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二-维阵列的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0518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其包括第一组丝带和第二组丝带,其是以这样的方式设置的,即它们形成在第一组丝带和第二组丝带之间具有交叉点的二维网。在每种情况下丝带都由一系列的层构成,并且至少一组丝带含有发光物质,当加载电压时发光物质发光。这种丝带结构增加了独立丝带之间的接触面,并且发光更有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其含有第一组丝带和第二组丝带,其是这样构成的,即它们形成在第一组丝带和第二组丝带之间具有交叉点的二维网,至少一组丝带含有发光物质,其当在第一组丝带和第二组丝带之间加载电压时发光。电致发光器件是这样的结构,即当加载电场时其发光。当相应的电压,典型地为几伏加载到电致发光器件的两个相对的电极上时,正负载荷子被引入,其迁移到电致发光层,在此它们重新结合并且发出光线。这样的器件的已知例子是基于GaP或其它的III-V-半导体的发光二极管。虽然这些电致发光器件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它们不能简便地和经济地用在大的显示系统中。有机发光二极管,即所谓的OLEDs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有机发光二极管由多功能层构成。在“Philips Journal of Research,1998,51,467”中描述了一种OLED的典型的结构。典型的结构含有ITO层(铟锡氧化物)作为透明电极(阳极)、导电聚合物层、电致发光层,也就是发光材料,特别是发光聚合物的层,和由金属构成的电极,金属优选为具有低功函数的金属(阴极)。这样的结构通常用在基材上,通常为玻璃。所发出的光通过基材而到达观察者。在电致发光层中具有发光聚合物的OLED也被称为polyLED或PLED。这样的电致发光器件不仅可以制成具有大屏对角线,而且可以制成具有小的厚度。假如采用合适的基材,如聚合物薄膜,甚至可得到柔性的电致发光器件。例如US 5,962,967公开了一种基于polyLED的柔性的电致发光器件。这种电致发光器件具有由两根不同的中心-对称的纤维构成的编织结构。每根纤维含有导电元件,并且至少一根纤维具有发光聚合物的涂层。假如电场加载到两个导电元件上,那么发光聚合物在两根纤维的交叉点处发光。两层之间的界面或接触对于OLED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接触越好,电致发光器件越有效。特别地,由只有一种导电元件组成的纤维和具有发光聚合物涂层的纤维构成的电致发光器件不是非常有效,因为其是两种不同的材料互相接触。这样的电致发光器件的另一个缺点是,只有在两种纤维之间紧密接触区域才激发出光发射。所以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经改善的电致发光器件。该目标通过含有第一组丝带和第二组丝带的电致发光器件而实现,其是这样构成的,即它们形成在第一组丝带和第二组丝带之间具有交叉点的二维网,每组丝带由一系列的层构成,并且至少一组丝带含有发光物质,当在第一组丝带和第二组丝带之间加载电压时其发出光。与已知的中心-对称的纤维不同,丝带具有镜面-对称的层结构。由此产生的丝带的基本上是矩形的横截面增加了二根不同的丝带之间的接触面。根据权利要求2的优越的实施方案在根丝带之间产生紧密的接触。这种互相接触是在相同种类的两种材料,即两种有机材料间得到的。结果是电荷迁移更有效,并且更多的载荷子到达电致发光层。这不仅产生更多的光,而且增加光发射区域。根据权利要求3的优选的有机材料或者是有效发光物质、空穴-导电材料、电子-导电材料或者是合适的基材材料。根据权利要求4-6的第一组丝带和根据权利要求7-9的第二组丝带的优越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丝带,通过增加了它们的接触面和在同一个网中的紧密接触而允许基于电致发光的有效发光。根据权利要求10-11的第二组丝带的优越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改善了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射特性,所述电致发光器件具有滤色器和/或散射阻挡层。根据附图示出的实施方式为例,将进一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被这些实施方式所限制。在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致发光器件的俯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阴极丝带的横截面,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阴极丝带的横截面,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阳极丝带的横截面,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阳极丝带的横截面和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阳极丝带的横截面。