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壳体内腔一次加工成形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6960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机壳体内腔一次加工成形工装,包括底盘,电机壳体内腔一次加工成形工装,包括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端面固定设有垫圈,所述垫圈呈中空状,所述垫圈四周设有多组定位块,所述底盘四周设有多组油缸,所述油缸的输出端朝上,且所述输出端上安装有压紧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壳体内腔一次加工成形工装,在支撑电机壳体的底部支撑面上做了适量避空,这样仅需一次固定装夹,就可以完成对两端面及止口、定子位的加工,此一次加工成形工装对于机床及工装的精度要求不高,且不会在电机壳体内腔留下可见压痕。且不会在电机壳体内腔留下可见压痕。且不会在电机壳体内腔留下可见压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壳体内腔一次加工成形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加工工装
,具体涉及电机壳体内腔一次加工成形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因新能源电机壳体内腔(两端止口位置与内部定子装配位置)要求同轴度普遍偏高,传统的车床加工是使用先加工完一端面及止口后,掉头车加工另一端端面、止口以及定子位。此工艺路线在保证同轴度的难点上难以突破,特别是对于机床精度以及工装精度要求非常高,且铝合金件内壁由于三爪的内撑容易产生压痕。同轴度的加工稳定性也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机壳体内腔一次加工成形工装,电机壳体仅需一次固定装夹,就可以完成两端面及止口、定子位的加工。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机壳体内腔一次加工成形工装,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端面固定设有垫圈,所述垫圈呈中空状,所述垫圈四周设有多组定位块,所述底盘四周设有多组油缸,所述油缸的输出端朝上,且所述输出端上安装有压紧件。
[0005]优选的,多组所述定位块等距分布在垫圈周围,所述定位块和垫圈均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底盘上端,保证电机壳体在压紧固定后底部稳定。
[0006]优选的,多组所述油缸等距分布在垫圈周围,且底部与底盘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压紧件包括压紧板,所述压紧板一端朝垫圈内部方向水平延伸,由于材料受压后容易出现形变,所述压紧板通过紧固螺栓可拆装安装在油缸输出端顶端,方便对压紧板进行更换,防止压紧板出现变形。
[0008]优选的,油缸侧端设有配重机构,所述配重机构包括配重块,所述油缸背离垫圈的侧壁开设有配重块安装孔,所述配重块通过螺丝和配重块安装孔可拆装设置在油缸侧壁。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机壳体内腔一次加工成形工装,使用三点定位,电机壳体两端面通过液压压紧,可以将两端面止口及定子位一次装夹加工完成;
[0010]本技术对于机床及工装的精度要求不高,且不会在电机壳体内腔留下可见压痕,一般国产车床均能配套加工出高精度机壳,对于机壳国产化加工提供了可行性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00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对电机壳体装配时的状态图。
[0014]附图中:
[0015]1、底盘;2、定位块;3、配重块安装孔;4、油缸;41、紧固螺栓;5、垫圈;6、配重块;7、电机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电机壳体内腔一次加工成形工装,包括底盘1,本实施例中底盘1呈圆形,底盘1上端面固定设有垫圈5,垫圈5端面中部呈空心状,垫圈5呈环形,且形状可根据所要加工的电机壳体7的形状做出调整,使得电机壳体7底部能置于垫圈5上。
[0018]垫圈5四周设有多组定位块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设有三组定位块2,与电机壳体7四周的形状适配,例如通过电机壳体7四周的凸起与定位块2进行卡接固定。为了达到更好地固定效果,三组定位块2可等距分布在垫圈5周围。定位块2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垫圈5上端,该紧固件为螺丝,定位块2和垫圈5端面均开设有用于固定的螺丝孔。
[0019]底盘1四周设有多组油缸4,且通过控制器控制,油缸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三组,三组油缸4等距分布在垫圈5周围,且底部与底盘1固定连接,油缸4输出端朝上,且可拆卸安装有压紧件,其中,压紧件包括压紧板(图中未示出),压紧板为金属件,压紧板一端朝垫圈5内部方向延伸,用于压紧电机壳体7,在与电机壳体7接触的端面附有橡胶垫;压紧板通过紧固螺栓41可拆卸安装在油缸4输出端顶端,且压紧板可以紧固螺栓41为轴心旋转,方便电机壳体7放入工装进行夹持固定,也方便取出电机壳体7。
[0020]如图1所示,油缸4侧端设有配重机构,配重机构包括配重块6,油缸4背离垫圈5的侧壁开设有配重块安装孔3,配重块6通过螺丝和配重块安装孔3可拆卸安装在油缸4侧壁,保持油缸4的稳定性。配重机构的设置不限于图1所示的油缸4的侧壁,也可以设置在油缸4的其他位置,保持稳定性。
[0021]下面将详细阐述本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将电机壳体7置于垫圈5上端,且与多组定位块2适配卡接定位,打开液压控制器开关,油缸4带动输出端压板旋转下压,并以一定压力压紧电机壳体7,压紧板配合垫圈5对电机壳体7两端夹紧固定;车床对电机壳体7的两端面止口及定子位进行加工。
[0022]本技术提供的电机壳体内腔一次加工成形工装,在支撑电机壳体的底部支撑面上做了适量避空,这样仅需一次固定装夹,就可以完成对两端面及止口、定子位的加工,此一次加工成形工装对于机床及工装的精度要求不高,且不会在电机壳体内腔留下可见压痕。
[002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壳体内腔一次加工成形工装,包括底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上端面固定设有垫圈(5),所述垫圈(5)呈中空状,所述垫圈(5)四周设有多组定位块(2),所述底盘(1)四周设有多组油缸(4),所述油缸(4)的输出端朝上,且所述输出端上安装有压紧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壳体内腔一次加工成形工装,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定位块(2)等距分布在垫圈(5)周围,所述定位块(2)和垫圈(5)均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底盘(1)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壳体内腔一次加工成形工装,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油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克桦朱才林钱忠荣向兴康肖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锐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