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标准CMOS工艺设计铺在片上电感下面的多PN结衬底隔离层的方法,以及相应的优化电感的方法。
技术介绍
半导体工艺迅猛发展,单片集成电路已经成为可能。由于单片集成电路固有的低功耗、高性能、低成本、高成品率等一系列的优点使得原来的片外元件,如电感等,片内实现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电感是无线射频通信的一个关键元件,广泛被用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以及功率放大器等电路当中。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也大大促进了片上电感的研究。移动通信低功耗的特性,需要电感的调谐电路以实现低电源电压、低功耗的性能,使得电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硅基集成电路的低成本,高成品率,以及潜在的数字模拟电路的单片集成,得到消费电子市场的青睐。然而由于半导体硅衬底的阻抗比较低,这样电感通过电场以及磁场在衬底分别产生镜像电流和涡流,降低电感的Q值,以及制作片上电感的金属线条的电流拥挤效应(趋肤效应和临近效应)会增大电感本身的欧姆损耗,使得常规电感的Q值在几个GHz范围内很难大于10,这限制了集成电感的片上应用。图1为金属互连线电感的标准CMOS层次关系,由于金属互连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标准CMOS工艺设计多PN结衬底隔离片上电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利用CMOS工艺的单阱或双阱工艺形成叠层的三或双PN结衬底隔离结构;其中(1)对于单阱工艺,在阱上注入与阱离子极性相反的杂质,形成与硅片垂直的双PN结; 对于深阱工艺,在深阱上形成与该深阱离子相反类型的阱,形成与硅片垂直的PN结;(2)在双PN结形成的基础上,在其顶层阱上扩散与其离子相反的杂质,形成另外一个PN结;从而形成三叠层PN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洪彦,唐长文,何捷,闵昊,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