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具低电阻的含金属层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01389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制造具低电阻的含金属层(5C)之方法,首先具第一晶粒大小的含金属起始层(5A)形成于载体物质(2)上。之后,经局部定界热区域(W)被制造及以一种方式于该含金属起始层(5A)移动使得该含金属起始层(5A)的再结晶为产生具第二晶粒大小(其相对于该第一晶粒大小被加大)的含金属层(5C)的目的而进行。具改良电性质的含金属层以此方式得到。(*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及特别是用于半导体组件的薄铜中间连接。迄今,在集成半导体电路的制造中,较佳为铝层已在个别布线层沉积及图案化以进行中间连接,在此情况下,原则上,铝层已被沉积至预先决定厚度及接着由习知光微影及相关蚀刻方法图案化。然而,愈来愈多的替代材料被使用特别是对用于此种形式的金属化层以符合日益增加集成密度。凭借使用铜于此种形式的布线平面,因为与铝相较显著为低的电阻,已可能发展在显著较高速度及较低电力消耗下操作的集成电路。然而,使用此种形式的替代材料之缺点为,特别是当使用铜时,因如沉积及/或蚀刻问题造成的相当差的可管理性。为消除此种形式的问题,说明于第1a及1b图的该镶嵌技术已被发展。第1a及1b图显示说明此种形式的形成薄的含金属层之习知镶嵌方法的重要制造步骤的简化区段表示。根据第1a图,介电层2位于载体基板1上,其表示如在具上方组件层的半导体基板的集成半导体电路,用于稍后形成的互连之沟槽形成于该介电层。在后续步骤中,扩散阻挡层3(内衬)及种晶层4(进行或简化铜层5的生长)皆形成于表面及在介电层2的沟槽中。之后,根据第1b图,藉由如CMP方法(化学机械光),留在沟槽上的层序列被移除及进一步扩散阻挡层6被形成做为一般称的盖层。以此方式,可以不易处理的材料制造甚至相当精细图案化的中间连接。然而,在此情况,特别是具少于0.2微米的特征尺寸,缺点为因在含金属层5内晶粒大小问题所引起电传导性的显著损伤。第2图显示根据进一步先前技艺不同图案化中间连接的简化平面视图,如在文献参考Q.T.Jiang等,2001 IICT会议年报,227至229页所揭示。根据此文件,在第2图所表示的结构相依再结晶被接点接着接点地建立,具不同晶粒大小5A及5B的含金属层在具结构宽度w1(与具结构宽度w2的粗图案化区域相照)的微细图案化区域形成。在此情况下,因为它们的较小晶粒大小,具宽度w1的微细图案化区域较具较大晶粒大小的粗图案化区域5B具显著较大的电阻,然而,在此情况,缺点为在微细图案化区域,即使在较高退火温度及使用较长退火时间,仍不可能产生与在粗图案化区域相同的大晶粒大小因为最大晶粒大小基本上受限于要被填充结构的几何。所以,本专利技术系基于提供一种制造具低电阻的含金属层的方法之目的,其可简易地及成本有效地实现,而且,本专利技术系基于制造具经改良电子迁移性质的薄的含金属层之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此目的可藉由根据权利要求第1项的方法达到。特别是凭借形成具第一晶粒大小的含金属起始层于载体物质上及后续制造及以一种方式移动经局部定界热区域于该含金属起始层使得该含金属起始层的再结晶为产生具第二晶粒大小(其相对于该第一晶粒大小被加大)的含金属层的目的而进行,得到具经改良导电度及经改良电子迁移性质的含金属层。较佳为,中间连接在主要方向及/或在基本上垂直于该主要方向的第二方向形成,且热区域的移动基本上在该主要方向及/或第二方向或与该主要及第二方向成45度角进行。以此方式,总是相对于彼此正交排列于半导体电路的中间连接可在其个别传输方向被再结晶,由此产生加大的晶粒大小,及结果减少的传导阻抗及改良的电子迁移性质。特别是当该热区域以一种在45度角进行的方式于该含金属起始层上移动,可对整个半导体模块或半导体晶圆特别简易地、快速地及因而成本有效地进行再结晶。在此情况下,该热区域掠过要被再结晶的含金属层的此种方法亦可被进行数次,由此产生改良的再结晶结果及因而改良的电性质且亦得到改良的电子迁移性质。该局部定界热区域较佳为藉由以预先决定速度于该含金属起始层上前进的成扇形散开的激光束、热气体、多种加热灯及/或电热线产生,在此种热区域制造的情况下,其亦在如保护气体环境下进行,该含金属起始层的再结晶可特别有效地及快速地进行。在此情况下,该局部定界热区域可以如条带形式或点状形式方式形成。该含金属起始层具金属合金或具少于5%不纯物比例的掺杂金属,在此情况下,于热处理期间,该不纯物部分或掺杂剂可向外扩散至表面及产生自保护表面层。以此方式,额外保护步骤可避免,特别是在藉由镶嵌技术的互连制造。特别是当该方法被用于形成半导体电路时,该局部定界热区域的温度位于自150摄氏度至450摄氏度的范围,其结果为一般称的低-k介电体的电性质,特别是,未被负面影响。