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353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洗机构,涉及医疗分析仪器技术领域,用于解决清洗机构的溢流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清洗机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中设置有用于清洗移液器的移液针的清洗通道以及与所述清洗通道液体连通的溢流通道,所述清洗通道中的过量洗液可在液压作用下进入溢流通道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清洗机构无需增加各种溢流传感器来监控溢流,因为一旦清洗通道中的洗液过量时,那么这些过剩的洗液会自动地流入到溢流通道中,从而避免了废液无法排出时的清洗液溢流。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清洗机构使用更为简单方便;并且由于取消了现有的溢流传感器,能够避免溢流监控灵敏度不高的情况,此外还可降低仪器的成本。还可降低仪器的成本。还可降低仪器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洗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分析仪器
,特别地涉及一种清洗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移液器是医疗分析仪器上的重要设备,其用于移送样本、试剂等。目前,大部分分析仪器上均使用中空钢针移送液体,这就意味着钢针在每次移送液体之前必须被充分清洗,以防止试剂或者样本的交叉污染。
[0003]在使用各种清洗液对钢针进行清洗时,由于需要在洗槽内囤积一定量的清洗液并且需要清洗液在洗槽内产生一定流动才能彻底清洗钢针,在清洗时会产生清洗液的溢流。而清洗液的溢流会对仪器正常工作的部件产生腐蚀。
[0004]通常所采用的方式是在流路系统上增加各种溢流传感器来监控溢流,例如中国专利CN106353487B所公开的采样清洗装置、体外诊断分析仪及溢流检测方法。然而上述的方式无疑会增加仪器的成本,同时溢流传感器对于短时的溢流也没有很好的灵敏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洗机构,用于解决清洗机构的溢流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洗机构,包括主体,主体,所述主体中设置有用于容纳移液器的移液针的清洗通道以及与所述清洗通道液体连通的溢流通道,所述清洗通道具有用于插入和移出所述移液针的上开口以及与所述上开口相对的用于排出废液的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与所述溢流通道液体连通,从而所述清洗通道中的过量洗液可进入溢流通道中。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溢流通道包括溢流槽,所述主体包括下清洗槽,所述排液口与所述下清洗槽液体连通,并且所述溢流通道也与所述下清洗槽连通,从而所述清洗通道中的过量洗液可在液压作用下从所述下清洗槽进入所述溢流槽中.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清洗槽的直径大于所述清洗通道的直径,从而所述清洗通道中的过量洗液可在液压作用下通过所述下清洗槽进入所述溢流槽中。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溢流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清洗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在此,所述清洗通道和所述溢流槽均沿所述主体的轴向方向延伸。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溢流槽的直径大于所述清洗通道的直径。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洗通道在所述排液口处设有缩颈部。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还包括上清洗槽,所述清洗通道的上开口和排液口分别与所述上清洗槽和所述下清洗槽相连,所述上清洗槽的直径大于所述清洗通道的直径,所述上清洗槽用于容纳清洗时短时溢出的洗液。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清洗机构无需增加各种溢流传感器来监控溢流,因为一旦清洗通道中的洗液过量时,那么这些过剩的洗液会自动地流入到溢流通道中,从而避免了废液无法排出时的清洗液溢流。因此,本技术的清洗机构使用更为简单方便;并且由于取消了现有的溢流传感器,能够避免溢流监控灵敏度不
高的情况,此外还可降低仪器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清洗机构的剖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清洗机构的剖视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1‑
主体;2

清洗通道;11

上清洗槽;12

下清洗槽;
[0019]21

上开口;22

排液口;
[0020]3‑
负压管路接头;4

洗液进口接头;5

废液排出接头;6

移液针;7

溢流通道; 71

溢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洗机构,其包括主体1,主体1中设置有用于容纳移液器的移液针6的清洗通道2以及与清洗通道2液体连通的溢流通道7,清洗通道2具有用于插入和移出移液针6的上开口21以及与上开口21相对的用于排出废液的排液口22。为了清洗移液针6,在清洗通道2内会囤积一定容量的洗液,清洗通道2中的过量洗液可进入溢流通道7中,从而起到防止溢流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清洗机构通过设置专用的溢流通道7,而无需增加各种溢流传感器来监控溢流,因为一旦清洗通道2中的洗液过量时,那么这些过剩的洗液会在液压作用下自动地流入到溢流通道2中,从而避免了废液无法排出时的清洗液溢流。因此,本技术的清洗机构使用更为简单方便;并且由于取消了现有的溢流传感器,能够避免溢流监控灵敏度不高的情况,此外还可降低仪器的成本。
[0023]具体地,主体1包括设置在主体1下部的下清洗槽12。排液口22和下清洗槽12连通。下清洗槽12的直径大于清洗通道2的直径,以便能够暂存在清洗过程中从清洗通道2流出的洗液。
[0024]溢流通道7包括溢流槽71,溢流槽71的底部与下清洗槽12连通,清洗通道 2中的过量洗液可在液压作用下由下清洗槽12进入溢流通道7中。
[0025]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溢流槽71的延伸方向与清洗通道2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从而保证清洗通道2中过量的洗液才会进入溢流槽71中,而不会使保证正常清洗的洗液进入溢流槽71中。
[0026]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清洗通道2和溢流槽71均沿主体1的轴向方向延伸,便于移液针6垂直地从上开口21进入清洗通道2中进行清洗。
[0027]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溢流槽71的直径大于清洗通道2的直径,从而使清洗通道2中过量的洗液能够顺利地进入溢流槽71中,并且能够保证溢流槽71 所能容纳的洗液的体积。
[0028]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主体1还包括上清洗槽11。清洗通道2的上开口 21和排液口22分别与上清洗槽11和下清洗槽12相连通。移液针6从上清洗槽 13进入清洗通道2中。并且上清洗槽11的直径大于清洗通道2的直径。在对移液针6进行清洗时,由于洗液的搅动会
产生短时溢流,因此通过设置上清洗槽11 能够容纳清洗时短时溢出的洗液,进一步避免产生溢流现象。
[0029]进一步地,上清洗槽23的直径是清洗通道2的直径的4

5倍,以保证上清洗槽11中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容纳短时溢出的洗液。当然,上清洗槽13的直径以及下清洗槽14的直径可以选取任意其他数值,只要上、下清洗槽的直径大于清洗通道即可。
[0030]下清洗槽14将排液口22与废液排出接头5相连,下清洗槽14的直径大于清洗通道2的直径,下清洗槽14用于暂存在清洗过程中从清洗通道2流出的洗液。废液排出接头5可将清洗完成后流入到下清洗槽14中的废液排出。
[0031]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清洗通道2的底部在与下清洗槽14相连的排液口22处还设置有缩颈部8,通过设置缩颈部8使清洗通道2底部的直径缩小,从而在废液排出接头5被接通时,可使清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中设置有用于容纳移液器的移液针的清洗通道以及与所述清洗通道液体连通的溢流通道,所述清洗通道具有用于插入和移出所述移液针的上开口以及与所述上开口相对的用于排出废液的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与所述溢流通道液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下清洗槽,所述排液口与所述下清洗槽液体连通,并且所述溢流通道也与所述下清洗槽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清洗槽的直径大于所述清洗通道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洗机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擎国练子富李临
申请(专利权)人:科美博阳诊断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