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校园学工管理设备及其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137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校园学工管理设备及其管理系统,包括:学工管理设备壳体、电源单元、处理器、摄像头、显示屏、通信网口单元、交换机和学工管理服务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学生和员工进行人脸录取,进而核对其是否属于本校人员,其可用于对学生和员工考勤打卡,也可用于对进校门人员的人脸识别,进而实现对学校的有序管理。理。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校园学工管理设备及其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校园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校园学工管理设备及其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学校招生和员工规模的不断扩大,众多学生和员工的考勤管理越来越复杂,而考勤管理在学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0003]现有考勤常采用指纹打卡机,但是指纹打开容易造成学生和员工作弊,而人脸识别打卡机相比于指纹打卡机有着明显的优势,其能避免学生和员工作弊,但是目前的人脸识别打卡机均是不断电的长期长时间工作,虽然便于学生和员工的打卡,但是造成电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校园学工管理设备及其管理系统解决了现有人脸识别打卡机存在长时间供电,造成电量浪费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校园学工管理设备,包括:学工管理设备壳体、电源单元、处理器、摄像头、显示屏、通信网口单元、交换机和学工管理服务器;
[0006]所述电源单元、处理器、摄像头、显示屏和通信网口单元均与学工管理设备壳体固定;所述电源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处理器、摄像头、显示屏和通信网口单元电连接;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摄像头、显示屏和通信网口单元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通信网口单元的输出端与交换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换机的输出端与学工管理服务器连接。
[0007]进一步地,学工管理设备壳体包括:学工管理设备外壳、滑动罩、把手、第一滑动槽、第二滑动槽、第一滑动柱和第二滑动柱;
[0008]所述摄像头和显示屏嵌入学工管理设备外壳;所述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分别设置于学工管理设备外壳上;所述滑动罩的一侧设置有凸出的第一滑动柱,其另一侧设置有凸出的第二滑动柱;所述把手设置在滑动罩上。
[0009]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一滑动柱和第二滑动柱分别嵌入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中,滑动罩通过滑动柱与滑动槽的配合,实现滑动罩在学工管理设备外壳上的上下移动,在不使用时能遮住摄像头和显示屏。
[0010]进一步地,滑动罩靠近学工管理设备外壳的内侧设置有凹型区域,所述凹型区域内固定有用于擦拭摄像头和显示屏的设备。
[0011]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凹型区域可放置用于擦拭摄像头和显示屏的抹布或者泡沫,或者其他喷射装置,实现滑动罩在滑动过程对摄像头和显示屏进行擦拭。
[0012]进一步地,电源单元包括:变压器T1、整流器H1、电源开关、接地电容C1、电容C2、电容C3、接地电容C4、电容C5、接地电容C6、接地电阻R1、接地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滑动变阻器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滑动变阻器R13、二极
管VD1、二极管VD2、二极管VD3、二极管VD4、二极管VD5、二极管VD6、二极管VD7、二极管VD8、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和三极管Q9;
[0013]所述变压器T1的原边接入市电,其副边与整流器H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器H1输出端的一端与电源开关的一端连接,其输出端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源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电容C2的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1和二极管VD1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二极管VD1的负极和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与接地电阻R2连接,其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三极管Q6的发射极和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二极管VD2的正极、电阻R3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其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3的正极与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其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分别与电容C3的另一端和滑动变阻器R6的动端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R6的第一不动端与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其第二不动端接地;所述二极管VD4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8的一端和接地电容C4连接,其正极与二极管VD5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5的正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其基极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VD6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分别与二极管VD6的正极、三极管Q9的集电极和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其集电极分别与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分别与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6和二极管VD7的负极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R13的动端与二极管VD7的正极连接,其第一不动端接地,其第二不动端与二极管VD8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二极管VD8的负极连接,并作为电源单元的输出端。
[0014]进一步地,电源开关包括:第一接触片、第二接触片和导电片;
[0015]所述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分别设置于第一滑动槽或第二滑动槽上;所述导电片设置于第一滑动柱或第二滑动柱上。
