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字型构架组对工艺方法及组对工装技术

技术编号:320236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曰字型构架组对工艺方法,包括:步骤S101:提供横梁、侧梁、端梁;步骤S102:定位横梁X向、Y向、Z向;步骤S103:侧梁下部两端具有弹簧盘,弹簧盘下表面为第一加工面,且弹簧盘具有第一精加工孔,利用第一加工面定位侧梁的Z向,利用第一精加工孔定位侧梁的X向和Y向,定位后将横梁平移推动至横梁端部;步骤S104:利用端梁下部最低点定位端梁的Z向,端梁上固连有制动吊座,制动吊座具有第二精加工孔,利用第二精加工孔定位端梁的Y向,制动吊座位于第二精加工孔末端具有第二加工面,利用第二加工面定位端梁的X向,定位后将端梁平移推动至侧梁端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高精度、灵活组对构架,工作效率高的有益效果。工作效率高的有益效果。工作效率高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曰字型构架组对工艺方法及组对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客车构架组对
,尤其涉及一种曰字型构架组对工艺方法及组对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以往的轨道客车制造过程中,转向架构架大多是H型构架型式,该类构架组对方法多为侧梁单独定位及测算,其侧梁因没有端梁位置的限制,沿其长度方向串动量要大于“曰”字型构架的串动量,“曰”字梁,即在H型横梁两端增加端梁,形成由一个横梁、两个侧梁、两个端梁组焊而成的转向架构架,且横梁、端梁相互平行、并同步垂直于侧梁,由于侧梁串动量会造成构架中心线转动的现象,H型构架组对工艺方法无法满足“曰”字型构架组对精度要求;
[0003]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构架组对精度要求,减少拆装次数,灵活组对的一种“曰”字型构架组对工艺方法及组对工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曰字型构架组对工艺方法及组对工装,组对时,实现了曰字型构架侧梁的灵活组对,组对精度高,有利于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拆装次数等重复劳动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曰字型构架组对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S:提供横梁、侧梁、端梁;
[0008]步骤S:定位所述横梁;
[0009]利用所述横梁的横梁上盖板和横梁下盖板两端端面定位横梁的X向,利用横梁中部止挡定位横梁的Y向,利用横梁下盖板下表面定位横梁的Z向;
[0010]步骤S:逐一将侧梁组对在横梁两端;
[0011]所述侧梁下部两端具有弹簧盘,所述弹簧盘下表面为第一加工面,且所述弹簧盘具有第一精加工孔,所述第一精加工孔垂直于XY平面,利用所述第一加工面定位所述侧梁的Z向,利用所述第一精加工孔定位所述侧梁的X向和Y向,完成定位后,将所述侧梁以垂直于所述横梁平移推动至所述横梁端部,使所述侧梁对接在所述横梁端部;
[0012]步骤S:逐一将所述端梁组对在所述侧梁两端;
[0013]所述端梁为圆管结构,利用所述端梁下部最低点定位所述端梁的Z向,所述端梁上固连有制动吊座,所述制动吊座具有第二精加工孔,利用所述第二精加工孔定位端梁的X向,制动吊座位于第二精加工孔末端具有第二加工面,所述第二加工面垂直于水平面,利用所述第二加工面定位所述端梁的Y向,完成定位后,将所述端梁以垂直于所述侧梁并平行于所述横梁平移推动至所述侧梁端部,使所述端梁对接在所述侧梁端部,最终完成整个构架的组对。
[0014]本专利技术公开根据上述所述的曰字型构架组对工艺方法的组对工装,包括:平台;
[0015]固连在所述平台中部的横梁定位部件;
[0016]分布在所述横梁定位部件两端的侧梁定位部件;以及
[0017]分布在所述横梁定位部件两侧的端梁定位部件;
[0018]其中,所述侧梁定位部件和所述端梁定位部件均通过移动副与所述平台滑动连接,以便所述侧梁定位部件承载侧梁位移、所述端梁定位部件承载端梁位移。
[0019]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副包括固连在平台上的导轨和固连在所述侧梁定位部件和所述端梁定位部件下部的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导轨通过支座与所述平台固定连接。
[0020]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副还具有锁扣部件,通过所述锁扣部件锁定所述侧梁定位部件和所述端梁定位部件位置。
[0021]进一步的,所述锁扣部件包括挂钩和锁杆;
[0022]所述挂钩与所述移动副固定连接;
[0023]所述锁杆与所述侧梁定位部件和所述端梁定位部件活动连接;
[0024]所述锁杆能够与所述挂钩卡合或脱离,所述锁杆装设有驱动其与所述挂钩卡合的手柄。
[0025]进一步的,所述横梁定位部件包括与平台固连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以及第一限位板;
[0026]所述第一立柱顶端固连有第一定位板,通过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止挡侧壁接触;
[0027]所述第二立柱分布在所述横梁两侧,所述第二立柱顶端装设有第一压板,通过所述第一压板从所述横梁上方压紧所述横梁;
[0028]所述第一限位板分布在所述横梁两侧,用于与横梁侧部接触。
[0029]进一步的,所述侧梁定位部件包括与所述移动副连接的第一基板;
[0030]所述第一基板两端均固连有第一定位轴和压板组件、以及第二限位板;
[0031]所述第一定位轴用于插入所述第一精加工孔,所述第一定位轴底部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基板固定连接;
