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闪存元件,且特别涉及一种与非门(NAND)型闪存存储单元(flash memory cell)列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闪存元件由于具有可多次进行信息的存入、读取、擦除等动作,且存入的信息在断电后也不会消失的优点,所以已成为个人电脑和电子设备所广泛采用的一种非挥发性存储元件。典型的闪存元件以掺杂的多晶硅制作浮置栅极(Floating Gate)与控制栅极(Control Gate)。而且,控制栅极直接设置在浮置栅极上,浮置栅极与控制栅极之间以介电层相隔,而浮置栅极与衬底间以隧穿氧化层(Tunnel Oxide)相隔(亦即所谓层叠栅极闪存)。当对闪存进行信息写入的操作时,通过在控制栅极与源区/漏区施加偏压,以使电子注入浮置栅极中。在读取闪存中的信息时,在控制栅极上施加一工作电压,此时浮置栅极的带电状态会影响其下方沟道(Channel)的开/关,而此沟道的开/关即为判断信息值「0」或「1」的依据。当闪存在进行信息的擦除时,将衬底、漏(源)区或控制栅极的相对电位提高,并利用隧穿效应使电子由浮置栅极穿过隧穿氧化层而排至衬底或漏(源)极中(即Substrate Erase或Drain(Source)Side Erase),或是穿过介电层而排至控制栅极中。在闪存的操作上,通常浮置栅极与控制栅极之间的栅极耦合率(Gate-Coupling Ratio,GCR)越大,其操作所需的工作电压将越低,而闪存的操作速度与效率就会大大的提高。其中增加栅极耦合率的方法,包括了增加浮置栅极与控制栅极间的重叠面积(Overlap Area)。然而,当元件尺寸逐渐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与非门型闪存存储单元列,包括:一衬底;多个第一层叠栅极结构,设置于该衬底上,每一所述第一层叠栅极结构从该衬底起依序为一擦除栅极介电层、一擦除栅极与一覆盖层; 两个第二层叠栅极结构,设置于该衬底上的所述第一层叠栅极 结构最外两侧,每一所述第二层叠栅极结构从该衬底起依序为一选择栅极介电层、一选择栅极与一覆盖层;多个控制栅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层叠栅极结构之间和各所述第二层叠栅极结构与相邻的各所述第一层叠栅极结构之间;多个浮置栅极,设置于所述控 制栅极与该衬底之间,而各所述浮置栅极具有一下凹表面,该下凹表面面对各所述控制栅极,且该下凹表面的边缘呈尖角状,其中该下凹表面的边缘低于该擦除栅极的顶面;一栅间介电层,设置于各所述控制栅极与各所述浮置栅极之间;一隧穿介电层,设 置于各所述浮置栅极与该衬底之间及各所述浮置栅极与所述第一层叠栅极结构、所述第二层叠栅极结构之间;多个掺杂区,设置于所述第一层叠栅极结构下的该衬底中;以及多个源区/漏区,设置于除所述第二层叠栅极结构以外的暴露出的该衬底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非门型闪存存储单元列,包括一衬底;多个第一层叠栅极结构,设置于该衬底上,每一所述第一层叠栅极结构从该衬底起依序为一擦除栅极介电层、一擦除栅极与一覆盖层;两个第二层叠栅极结构,设置于该衬底上的所述第一层叠栅极结构最外两侧,每一所述第二层叠栅极结构从该衬底起依序为一选择栅极介电层、一选择栅极与一覆盖层;多个控制栅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层叠栅极结构之间和各所述第二层叠栅极结构与相邻的各所述第一层叠栅极结构之间;多个浮置栅极,设置于所述控制栅极与该衬底之间,而各所述浮置栅极具有一下凹表面,该下凹表面面对各所述控制栅极,且该下凹表面的边缘呈尖角状,其中该下凹表面的边缘低于该擦除栅极的顶面;一栅间介电层,设置于各所述控制栅极与各所述浮置栅极之间;一隧穿介电层,设置于各所述浮置栅极与该衬底之间及各所述浮置栅极与所述第一层叠栅极结构、所述第二层叠栅极结构之间;多个掺杂区,设置于所述第一层叠栅极结构下的该衬底中;以及多个源区/漏区,设置于除所述第二层叠栅极结构以外的暴露出的该衬底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非门型闪存存储单元列,其中该隧穿介电层的材质包括氧化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非门型闪存存储单元列,其中该栅间介电层的材质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氧化硅、氮化硅/氧化硅或氧化硅/氮化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非门型闪存存储单元列,其中该覆盖层包括氧化层以及一介电层,位于该氧化层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非门型闪存存储单元列,还包括一P型阱区,位于该衬底中,该P型阱区的深度比所述源区/漏区的深度深。6.一种与非门型闪存存储单元列的制造方法,包括于一衬底中形成多个掺杂区与多个源区/漏区,其中所述源区/漏区位于所述掺杂区外侧;于该衬底上形成多个层叠栅极结构,其中位于所述掺杂区上的每一所述层叠栅极结构至少具有一擦除栅极以及位于与所述掺杂区相距一段距离与所述源区/漏区侧边的每一所述层叠栅极结构至少具有一选择栅极;于该衬底上形成一隧穿介电层,覆盖该衬底、该擦除栅极与该选择栅极表面;于所述层叠栅极结构之间形成多个浮置栅极,所述浮置栅极的顶面为一下凹表面且其边缘呈尖角状,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昌,许正源,洪至伟,
申请(专利权)人:力晶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