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噻菌灵生产废水的生物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0218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噻菌灵生产废水的生物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多股噻菌灵生产废水进行生物毒性检测,区别出高毒废水和非高毒废水;(2)对高毒废水进行高级氧化处理后,与非高毒废水进行混合,获得混合水;(3)采用亮杆菌CQ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噻菌灵生产废水的生物预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噻菌灵生产废水的生物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农业的飞速发展,农药的种类和用量也迅速增长,现阶段,我国所用的大部分农药都属于有机农药,许多具有毒性大、难分解等特点,农药废水成为水处理领域的一大难题。噻菌灵称特克多、涕必灵、硫苯唑、噻苯咪唑、噻苯哒唑,具内吸向顶传导性能,但不能向基传导,持效期长,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有交互抗性,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有抑制活性,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真菌病害及果蔬防腐保鲜,是一种高效、广谱、国际上通用的杀菌剂。现有技术中,噻菌灵能够以噻唑衍生物为中间体与苯胺及其衍生物缩合得到,废水含有溴素、乙醇、丙酮酸、邻苯二胺、噻唑类物质等。
[0003]目前关于噻菌灵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报道较少。对农药生产废水的常用处理工艺为“高级氧化+生化”处理工艺,即,首先通过湿式氧化、芬顿、铁碳微电解等高级氧化处理,对废水进行解毒,提高生化性,而后再采用活性污泥法等进行生化处理(例如专利CN201410336460.1)。当采用上述处理工艺对噻菌灵生产废水进行处理时,会存在以下问题:高级氧化处理后的噻菌灵生产废水仍具有较高的毒性,现有的活性污泥及其他菌群对其耐受性差,导致生化处理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噻菌灵生产废水的生物预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在对噻菌灵生产废水进行高级氧化处理后,采用亮杆菌CQ4

1或包含亮杆菌CQ4

1的复合菌株进行发酵处理,能进一步降低废水毒性,从而减小生物预处理后的废水对后续生化处理系统的负荷,提高生化处理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噻菌灵生产废水的生物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多股噻菌灵生产废水进行生物毒性检测,区别出高毒废水和非高毒废水;(2)对高毒废水进行高级氧化处理后,与非高毒废水进行混合,获得混合水;(3)采用亮杆菌或包含亮杆菌的复合菌群,对混合水进行发酵处理;所述亮杆菌命名为CQ4

1,已在2021年8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302,微生物分类命名为亮杆菌Leucobacter sp.。
[0006]上述亮杆菌经鉴定后,判断为亮杆菌属的新种,命名为Leucobacter sp.CQ4

1。噻菌灵生产废水除了有乙醇、乙酸乙酯等溶剂类,还含有噻唑衍生物中间体与苯胺类物质,对微生物具有高毒性抑制,在高级氧化处理后仍会对现有的活性污泥及其他菌群产生较大的毒性和难生化性,限制了废水的生化处理效率。而本专利技术的亮杆菌CQ4

1对噻菌灵生产废水具有更高的耐受性,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OD,因而对噻菌灵生产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
果,因此,采用亮杆菌CQ4

1对高级氧化处理后的噻菌灵生产废水进行发酵处理,能降低废水毒性,将本专利技术生物预处理后的废水再通入生化处理系统中,能减小后续生化处理系统的负荷,提高生化处理的效率,从而确保噻菌灵生产废水的处理效果。
[0007]在现有的“高级氧化+生化”处理工艺中,由于缺乏源头废水生物毒性检测手段,各单股废水基本上都先经过高级氧化设备进行预处理减毒后进行生化处理,并没有从源头上区分废水毒性,导致本身无需采用高级氧化的非高毒废水也进行了高级氧化处理,使得设备资源浪费、处理成本高,并且,高级氧化的过程中还易产生二次污染。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源头毒性管控技术,对源头废水进行生物毒性检测,区别出可直接进行发酵处理的非高毒废水,以及需要通过高级氧化处理减毒后才能进行发酵处理的高毒废水,可避免全部废水盲目地全部进行高级氧化,因而能节省高级氧化处理的费用,避免资源浪费,减少二次污染。
[0008]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复合菌群还包含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loputida)和/或多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multivorum)。
[0009]亮杆菌CQ4

