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清中维生素K的测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02256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清中维生素K的测定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综合考虑血清中维生素K萃取效率的影响所有影响因素,在液相色谱测定之前设计了前处理步骤;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流动相乙腈、乙酸乙酯、甲醇混合液中加入乙酸、乙酸钠和氯化锌,以催化维生素K同系物的母核萘醌环产生荧光。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同样的标准品,响应值相差2.5倍,噪音基本不变,即灵敏度提高2.5倍。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维生素K1、K2得到了良好的分离,标准品的检测限达到0.1μg/L。达到0.1μg/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清中维生素K的测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定血清中维生素K的方法,属于维生素检测


技术介绍

[0002]维生素 K 除了作为凝血必需的辅酶因子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它在细胞信号转导、骨骼代谢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维生素K在酶促羧化反应中起辅助作用,例如谷氨酸羧化酶

谷氨酸残基形成蛋白质中的

羧谷氨酸;维生素K还可以降低血管钙化和骨质疏松的风险(基质Gla蛋白,骨钙素),与“钙化段”相关。
[0003]维生素K1(vitaminK
1 )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为黄色至橙黄色的透明粘稠液体,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中。作为肝脏凝血酶原形成的必需物质,维生素K2是一系列具有不同异戊二烯链的甲萘醌,溶于正己烷、乙酸乙酯等非极性溶剂,血液中的维生素K大多呈脂肪结合态,极少以游离状态存在,考虑到维生素K的存在状态,选择血清作为检测样本,分析其在人体内的含量水平、分布特征,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形态维生素 K 的生理功能、生物活性以及安全补充限量等提供可能。
[0004]近年来,维生素类物质的检测方法报道较多,如紫外检测法、荧光法、电化学法和质谱法等。维生素K的相关报道较少。目前,国内尚未有血清中维生素 K检测的相关标准,相关检测方法报道也较少,食品中维生素K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毛细管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等,前处理采取的方法有直接萃取法和薄层纯化法,面对的样品主要是原料药、食品添加剂等基质较为干净、含量较高的样品
[0005]维生素 K 的不饱和酮结构共轭体系较小,不能产生荧光,但能通过衍生法使维生素 K 同系物的母核萘琨环产生荧光,以提高其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上的响应值,从而达到检测目的。另外,维生素K在血清中含量极少,且易受强酸、氧化剂、碱及光的作用而分解。并且,基质复杂、含量较低,大多以脂肪结合态存在,直接萃取或超滤等方法,萃取不完全、杂质干扰大,无法满足血清中维生素K高通量、高灵敏度检测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血清中维生素K的测定方法,以检测不同人群血清中维生素K的分型、含量水平、分布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血清中维生素K的测定方法,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7]本专利技术在现有的食品中维生素K1 检测技术之上基础上,重点针对基质复杂、含量水平相对较低、以脂肪结合态存在的血清样品为研究对象,探讨适宜的样品提取技术和色谱分离技术,以保证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血清中维生素K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待检测血清样本;(2)将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前处理,且准备空白实验样本;
(3)液相色谱测定:检测仪器为液相色谱配荧光检测器,色谱条件为:a.色谱柱:ZORBAX C18柱,或等效色谱柱;b.流动相:乙腈+乙酸乙酯+甲醇+氯化锌+乙酸钠d.流速:1mL/min;e.柱温:30℃f.进样量:50μL;g.激发波长248nm,发射波长:418nm;(4)标准曲线制作;(5)对照标准曲线,计算血清维生素K含量。
[000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空腹静脉血,取血方法依据WS/T 225以及检测方法要求的采集方法;采集的血液样品经4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血浆,使用不同采血管分装;样品于2℃~8℃可稳定7天,

20℃可稳定12个月;若标本不能及时检测,建议适量分装后于

70℃存放标本,仅一次冻融;样品于检测前避光解冻至室温。
[00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具体为:确移取解冻至室温的试样,加入脂肪酶,混合后进行恒温振荡酶解,加入乙醇、50%氢氧化钾溶液,混合后加入正己烷,提取后离心,取上清液于一离心管中,下层再经正己烷重复提取,合并正己烷层于该离心管中,氮干,流动相复溶过膜后,进行液相色谱测定;将血清用紫外灯照射后,去除维生素K,按该前处理方法做空白试验。
[00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检测仪器为液相色谱配荧光检测器, C18柱,柱长150mm,内径4.6mm,粒径5μm或等效色谱柱,锌粉还原柱,50
×
6mm,流动相:乙腈(含乙酸乙酯20%,甲醇10%,0.5g/L氯化锌,0.1mL/L乙酸,0.15g/L乙酸钠);流速:1.5mL/min;检测波长:激发波长为248nm,发射波长为418nm;进样量:50μL。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标准系列工作溶液浓度含维生素K1和四烯甲萘醌、七烯甲萘醌分别为1.0ng/mL、2.0ng/mL、5.0ng/mL、10.0ng/mL、20.0ng/mL,按步骤(3)标准优化的色谱条件进样分析,以各组分的浓度的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其中,维生素K1、四烯甲萘醌、七烯甲萘醌检出限分别为0.20ng/mL、0.20ng/mL、0.50ng/mL,最低定量限分别为1.0ng/mL、1.0ng/mL、2.0ng/mL。
[0013]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综合考虑血清中维生素K萃取效率的影响所有影响因素,在液相色谱测定之前设计了前处理步骤;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本专利技术在流动相中加入乙酸、乙酸钠和氯化锌,以催化维生素K同系物的母核萘醌环产生荧光。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同样的标准品,响应值相差2.5倍,噪音基本不变,即灵敏度提高2.5倍。且本专利技术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维生素K1、K2得到了良好的分离,标准品的检测限达到0.1μg/L。
[0014]实验结果表明:在线性范围1.0ng/mL~20.0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三个水平添加(2ng/mL、5ng/mL、10ng/mL)回收率为80.0%~97.6%;对加标样品进行6次独立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维生素K1、四烯甲萘醌、七烯甲萘醌的最低定量限分别为1.0ng/mL、1.0ng/mL、2.0ng/mL。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血清中维生素K的定性定量分析。
附图说明
[0015]图1 维生素K1、四烯甲萘醌、七烯甲萘醌标准品色谱图。
[0016]图2 空白样品色谱图。
[0017]图3 空白加标(10ng/mL)样品色谱图。
[0018]图4 血清样品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0020]实施例1:一种血清中维生素K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样:空腹静脉血,取血方法依据WS/T 225以及检测方法要求的采集方法。采集的血液样品经4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血浆,使用不同采血管分装。样品于2℃~8℃可稳定7天,

20℃可稳定12个月。若标本不能及时检测,建议适量分装后于

70℃存放标本,仅一次冻融。样品于实验前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清中维生素K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待检测血清样本;(2)将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前处理,且准备空白实验样本;(3)液相色谱测定:检测仪器为液相色谱配荧光检测器,色谱条件为:a.色谱柱:C18柱或等效色谱柱;b.流动相: 乙腈、乙酸乙酯、甲醇混合液;c.激发波长248nm,发射波长:418nm;(4)制作标准曲线;(5)对照标准曲线,计算血清维生素K含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空腹静脉血,取血方法依据WS/T 225以及检测方法要求的采集方法;采集的血液样品经离心后分离血清血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确移取解冻至室温的试样,加入脂肪酶,混合后进行恒温振荡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凤艳蒋万枫王海玲盛杨赵丹郝爽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青岛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青岛市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