[0032]所述压板组件具有从所述侧梁上方压紧所述侧梁的第二压板,以使所述侧梁与所述侧梁定位部件固定连接;
[0033]所述第二限位板分布在所述侧梁两侧,用于与所述侧梁侧部接触。
[0034]进一步的,所述端梁定位部件包括与所述移动副连接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两端固连有承托所述端梁的托架,所述托架顶部装设装有第三压板,通过所述第三压板将所述端梁压紧在所述托架上,从而使所述端梁与所述端梁定位部件固定连接;
[0035]所述第二基板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加工面接触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三限位板对应所述第二精加工孔位置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第二精加工孔间隙配合。
[003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曰字型构架组对工艺方法及组对工装,有益效果:
[0037]1)提高了提高构架组对精度要求,减少拆装次数,利用移动副,实现了曰字型构架侧梁、端梁灵活组对;
[0038]2)利用侧梁弹簧盘的第一加工面和第一精加工孔作为定位基准,解决了曰字型构架组对尺寸和精度要求,左右侧梁通过移动副实现与横梁连接,移动副定位点按照侧梁档距实现构架宽度尺寸的定位要求;
[0039]3)通过利用端梁制动吊座的第二精加工孔和第二加工面、以及端梁圆管本体端部作为定位基准,保证端梁的精度尺寸,之后利用移动副实现端梁与侧梁的连接,从而完成整个曰字型构架的组对;
[0040]4)组对时,通过移动副在组对侧梁和端梁时,如果因个别部位发生干涉,影响组对尺寸的情况,可以随时使侧梁和端梁实现分离,进行研配,减少了多次吊运和拆卸以及反复定位的重复劳动,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2]图1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曰字型构架轴测图;
[0043]图2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曰字型构架仰视图;
[0044]图3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组对工装安装有曰字型构架的轴测图;
[0045]图4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组对工装的轴测图;
[0046]图5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组对工装的俯视图;
[0047]图6是本专利技术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曰字型构架组对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1:提供横梁(10)、侧梁(20a、b)、端梁(30a、b);步骤S102:定位所述横梁(10);利用所述横梁(10)的横梁上盖板(11)和横梁下盖板(12)两端端面定位横梁(10)的X向,利用横梁(10)中部止挡(13)定位横梁(10)的Y向,利用横梁下盖板(12)下表面定位横梁(10)的Z向;步骤S103:逐一将侧梁(20a、b)组对在横梁(10)两端;所述侧梁(20a、b)下部两端具有弹簧盘(21),所述弹簧盘(21)下表面为第一加工面(211),且所述弹簧盘(21)具有第一精加工孔(212),所述第一精加工孔(212)垂直于XY平面,利用所述第一加工面(211)定位所述侧梁(20a、b)的Z向,利用所述第一精加工孔(212)定位所述侧梁(20a、b)的X向和Y向,完成定位后,将所述侧梁(20a、b)以垂直于所述横梁(10)平移推动至所述横梁(10)端部,使所述侧梁(20a、b)对接在所述横梁(10)端部;步骤S104:逐一将所述端梁(30a、b)组对在所述侧梁(20a、b)两端;所述端梁(30a、b)为圆管结构,利用所述端梁(30a、b)下部最低点定位所述端梁(30a、b)的Z向,所述端梁(30a、b)上固连有制动吊座(31),所述制动吊座(31)具有第二精加工孔(311),利用所述第二精加工孔(311)定位端梁(30a、b)的X向,制动吊座(31)位于第二精加工孔(311)末端具有第二加工面(312),所述第二加工面(312)垂直于水平面,利用所述第二加工面(312)定位所述端梁(30a、b)的Y向,完成定位后,将所述端梁(30a、b)以垂直于所述侧梁(20a、b)并平行于所述横梁(10)平移推动至所述侧梁(20a、b)端部,使所述端梁(30a、b)对接在所述侧梁(20a、b)端部,最终完成整个构架的组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曰字型构架组对工艺方法的组对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40);固连在所述平台(40)中部的横梁定位部件(50);分布在所述横梁定位部件(50)两端的侧梁定位部件(60);以及分布在所述横梁定位部件(50)两侧的端梁定位部件(70);其中,所述侧梁定位部件(60)和所述端梁定位部件(70)均通过移动副(80)与所述平台(40)滑动连接,以便所述侧梁定位部件(60)承载侧梁(20a、b)位移、所述端梁定位部件(70)承载端梁(30a、b)位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曰字型构架组对工艺方法的组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副(80)包括固连在平台(40)上的导轨(82)和固连在所述侧梁定位部件(60)和所述端梁定位部件(70)下部的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导轨(82)滑动连接,所述导轨(82)通过支座(81)与所述平台(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波姚丹丹张雪红李业雄张林儒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