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轻秀珍菇黄斑病发生的出菇库棚及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0245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减轻秀珍菇黄斑病发生的出菇库棚及应用方法,出菇库棚包括出菇架和双层塑料薄膜,双层塑料薄膜覆盖在出菇架上;双层塑料薄膜外层为密封薄膜,内层为有孔薄膜。方法: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菌包和出菇架;向菌袋喷水密封;出菇库棚内采用低温刺激菌包;打开菌包袋口第1天喷水通风,下午18点开始用双层塑料薄膜闷棚,第2天和第3天白天早上8~9点掀开外层膜,保留孔膜覆盖,晚上18点后双层塑料薄膜闷棚,第4天早上6点随菇蕾菌柄长到2~3cm时逐步揭膜,期间向空中、地面喷水补水促使菇长大。本发明专利技术与常规方法相比,菌包发病率减少7.11%,发病菌包病情指数降低10.34,生物学转化率提高8.71%,效果显著。效果显著。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轻秀珍菇黄斑病发生的出菇库棚及应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
,具体涉及一种减轻秀珍菇黄斑病发生的出菇库棚及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反季节栽培秀珍菇具有出菇整齐、潮次明显,易集约化栽培等优点,但是反季节栽培秀珍菇易发生秀珍菇黄斑病,秀珍菇黄斑病是反季秀珍菇栽培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以第1潮发生为主,据调查,轻度病发率为9.4%~20.8%,高发病率为62.6%,最严重的是整个菇房菌包100%发病。而且近年来发生比较严重。病害的发生不仅降低了出菇产量,而且严重影响品质,给秀珍菇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引起黄斑病发生的因素除了跟秀珍菇品种自身抗性相关外,与出菇管理及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秀珍菇出菇管理期间如何协调好出菇环境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是防控秀珍菇黄斑病发生的关键。秀珍菇是对二氧化碳极为敏感的菌类,当环境二氧化碳浓度高空气闷热且环境湿度超过90%以上时极易感染黄菇病。
[0003]目前,夏季秀珍菇出菇管理常规方法是:出菇打冷时用塑料膜将需要出菇的菌包及培养架四周和顶部封闭分隔为相对独立的“冷库(库棚)”,利用移动式打冷机进行打冷。打冷结束后继续用塑料薄膜密闭闷棚,秀珍菇催蕾期间需要一定的二氧化碳,同时对库棚内湿度要求85

