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行车记录仪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873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行车记录仪和车辆,车辆的行车记录仪设置于前挡风玻璃内侧,车辆的行车记录仪包括:壳体;第一摄像头组件,第一摄像头组件设置于壳体的背面且朝向前挡风玻璃的外侧;第二摄像头组件,第二摄像头组件设置于壳体的正面且朝向前挡风玻璃的内侧;音频采集件,音频采集件设置于壳体的正面且与第二摄像头组件间隔设置;补光件,补光件设置于壳体的正面且与第二摄像头组件间隔设置。通过将第一摄像头组件、第二摄像头组件、音频采集件以及补光件集成为行驶记录仪,并且安装在前挡风玻璃内侧,便于在驾驶室内布置,集成度高、整体美观,而且可以实现在生产线总成装配,减少安装工位与安装时间,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行车记录仪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行车记录仪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行车记录仪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商用车的运营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新需求不断增加,新的记录仪需要采集驾驶员的音视频及车辆前方的视频,这就需要在驾驶上布置两个摄像头及音频采集设备,但由于车内的开关、储物盒、控制器等布置空间严重不足,并且各种功能器件布置分散,使得摄像头的布置存在一定的阻碍,影响了驾驶室内饰的美观度以及驾驶员的操作便利性。
[0003]相关技术中,有的是在仪表台打孔分别安装驾驶员摄像头和车辆前照摄像头,但会破坏仪表台的整体美观度;而有的是将两个摄像头在顶柜吊装或者布置于A柱,但都需要大量更改模具,成本较高,并且不利于顶柜处的遮阳帘或者电子后视镜的安装布置;还有的是将驾驶员摄像头和车辆前照摄像头集成在一起,但集成的模块功能相对单一,同样不利于驾驶员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的行车记录仪,将两个摄像头及音频采集设备集成一体,并且加装补光件,方便在驾驶室内布置,集成度高,并且提高了生产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005]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行车记录仪,所述车辆的行车记录仪设置于前挡风玻璃内侧,所述车辆的行车记录仪包括:壳体;第一摄像头组件,所述第一摄像头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背面且朝向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外侧;第二摄像头组件,所述第二摄像头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正面且朝向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内侧;音频采集件,所述音频采集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正面且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组件间隔设置;补光件,所述补光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正面且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组件间隔设置。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行车记录仪,通过将第一摄像头组件、第二摄像头组件、音频采集件以及补光件集成为一种车辆的行车记录仪,并且安装在前挡风玻璃内侧,在不影响驾驶员视野的情况下,方便在驾驶室内布置,集成度高、整体美观,而且可以实现在生产线总成装配,减少安装工位与安装时间,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摄像头组件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摄像头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背面且相对所述壳体可沿轴向转动。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摄像头组件包括:第二摄像头和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摄像头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正面且相对所述壳体可万向转动。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背面设置有朝向内部凹陷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摄像头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有朝向内部凹陷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摄像头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有用于朝向驾驶员的斜面,所述第二摄像头组件、所述音频采集件和补光件均设置于所述斜面上。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行车记录仪还包括:光敏传感器,所述光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正面且与所述补光件电连接。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行车记录仪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背面且凸出于所述壳体的背面,所述第一摄像头组件位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下方。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补光件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补光件围绕所述第二摄像头组件设置。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设置有散热孔。
[0016]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前挡风玻璃;上述的车辆的行车记录仪,所述行车记录仪固定于所述前挡风玻璃。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行车记录仪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行车记录仪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行车记录仪的采集视频角度的状态示意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行车记录仪的爆炸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行车记录仪100;
[0025]壳体10;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斜面13;散热孔14;
[0026]第一摄像头组件20;第一摄像头21;第一调节件22;
[0027]第二摄像头组件30;第二摄像头31;第二调节件32;
[0028]音频采集件40;补光件50;光敏传感器60;安装支架70;卡扣71。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30]下面参考图1

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行车记录仪100,行车记录仪100设置在前挡风玻璃内侧,以保证行车记录仪100不受天气因素或其他外力因素而损坏。
[0031]如图1和图2所示,行车记录仪100包括:壳体10、第一摄像头组件20,第二摄像头组
件30、音频采集件40以及补光件50。
[0032]其中,第一摄像头组件20设置于壳体10的背面,并且朝向前挡风玻璃的外侧,用于采集车辆前方视频;第二摄像头组件30设置于壳体10的正面,并且朝向前挡风玻璃的内侧,用于采集驾驶员视频。如此设置,将第一摄像头组件20和第二摄像头组件30集成在壳体10上,取代了现有技术中驾驶员摄像头和车辆前照摄像头分别布置在驾驶室内的设计,提升了驾驶室内饰的整体美观度,同时不会遮挡驾驶员的视野,而且还可以提高生产装配效率,降低了因开模带来的产品成本。
[0033]并且,音频采集件40设置于壳体10的正面,并且与第二摄像头组件30间隔设置。如此,将音频采集件40朝向驾驶室内,可以采集驾驶室内的音频。此外,音频采集件40的参数可以设置为角度:全向型、灵敏度:

38dB、放大倍数:100倍、信噪比最低:58dB,这样可以准确而敏锐地采集驾驶室内的声音。
[0034]以及,补光件50设置于壳体10的正面,并且与第二摄像头组件30间隔设置。如此设置,当夜间或者驾驶室内光线不足时,开启补光件50可以提升驾驶室内的明亮度,从而可以使第二摄像头组件30更清晰地采集驾驶室内的视频,以得到可靠性高的行驶状态数据。此外,将行车记录仪100设置在前挡风玻璃内侧,以及将补光件50设置在壳体10的正面,这样补光件50的灯光可以直接照向驾驶员,而不需要先穿过前挡风玻璃,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行车记录仪设置于前挡风玻璃内侧,所述车辆的行车记录仪包括:壳体;第一摄像头组件,所述第一摄像头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背面且朝向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外侧;第二摄像头组件,所述第二摄像头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正面且朝向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内侧;音频采集件,所述音频采集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正面且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组件间隔设置;补光件,所述补光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正面且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组件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摄像头组件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摄像头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背面且相对所述壳体可沿轴向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摄像头组件包括:第二摄像头和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摄像头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正面且相对所述壳体可万向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背面设置有朝向内部凹陷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摄像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大伟张玉一王卫翼任成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