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自循环脱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192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自循环脱氮装置,包括缺氧池、好氧池和设置在好氧池一侧的设备间,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自循环装置和回流装置,所述自循环装置顶部设置有出水堰、底部设置有排泥口的池体,所述排泥口底部设置清堵装置;所述回流装置形成好氧池与缺氧池之间的连通通道。经缺氧池和好氧池处理后的出水进入自循环装置进行沉淀处理,沉淀后的污泥流至好氧池底部。通过设置自循环装置,增加了好氧池内污泥浓度,使回流至缺氧池内的硝化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污泥,利于反硝化菌种的生长,进而利于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处理。利于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处理。利于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自循环脱氮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污水自循环脱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中的总氮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测定有助于评价水体被污染和自净状况。地表水中氮、磷物质超标时,微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生长旺盛,出现富营养化状态。
[0003]目前,对于含氮有机废水的处理,大都选用以生化法为主的处理技术或者增加深度处理。国内常用的生物脱氮,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为同时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去除率一般在55%~80%左右。
[0004]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满足进度、成本的要求,现阶段使用一体化设备也越来越多,在A2O工艺的基础上出现了多种改良工艺方法,如MUCT工艺、phoredox工艺、Bardenpho工艺等,这些工艺都是在原有A2O工艺的基础上增加厌氧、增加缺氧、或增加工艺段的同时进行工艺顺序的调整,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加脱氮除磷的效果。这些方法虽然都可以提高总氮的去除效果,但仍具有以下问题:1、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占地面积;2、虽然去除效率增加,但也增加了管线、阀门和设备;3、总体设备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自循环脱氮装置,在好氧池内增加自循环系统,在不改变原有池体功能的情况下,提升脱氮除磷的效果,同时降低设备使用成本,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技术方案一种污水自循环脱氮装置,包括缺氧池、好氧池和设置在好氧池一侧的设备间,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自循环装置和回流装置;
[0007]所述自循环装置顶部设置有出水堰、底部设置有排泥口的池体,所述排泥口底部设置清堵装置;所述回流装置形成好氧池与缺氧池之间的连通通道。
[000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池体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与好氧池连通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底部对应设置有水流留通的渠道,所述池体底部设置锥形沉淀区,所述排泥口设置在所述锥形沉淀区底部。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排泥口底部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水平设置且靠近所述排泥口。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清堵装置设置在所述挡水板下方,所述清堵装置包括设有穿孔的反冲洗管。
[00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回流装置包括回流泵和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一端伸入好氧池的池底,另一端位于缺氧池的上方。
[00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好氧池内设置有填料。
[00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好氧池底部设置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连接有曝气盘。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5]1.经缺氧池和好氧池处理后的出水进入自循环装置进行沉淀处理,沉淀后的污泥流至好氧池底部。通过设置自循环装置,增加了好氧池内污泥浓度,使回流至缺氧池内的硝化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污泥,利于反硝化菌种的生长,进而利于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处理。
[0016]2.挡板靠近排泥口,用于对排泥口出水形成一定阻力,保证污泥可以在沉淀池内更好的沉淀;同时设置锥形沉淀区进一步增加沉淀效果。
[0017]3.填料可以增加好氧池内污泥浓度,填料上生长的生物膜,增加污水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书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俯视内部管路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缺氧池、11进水管、2好氧池、21填料、22曝气管、23曝气盘、3设备间、4自循环装置、41池体、42锥形沉淀区、43进水口、44渠道、45出水堰、46排泥口、5挡水板、6反冲洗管、7回流装置、71回流泵、72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方便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0022]参照图1

图2,本技术技术方案一种污水自循环脱氮装置,包括缺氧池1、好氧池2和设置在好氧池2一侧的设备间3,好氧池2内设置有自循环装置4和回流装置7。污水通缺氧池1上设置的过进水管11依次进入缺氧次1、好氧池2,分别去除水体中的TN和COD、BOD、氨氮等污染物。处理后的出水进入自循环装置4进行沉淀处理,沉淀后的污泥流至好氧池2底部。通过设置自循环装置4,增加了好氧池2内污泥浓度,使回流至缺氧池1内的硝化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污泥,利于反硝化菌种的生长,进而利于缺氧池1内进行反硝化处理。
[0023]自循环装置4顶部设置有出水堰45、底部设置有排泥口46的池体41,排泥口46底部设置清堵装置。池体41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与好氧池2连通的进水口43,进水口43底部对应设置有水流留通的渠道44,池体41底部设置锥形沉淀区42,排泥口46设置在锥形沉淀区42底部。
[0024]经缺氧池1、好氧池2处理后的出水由进水口43进入,通过渠道44进入池体41内部,并在锥形沉淀区42进行沉淀,沉降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从锥形沉淀区42底部的排泥口46排出,并流回到好氧池2内;同时,池体41内的上清液从出水堰45流出,进入下一工艺段。
[0025]排泥口46底部设置有挡水板5,挡水板5水平设置且靠近排泥口46。挡板靠近排泥口46,用于对排泥口46出水形成一定阻力,保证污泥可以在沉淀池内更好的沉淀;同时设置锥形沉淀区42进一步增加沉淀效果。
[0026]清堵装置设置在挡水板5下方,清堵装置包括设有穿孔的反冲洗管6。自循环装置4在对污泥进行不断沉淀和排出过程中,自循环装置4底部污泥过多,通过设置反冲洗管6对
自循环装置4底部进行反洗,防止自循环装置4底部堵塞。
[0027]回流装置7形成好氧池2与缺氧池1之间的连通通道。回流装置7包括回流泵71和回流管72,回流管72一端伸入好氧池2的池底,另一端位于缺氧池的上方。
[0028]好氧池2内设置有填料21。填料21可以增加好氧池2内污泥浓度,填料21上生长的生物膜,增加污水的处理效果。
[0029]好氧池2底部设置有曝气管22,曝气管22上连接有曝气盘23。曝气盘23和曝气管22配合用于对好氧池2增氧。曝气不会对自循环装置4的池体41内部造成影响,池体41内形成缺氧环境,利于增加总氮去除效果。
[0030]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自循环脱氮装置,包括缺氧池、好氧池和设置在好氧池一侧的设备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自循环装置和回流装置;所述自循环装置顶部设置有出水堰、底部设置有排泥口的池体,所述排泥口底部设置清堵装置;所述回流装置形成好氧池与缺氧池之间的连通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自循环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与好氧池连通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底部对应设置有水流留通的渠道,所述池体底部设置锥形沉淀区,所述排泥口设置在所述锥形沉淀区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自循环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罗少川于海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源锦天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