90%,直至第3

4天小菇菌柄长3cm左右时,才逐步掀膜通风。由于菌包经过长时间的培养,菌包里面本身氧气不足,加上打冷后第1

第3.5天一直处于密闭状态,棚内高温高湿且闷热,第1潮出菇闷棚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黄斑病。因此,如何协调做好秀珍菇出菇环境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从而减轻黄斑病发生问题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的技术中反季节栽培秀珍菇出菇中,秀珍菇出菇管理期间湿度与通气管理不当,导致秀珍菇发生黄斑病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利用带孔膜替代全封膜,并且改进出菇操作步骤,最终能降低秀珍菇黄斑病发生的出菇库棚以及应用方法。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减轻秀珍菇黄斑病发生的出菇库棚,所述出菇库棚包括出菇架和双层塑料薄膜,所述双层塑料薄膜覆盖在所述出菇架上;所述双层塑料薄膜的外层为密封薄膜,内层为有孔薄膜。
[0007]进一步的,所述有孔薄膜的孔径直径为1~2cm,孔距15~20cm。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还在于保护所述一种用于减轻秀珍菇黄斑病发生的出菇库棚在降低秀珍菇黄斑病发生栽培上的应用。
[0009]更进一步的,应用所述一种用于减轻秀珍菇黄斑病发生的出菇库棚栽培秀珍菇的方法为:
[0010](1)培养料配方及配制:培养料配方按质量百分比计,由棉子壳25%、桑枝屑木屑
47%、麦麸20%、玉米粒5%、轻质碳酸钙1%、石灰2%组成。根据配方,先将棉籽壳、木屑、桑枝、玉米粒提前1天预湿,要求湿透无干心,拌料时加入轻质碳酸钙、石灰,与预湿的棉籽壳、木屑、桑枝、玉米粒料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培养料的水分百分含量为62%~65%,pH值为7.0~8.0;
[0011](2)菌包制作:用规格17cm
×
39cm
×
0.05cm的高密度聚乙烯食用菌塑料袋装袋,每袋湿料重1.5~1.6kg,菌包常压灭菌(100~110℃)维持14h。菌包灭菌后冷却到28℃以下无菌条件下接种;
[0012](3)菌丝培养:接种后的菌包放到大棚墙式叠放,大棚温度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60~65%,大棚通风良好,弱散射光。接种后5~7天检查一次,菌丝长到培养料2/3以上时,要及时翻包;
[0013](4)出菇管理:
[0014]秀珍菇菌包经100~120天培养,菌丝完全生理成熟后进行出菇。
[0015]S1消毒:打冷出菇前用质量百分含量为5%石灰水或防细菌消毒剂,喷杀菇棚棚架、棚内地面、空间及菌袋四周,进行表面消毒,起到很好的前期预防作用。
[0016]S2搭建出菇库棚及库棚内菌包冷刺激: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出菇架和菌包形成密封出菇库棚;向出菇架上的菌袋喷水后密封双层塑料薄膜;所述双层塑料薄膜的外层为密封薄膜,内层为有孔薄膜,有孔薄膜的孔径直径为1~2cm,孔距15~20cm;将移动式冷机移入出菇库棚,开机提供8℃~12℃冷气对出菇库棚内菌包进行冷刺激。
[0017]S3孔膜覆盖管理:打开菌包袋口,打开菌包袋口第1天喷水通风,下午18点开始用双层塑料薄膜闷棚,第2天和第3天白天早上8~9点掀开外层膜,保留孔膜覆盖,晚上18点后双层塑料薄膜闷棚,第4天早上5~6点随菇蕾菌柄长到2~3cm时逐步揭膜,期间可酌情补水,后期管理中向空中、地面喷水补水促使菇长大。出菇管理中,如果出菇库棚内湿度低于80%以下,用雾化喷雾器或加湿器补充水分,使得出菇库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范围内,出菇库棚温度超过30℃,棚顶棚外要喷水降温,使得出菇库棚内温度不超过30℃。
[0018]其中,所述S2步骤中,8℃~12℃冷气进行冷刺激的时长为12~18h。优选的方案中,冷刺激时常为14h。
[0019]进一步的,所述秀珍菇出菇时,秀珍菇菌包菌龄100~120天,菌丝完全生理成熟后进行出菇。
[002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的秀珍菇催蕾出菇过程中,用内里层为有孔薄膜,孔径2.0cm,孔距15~20cm;外层薄膜为密封薄膜的双层塑料薄膜覆盖菌包和出菇架,既能保证出菇环境的空间的湿度达到85%左右,孔膜又具有一定的透气性,避免菇棚长时间处于CO2高浓度的闷热环境,减少子实体黄斑病发生,畸形菇形成,菌盖正常分化不形成长柄菇。打冷后第1天不闷棚,以通气和喷水保湿为主,促进菌包口菌丝吸收氧气,提高活力,增强抗性,降低发病率。本专利技术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菌包发病率减少7.11%,发病菌包病情指数降低10.34,生物学转化率提高8.71%,本专利技术具有突出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施例1栽培得到的效果图;
[0023]图2为本实施例1栽培得到秀珍菇的菌柄图;
[0024]图3为本实施例2栽培得到的效果图;
[0025]图4为本实施例2栽培得到秀珍菇的菌柄图;
[0026]图5为本实施例3栽培得到秀珍菇的菌柄图;
[0027]图6为本实施例4中的有孔薄膜孔径为1cm栽培得到的效果图;
[0028]图7为本实施例4中的有孔薄膜孔径为2cm栽培得到的效果图;
[0029]图8本实施例4中的有孔薄膜孔径为3cm栽培得到的效果图;
[0030]图9为本实施例4中的有孔薄膜孔径为4cm栽培得到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试验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2]实施例1:
[0033]本实施例为一种用于减轻秀珍菇黄斑病发生的出菇库棚,包括出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减轻秀珍菇黄斑病发生的出菇库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菇库棚包括出菇架和双层塑料薄膜,所述双层塑料薄膜覆盖在所述出菇架上;所述双层塑料薄膜的外层为密封薄膜,内层为有孔薄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减轻秀珍菇黄斑病发生的出菇库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孔薄膜的孔径直径为1~2cm,孔距15~20cm。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用于减轻秀珍菇黄斑病发生的出菇库棚在降低秀珍菇黄斑病发生率栽培上的应用。4.应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用于减轻秀珍菇黄斑病发生的出菇库棚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秀珍菇出菇过程中,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菌包和出菇架形成密封出菇库棚;向棚内的菌袋喷水后密封;在出菇库棚内,采用8℃~12℃的低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雪凤吴圣进刘增亮张雯龙潘庆流石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