根据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致发光器件具有由丝带构成的二维网。丝带含有第一组丝带,其也可称为阴极丝带1,和第二组丝带,其也可称为阳极丝带2。从图1中清楚看出,丝带是这样构成的,即得到一个二维网或交叉点的阵列,每根阴极丝带1只通过特定的阳极丝带2一次,反之亦然。在这网中,在每个第二交叉点发出光。另外,网还可以有其它的编织方式,以致于,例如生成一种网,其中每根阳极丝带2缚住三根阴极丝带1。图2示出了阴极丝带1的实施方案的横截面。阴极丝带1具有柔性的基材3,其优选含有有机聚合物,如聚酰胺。例如以金属,如铝、铜、银或金、合金或n-掺杂的硅的导电层形式的第一电极4与基材3相邻接。第二电极4优选具有两层或更多层。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电极4应尤其优选为含有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邻接基材3并由铝、铜、银或金构成;所述第二层由例如碱土金属,如铯、钙或钡构成。或者第二层可以含有掺杂的碱金属的联苯层,碱金属优选为铯。在其它的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电极4含有四层导电层。邻接基材3的第一层含有铝。第二层含有摩尔比Al/SiO2为3∶1的铝和SiO2。邻接第二层的第三层含有铝。第四层含有碱土金属。采用这种结构的第一电极4由于相消干涉而减小了周围外界光的反射,从而改善了电致发光器件的图像对比度。在另一个可能的替代方案中,第一电极4含有多层,其中的一层由具有高折射率的材料,优选为ZnS构成。这样的第一电极具有第一层,其邻接基材3并由具有高折射率的材料构成。邻接第一层的是由金属,特别是银构成的第二层,邻接第二层的是含有碱土金属或碱金属-掺杂的联苯的第三层。这种结构使得第一电极4是透明的,也就是说它对在电致发光器件中所产生的光是能透射的。邻接第一电极4的是第一有机层5,其含有发光物质。在本实施方案中第一有机层5是电致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层。发光物例如可含有发光有机聚合物,如聚(对-苯基亚乙烯基)(PPV)或经取代的PPV,如二烷氧基(dialcoxy)-取代的PPV。另外例如聚吡咯、聚噻吩、聚苯胺和这些聚合物经取代的和/或掺杂的衍生物也可以用作为发光物质。其它合适的发光聚合物例如是聚[2-(6-氰基-6-甲基庚氧基)]-1,4-亚苯基](CN-PPP)、聚[9,9-二己基芴基-2,7-二基]、聚[9,9-二-(2-乙基己基)-芴基-2,7-二基]或聚[9,9-二辛基芴基-2,7-二基]。另外的发光共聚物,如聚[9,9’-(二辛基芴基-2,7-二基)-共-(1,4-乙烯基亚苯基)]、聚[9,9’-(二己基芴)-共-(N,N-二(苯基)-N,N-二(p-丁基苯基)-1,4-二氨基苯)]、聚[9,9’-(二己基芴基-2,7-二基)-共-(1,4-苯并-[2,1’,3]噻二唑)]、聚[9,9’-(二己基芴基-2,7-二基)-共-(2,5-p-二甲苯)]、聚[9,9’-(二辛基芴基-2,7-二基)-共-(3,5-吡啶)]、聚[9,9’-(二己基芴基-2,7-二基)-共-(9,9’-{5-戊烯基}-芴基-2,7-二基)]或聚[9,9’-(二辛基芴基-2,7-二基)-共-(6,6’-{2,2’-联吡啶})]也可以在第一有机层5中用作为发光物质。其它合适的发光物质是发光低聚物,其可以在第一有机层5中存在,例如4,4’-双(9-乙基-3-咔唑亚乙烯基)-1,1’联苯、9,10-二[(9-乙基-3-咔唑基)-亚乙烯基]-蒽、4,4’-双(联苯亚乙烯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其含有第一组丝带和第二组丝带,其是以这样的方式设置的,即它们形成在第一组丝带和第二组丝带之间具有交叉点的二维网,在每种情况下丝带由一系列的层构成,并且至少一组丝带含有发光物质,当电压加载到第一组丝带和第二组丝带之间时所述发光物质发光。

【技术特征摘要】
DE 2002-7-17 10232238.41.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其含有第一组丝带和第二组丝带,其是以这样的方式设置的,即它们形成在第一组丝带和第二组丝带之间具有交叉点的二维网,在每种情况下丝带由一系列的层构成,并且至少一组丝带含有发光物质,当电压加载到第一组丝带和第二组丝带之间时所述发光物质发光。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每种情况下丝带都含有有机层(5,6,8,10),并且在交叉点处第一组丝带的有机层(5,6)与第二组丝带的有机层(8,10)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有机层(5,6,8,10)是选自有机聚合物、有机共聚物、有机低聚物、具有至少一个有机配体的金属络合物、杂环和胺的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组丝带的丝带具有基材(3)、邻接基材(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贝希特尔D贝尔特拉姆H格莱泽尔
申请(专利权)人: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NL[荷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