丸部件也与下阀体(203)相连;以及调节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安装板(301)、电动推杆(302)、上闸板(303)、气缸(309)、下闸板(310)和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设置于固定板(1),所述安装板(301)的一侧与固定板(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302)和气缸(309)均与安装板(301)固定连接,所述上闸板(303)的一侧外表面与电动推杆(302)的伸长端固定连接,所述下闸板(310)与气缸(309)的伸长端固定连接,所述上闸板(303)与下闸板(310)分别与支撑部件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电气双控型供丸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供丸部件包括进丸管(202)、传丸管(204)和出丸管(205),所述进丸管(202)固定连接于上阀体(201)的顶部,且进丸管(202)向下延伸至上阀体(201)的内部,所述传丸管(204)的顶端固定连接于上阀体(201)底部,且传丸管(204)的底部贯穿于下阀体(203),所述出丸管(205)的顶端与下阀体(203)的底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电气双控型供丸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自成陈泽强王明勤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和海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