而且,扩散阻挡层及种晶层的使用使得产生该含金属起始层的改良结晶方法及可靠地防止物质的不欲扩散,此不欲扩散会影响半导体电路的电性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有利细节特征在于进一步子权利要求。本专利技术参考图标使用示例具体实施例详细叙述于下文。在图标中第1a及1b图显示说明习知镶嵌方法中重要制造步骤的简化区段视图;第2图显示说明根据先前技艺结构主导再结晶性质的简化平面视图;第3图显示说明根据第一示例具体实施例制造方法的简化平面视图;第4图显示说明根据第二示例具体实施例制造方法的简化平面视图;第5图显示说明根据第三示例具体实施例制造方法的简化平面视图。本专利技术使用铜层做为含金属层叙述于下文,其它含金属层及,特别是,Al、Ag、Pt及/或Au亦能够以相同方式使用。进行金属化层的此种形式的替代材料日益获得重要性,特别是在半导体技术,因为它们得到改良的导电度及,结果,增加的时脉速度及亦减少的电力消耗。然而,在简介中所叙述问题特别是在少于0.1微米的非常小的特征尺寸(相对于它们的厚度或高度)的情况下发生,在电阻的显著增加特别因为在电传导材料的非常小的晶粒大小而发生,而且,此种小的晶粒大小在个别中间连接方向造成增强的、但不欲的,电子迁移。此种形式的新的或替代布线材料的优点以此方式被减少。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现在显示具低电阻及改良电子迁移性质的可用的薄含金属层如何以简单的方式被制造,即使对少于0.2微米的非常小的特征尺寸。第3图显示说明根据第一示例具体实施例制造薄的含金属层的基本方法步骤的经图案化含金属层或中间连接5的简化平面视图。该经图案化含金属层5已由如说明于第1a及1b图的镶嵌技术制造,相同参考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对应组件或层及重复叙述于下文不再重复。据此,藉由此形式的习知镶嵌技术,扩散阻挡层3、种晶层4及具第一晶粒大小的含金属起始层5A可形成于介电层2或在于其间所形成的沟槽内,说明于第3图的平面视图系得自CMP方法后。在进行此种非常窄(如少于0.1微米)的双镶嵌Cu中间连接5后,产生局部定界热区域W的扇形散开的激光束沿中间连接或含金属层5的主要方向x缓慢地掠过及加热含金属层5至在自约150摄氏度至450摄氏度的范围内之局部温度。沿该中间连接5所产生的温度前端之移动(如1公分/秒)使得小及随机分布的铜晶粒自第一晶粒大小5A再结晶为加大的第二晶粒大小5C。更特定言之,在此情况下产生趋向在移动方向或在中间连接5的方向加长的晶粒之制造的趋势。因为沿该中间连接5的Cu晶粒之加长,显著减少的晶粒大小散播(晶粒边界散播)为电流或相对应自由电荷载体而产生。同时,此产生显著减少的电阻,其必然产生更高的导电度及经改良电子迁移性质。在半导体电路,特别是,以此方式可减少电力消耗及增加时脉速度。在激光扫瞄期间或当该局部定界热区域W掠过具第一晶粒大小的含金属起始层5A时,温度不应超过450摄氏度因为围绕该Cu中间连接5的多种一般称的低-k介电体无法承受此种温度,及而且,较低温度减少一般称的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具低电阻的含金属层之方法,其具下列步骤:a)形成具第一晶粒大小的含金属起始层(5A)于载体物质(1、2、3、4)上;及b)制造及以一种方式移动经局部定界热区域(W)于该含金属起始层(5A),使得该含金属起始层(5A) 的再结晶为产生具第二晶粒大小,其相对于该第一晶粒大小被加大,的含金属层(5C)的目的而进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DE 2002-4-22 10217876.31.一种制造具低电阻的含金属层之方法,其具下列步骤a)形成具第一晶粒大小的含金属起始层(5A)于载体物质(1、2、3、4)上;及b)制造及以一种方式移动经局部定界热区域(W)于该含金属起始层(5A),使得该含金属起始层(5A)的再结晶为产生具第二晶粒大小,其相对于该第一晶粒大小被加大,的含金属层(5C)的目的而进行。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间连接(5)在主要方向(x)及/或在基本上垂直于该主要方向的第二方向(y)形成;及在步骤b),该热区域(W)的移动基本上在该主要方向(x)及/或第二方向(y)或与该主要及第二方向(x、y)成45度角进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被重复地进行。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J巴思H图斯
申请(专利权)人:因芬尼昂技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