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调节每一像素孔径比的液晶显示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2074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LCD器件包括:第一基板,它包括多个像素,每个像素都具有白(W)子像素以及环绕着该W子像素的红(R)、绿(G)、蓝(B)和黄(Y)子像素;第一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每个薄膜晶体管都与栅线和数据线相连;与每个薄膜晶体管相连的第一到第四像素电极,它们被布置成与R、G、B和Y子像素中的一个相对应;第二基板上的滤色片层,它包括红(R)、绿(G)、蓝(B)和黄(Y)滤色片,R、G、B和Y滤色片每个都对应于R、G、B和Y子像素中的一个;位于滤色片上的公共电极;以及夹在滤色片层和第一到第四像素电极之间的液晶层。(*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LCD)器件,尤其涉及具有能控制孔径比和亮度的动态孔径比控制系统的LCD器件。
技术介绍
阴极射线管(CRT)主要用作电视机和台式计算机监视器的显示器,但是CRT有重量沉、尺寸大、能耗高等缺点。因此,需要用平板显示(FPD)器件代替CRT。例如,人们已研究并开发了液晶显示(LCD)器件和电致发光显示(ELD)器件。具体而言,LCD器件利用了夹在阵列基板和滤色片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的光学各向异性和极化性质。图1是按照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的放大透视图。LCD器件包括通常被称为滤色片基板的上基板5、通常被称为阵列基板的下基板22、以及夹在上下基板5和22之间的液晶材料层14。在上基板5上形成了矩阵形式的滤色片层7,在上基板5上还设置了黑矩阵6。滤色片层7包括红(R)、绿(G)和蓝(B)多个滤色片7a,7b和7c,它们被黑矩阵6所包围。在滤色片层7和黑矩阵6上形成了公共电极8。在下基板22上形成了多个薄膜晶体管T,它们具有对应于滤色片7a,7b和7c的矩阵形式。多根交叉的栅线13和数据线15按垂直方式设置,并使每个薄膜晶体管(TFT)T位于栅线13和数据线15的每个交叉点相邻的位置。此外,在由下基板22的栅线13和数据线15限定的子像素区Ps上设有像素电极17。像素电极17由矩阵形式的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构成,每个像素电极17都对应于每个滤色片7a,7b和7c。子像素区Ps经常被称为点,实际上它们用于与对应的滤色片一起通过液晶层14的调节显示图像。扫描信号通过栅线13施加到薄膜晶体管T的栅极上,数据信号通过数据线15施加到薄膜晶体管T的源极上。结果,液晶材料层14的液晶分子因为公共电极18和像素电极17之间的电场作用而定向和重排列。液晶层14的液晶分子具有自极化性质,于是在将电压施加给像素电极17和公共电极18时,液晶的排列按照电场而改变。液晶分子的重新排列起光学调节作用,它切断或打开穿过液晶层14的入射光,由此显示出所需的图像。此外,LCD器件包括驱动电路,其中为了让液晶面板显示彩色图像,该电路对RGB数据和来自驱动系统的其它控制信号进行控制,并将它们变成所需信号。图2是表示按照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性方框图。在图2中,液晶显示(LCD)器件100包括液晶(LC)面板120和驱动电路130。LC面板120包括多根栅线122和多根数据线124。栅线122与数据线124垂直交叉,从而与数据线124一起限定出子像素区Ps。开关元件T,例如薄膜晶体管,布置在栅线122与数据线124的交叉点附近,并与栅线122和数据线124相连。驱动电路130通常从驱动系统(未示出)接收RGB数据和其它控制信号,然后将电信号施加给LC面板120。驱动电路130包括时序控制器(timingcontroller)136、伽玛电压发生器138、栅驱动器132和数据驱动器134。栅驱动器132与多根栅线122相连,它向栅线122提供栅信号。数据驱动器134与多根数据线124相连,它向数据线124提供数据信号。另外,时序控制器136将从驱动系统(未示出)接收的RGB数据和其它控制信号发送给数据驱动器134。控制信号是多个同步时序信号,它包括作为帧识别的垂直同步信号、作为行识别的水平同步信号、作为数据输入标志的使能信号、以及主时钟。时序控制器136在收到时序同步信号后,分别产生数据控制信号和栅控制信号,然后根据时序同步信号重新排列RGB数据。即,将RGB数字数据、水平同步信号、用于RGB数字数据输入的垂直线启动信号(vertical line start signal)、以及用于数据移位的源极脉冲时钟由时序控制器136发给数据驱动器134。此外,时序控制器136向栅驱动器132输入垂直同步信号、用于栅导通信号(gate-on-signal)输入的垂直线启动信号、以及用于序列栅信号(sequential gate signal)输入的栅时钟。另外,伽玛电压发生器138利用RGB数据产生RGB参考电压,然后将该RGB参考电压发给数据驱动器134。其间,当LCD器件在长时间显示了静止图像后再显示移动图像时,先前静止画面的某些影像图偶尔会留下来,即所谓的残留图像。尤其是,在向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之间施加DC电压时,由于液晶具有折射的双折射性质,且容易因DC电压而劣化(deterioration),因此这时会产生这种残留图像。所以,通常液晶层由AC电压驱动和工作。另外,如果施加给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的电压极性固定,那么液晶劣化进一步加剧,因此对于这种驱动方法来说,每一帧施加的电压极性都要转变。具体而言,为了转变施加电压的极性,可以采用场反转(inversion)驱动法、行反转驱动法和点反转驱动法之一。在场反转法中,只要场变化,就要将提供给LC面板的数据信号反转。在线反转法中,数据信号根据LC面板的栅线来反转。另外,在点反转法中,一个像素的数据信号极性与相邻像素的相反,在每个区域中都要反转提供给LC面板的数据信号。当将这些反转法用于LCD器件时,图2的驱动电路130要包括极性施加器(polarity applier)(未示出)。在上面提到的反转方法中,因为点反转法最频繁的改变极性,因此它得到了广泛应用。回来参照图1,子像素区Ps对应于R、G和B滤色片7a、7b和7c,这组R、G和B滤色片7a、7b和7c构成了一个像素,它通过将红(R)、绿(G)和蓝(B)色混合起来表示所需的颜色,用以显示图像。