1与恶臭假单胞菌、多食鞘氨醇杆菌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将其复配后,能够提高噻菌灵生产废水中COD的去除效果。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菌群中,亮杆菌或突变体的含量为2
×
10
11
~4
×
10
11
CFU/g,恶臭假单胞菌的含量为2
×
10
11
~4
×
10
11
CFU/g,多食鞘氨醇杆菌的含量为2
×
10
11
~4
×
10
11
CFU/g。
[0011]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生物毒性检测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1)将胰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柠檬酸铁和七叶苷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后,配制成培养基;(1.2)将噻菌灵生产废水加入培养基中,制成混合体系,所述混合体系中,废水的体积分数为25~35%;将植物乳杆菌以1~3.4w/v%的接种量接种到混合体系中,制成培养体系;所述植物乳杆菌命名为CR3,已在2021年3月1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011,微生物分类命名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3)将培养体系进行培养,观察显色情况,若不显黑色,则噻菌灵生产废水为高毒废水,若显黑色,则噻菌灵生产废水为非高毒废水。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中,对源头废水的生物毒性检测采用专利CN202110960186.5(本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专利)中的方法,利用植物乳杆菌CR3,通过显色深浅直观地反映出废水毒性的强弱,区分出可直接进行发酵处理的非高毒废水,以及需要通过高级氧化处理减毒后才能进行发酵处理的高毒废水。
[0013]植物乳杆菌CR3易于培养,能分泌七叶苷水解酶,将七叶苷分解成葡萄糖和七叶素,七叶素与铁离子反应后生成黑色的化合物,植物乳杆菌CR3数量越多,黑色越深,通过这种方式,能通过观察显色深浅,直观地反映出废水对植物乳杆菌CR3的抑制作用强弱。并且,植物乳杆菌CR3对废水毒性的耐受性适宜,能体现出废水毒性的强弱,显色明显且稳定。
[0014]根据经验,将废水浓度25~35%(即稀释后废水体积占总体积的25~35%)作为废水判断为毒性程度较高的临界点,优选为废水浓度30%。植物乳杆菌CR3在接种量为1~
3.4w/v%的情况下,当废水浓度为25~35%时,能区别高毒废水与非高毒废水,即,在废水浓度25~35%下培养,高毒废水不显黑色,而非高毒废水显黑色。因此,植物乳杆菌CR3能应用于源头废水生物毒性检测中,根据其在废水浓度25~35%下培养时的显色情况,能够判断废水能否直接进行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噻菌灵生产废水的生物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多股噻菌灵生产废水进行生物毒性检测,区别出高毒废水和非高毒废水;(2)对高毒废水进行高级氧化处理后,与非高毒废水进行混合,获得混合水;(3)采用亮杆菌或包含亮杆菌的复合菌群,对混合水进行发酵处理;所述亮杆菌命名为CQ4

1,已在2021年8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302,微生物分类命名为亮杆菌Leucobacter sp.。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噻菌灵生产废水的生物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复合菌群还包含恶臭假单胞菌和/或多食鞘氨醇杆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噻菌灵生产废水的生物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群中,亮杆菌或突变体的含量为2
×
10
11
~4
×
10
11
CFU/g,恶臭假单胞菌的含量为2
×
10
11
~4
×
10
11
CFU/g,多食鞘氨醇杆菌的含量为2
×
10
11
~4
×
10
11
CFU/g。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噻菌灵生产废水的生物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生物毒性检测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1)将胰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柠檬酸铁和七叶苷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后,配制成培养基;(1.2)将噻菌灵生产废水加入培养基中,制成混合体系,所述混合体系中,废水的体积分数为25~35%;将植物乳杆菌以1~3.4w/v%的接种量接种到混合体系中,制成培养体系;所述植物乳杆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悦杨勇张文武夏雨王伟杨宇斯丁静李栩琪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秀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