[0016]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用户将滑动罩向上拉开时,两根滑动柱向上移动,使得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分别与导电片接触,进而实现对设备的供电,在使用完后,将滑动罩向下拉,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分别与导电片分开,实现对设备的断电。
[0017]一种校园学工管理系统,包括:人脸截取单元、人脸特征提取单元、人脸比对单元和数据上传单元;
[0018]所述人脸截取单元用于截取摄像头采集的人脸图像,得到人脸框图;所述人脸特征提取单元用于提取人脸框图上的人脸关键点数据;所述人脸比对单元用于将人脸关键点数据与存储的人脸数据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所述数据上传单元用于将比对结果传输至学工管理服务器。
[0019]进一步地,人脸比对单元采用BP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的训练方法为:
[0020]A1、将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偏置的初始值设置为接近于0的随机值,迭代变量n的初始值取1;
[0021]A2、从训练集取第n个人脸训练样本;
[0022]A3、将第n个人脸训练样本输入BP神经网络中,基于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偏置,计算中间层各神经单元的误差和输出层各神经单元的误差;
[0023]A4、判断输出层各神经单元总的平均误差是否小于误差阈值,若是,则训练结束,若否,则跳转至步骤A5;
[0024]A5、判断n是否等于迭代阈值,若是,则训练结束,若否,则将n自加1,并根据中间层各神经单元的误差和输出层各神经单元的误差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偏置进行更新,再跳转至步骤A2。
[0025]综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校园学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校园学工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学工管理设备壳体、电源单元、处理器、摄像头(5)、显示屏(4)、通信网口单元、交换机和学工管理服务器;所述电源单元、处理器、摄像头(5)、显示屏(4)和通信网口单元均与学工管理设备壳体固定;所述电源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处理器、摄像头(5)、显示屏(4)和通信网口单元电连接;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摄像头(5)、显示屏(4)和通信网口单元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通信网口单元的输出端与交换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换机的输出端与学工管理服务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园学工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学工管理设备壳体包括:学工管理设备外壳(1)、滑动罩(2)、把手(3)、第一滑动槽(6)、第二滑动槽(7)、第一滑动柱(8)和第二滑动柱(9);所述摄像头(5)和显示屏(4)嵌入学工管理设备外壳(1);所述第一滑动槽(6)和第二滑动槽(7)分别设置于学工管理设备外壳(1)上;所述滑动罩(2)的一侧设置有凸出的第一滑动柱(8),其另一侧设置有凸出的第二滑动柱(9);所述把手(3)设置在滑动罩(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园学工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罩(2)靠近学工管理设备外壳(1)的内侧设置有凹型区域,所述凹型区域内固定有用于擦拭摄像头(5)和显示屏(4)的设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校园学工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单元包括:变压器T1、整流器H1、电源开关、接地电容C1、电容C2、电容C3、接地电容C4、电容C5、接地电容C6、接地电阻R1、接地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滑动变阻器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滑动变阻器R13、二极管VD1、二极管VD2、二极管VD3、二极管VD4、二极管VD5、二极管VD6、二极管VD7、二极管VD8、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和三极管Q9;所述变压器T1的原边接入市电,其副边与整流器H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器H1输出端的一端与电源开关的一端连接,其输出端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源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电容C2的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1和二极管VD1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二极管VD1的负极和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与接地电阻R2连接,其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三极管Q6的发射极和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二极管VD2的正极、电阻R3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其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4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3的正极与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其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分别与电容C3的另一端和滑动变阻器R6的动端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R6的第一不动端与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其第二不动端接地;所述二极管VD4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8的一端和接地电容C4连接,其正极与二极管VD5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5的正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其基极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VD6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分别与二极管VD6的正极、三极管Q9的集电极和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其集电极分别与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分别与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6和二极管VD7的负极连接;所述滑动变
阻器R13的动端与二极管VD7的正极连接,其第一不动端接地,其第二不动端与二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洪良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众望升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