如果图1的LCD器件采用点反转法,那么每个子像素的极性就与其相邻的像素的极性不同。即,要为R、G和B中的每一个变换数据信号。在该意义上,建议与子像素区Ps相对应的滤色片7a、7b和7c如下排列布置。图3-7是表示以下类型的子像素排列的平面图条型(stripe type),嵌合型(mosaic type),三角型,方型,以及四方格型(quad type)。图3表示滤色片的条型布置。在图3中,子像素区Ps按行列方式均匀排列。红(R)、绿(G)和蓝(B)滤色片在行方向上交替排列,但是沿列方向上排列相同的滤色片——红(R)、绿(G)或者蓝(B)滤色片。图4表示滤色片的嵌合型布置。在图4中,子像素区Ps按行列方式均匀布置。但是,与图3的条纹型布置不同的是,红(R)、绿(G)和蓝(B)滤色片既沿着行方向、又沿着列方向交替排列。图5表示滤色片的三角型布置。在图5中,子像素区Ps排成行,但按列布置的子像素形成对角线形。红(R)、绿(G)和蓝(B)滤色片沿着行方向交替排列。但是,在列方向上,将红(R)、绿(G)和蓝(B)滤色片排列成不让相同滤色片连在一起。即,如果将红(R)和绿(G)滤色片布置成在第一行中彼此相连,那么在第二行中的蓝(B)滤色片将位于红(R)和绿(G)滤色片之间的区域上。通过这种方式,第二行的红(R)滤色片就位于第一行的绿(G)和蓝(B)滤色片之间的区域上,第二行的绿(G)滤色片位于第一行的蓝(B)和红(R)滤色片之间的区域上。于是,第一行的红(R)和绿(G)滤色片与第二行的蓝(B)滤色片构成了三角形。因此,这就是为什么将图5的布置方案称为三角型的原因。图6表示滤色片的方型布置。在图6中,子像素区Ps均匀地按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它包括:包括多个像素的第一基板,其中所述每个像素都具有白(W)子像素以及环绕着所述白子像素的红(R)、绿(G)、蓝(B)和黄(Y)子像素;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栅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并与所述栅线 基本垂直交叉的数据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与所述栅线和数据线相连接的薄膜晶体管;第一到第四像素电极,每一像素电极与一薄膜晶体管相连接,并与所述红、绿、蓝和黄子像素相对应设置;位于第二基板上的滤色片层,其包括与所述第一 基板的红、绿、蓝和黄子像素中的一个相对应的红(R)、绿(G)、蓝(B)和黄(Y)滤色片;位于所述滤色片层上的公共电极;以及夹在所述滤色片层和第一到第四像素电极之间的液晶层。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3-12-29 10-2003-00986431.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它包括包括多个像素的第一基板,其中所述每个像素都具有白(W)子像素以及环绕着所述白子像素的红(R)、绿(G)、蓝(B)和黄(Y)子像素;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栅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并与所述栅线基本垂直交叉的数据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与所述栅线和数据线相连接的薄膜晶体管;第一到第四像素电极,每一像素电极与一薄膜晶体管相连接,并与所述红、绿、蓝和黄子像素相对应设置;位于第二基板上的滤色片层,其包括与所述第一基板的红、绿、蓝和黄子像素中的一个相对应的红(R)、绿(G)、蓝(B)和黄(Y)滤色片;位于所述滤色片层上的公共电极;以及夹在所述滤色片层和第一到第四像素电极之间的液晶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到第四像素电极中的两相邻电极分别接收极性相反的不同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子像素包括由所述第一到第四像素电极形成的间接电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接电场产生于所述第一到第四像素电极的两相邻电极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白子像素相对应的那部分液晶层由每一像素中的间接电场驱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白子像素的那部分液晶层具有根据施加给所述第一到第四像素电极中两相邻电极的电压之间的电压差可调的透光率。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绿、蓝和黄子像素每个都具有包括切角边的基本上呈矩形的形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绿、蓝和黄子像素形成了基本上呈方形布置。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子像素是由所述红、绿、蓝和黄子像素每一个的切角边所限定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子像素具有基本上呈下述形状之一的形状菱形、圆形、卵形、方形、和十字形。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色片还包括对应于白子像素的白(W)滤色片。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白滤色片上设置有公共电极。13.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包括第一基板,其包括多个像素,每个像素都具有白(W)子像素和环绕着所述白子像素的红(R)、绿(G)、蓝(B)和黄(Y)子像素;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栅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并与所述栅线基本垂直交叉的数据线,它与栅线大致垂直且交叉;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与所述栅线和数据线相连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在京
申请(专利权)人: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