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栓在线束上快速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528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线束中防水栓在线束上快速移动至指定位置设计方案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栓在线束上快速定位结构,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部一侧滑动架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一侧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有压块,所述第一气缸一侧设置有嵌设在操作台内部的第二气缸,所述操作台内部还嵌设有运动距离控制模块,所述运动距离控制模块内壁一侧连接有运动拉杆,所述运动拉杆与第二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舍弃原有手动移位,改用自动化定位,符合未来制造业发展方向,且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人工组装不稳定,导致密封圈移动不到位弊端,优化了方案,同时避免了手工移位易导致密封圈破损情况,自动化组装较稳定。动化组装较稳定。动化组装较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栓在线束上快速定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线束中防水栓在线束上快速移动至指定位置设计方案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栓在线束上快速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线束产业链包括电线电缆、连接器、加工设备、线束制造和下游应用产业,线束应用非常广泛,可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车身线束连接整个车身,大体形状呈H形。
[0003]汽车防水要求反馈到线束上,需要对多簇导线使用密封圈进行密封,密封圈需要安装在线束的指定位置,手动在导线上移动密封圈,工时浪费,自动化程度很低。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防水栓在线束上快速定位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技术目的
[0006]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防水栓在线束上快速定位结构,具有舍弃原有手动移位,改用自动化定位,符合未来制造业发展方向,且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人工组装不稳定,导致密封圈移动不到位弊端,优化了方案,同时避免了手工移位易导致密封圈破损情况,自动化组装较稳定,效果更优的特点。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栓在线束上快速定位结构,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部一侧滑动架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一侧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有压块,所述第一气缸一侧设置有嵌设在操作台内部的第二气缸,所述操作台内部还嵌设有运动距离控制模块,所述运动距离控制模块内壁一侧连接有运动拉杆,所述运动拉杆与第二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运动距离控制模块一侧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一侧连接有压力传感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与压块之间依次设置有铜片和电传感器。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运动距离控制模块内部开设有多个的凹槽。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缸为双向运动气缸。
[0012]进一步地,所述操作台表面还嵌设有电源指示灯,所述电源指示灯内部设置有故障灯。
[0013]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舍弃原有手动移位,改用自动化定位,符合未来制造业发展方向,且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人工组装不稳定,导致密封圈移动不到位弊端,优化了方案,同时避免了手工移位易导致密封圈破损情况,自动化组装较稳定,效果更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导向槽;2、铜片;3、电传感器;4、第一气缸;5、压块;6、第二气缸;7、运动拉杆;8、压力传感器;9、挡块;10、运动距离控制模块; 11、电源指示灯;12、故障灯;13、操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0]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水栓在线束上快速定位结构,包括操作台13,其中,操作台13上部设置有,导向槽1、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 6、压力传感器8、挡块9和运动距离控制模块10;
[0021]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在导向槽1滑动架设在操作台1上部一侧,用以满足导线的插入,第一气缸4的输出轴连接有压块5,且在导向槽1和压块5之间依次设置有铜片2和电传感器3,其中,铜片2与电传感器3接触能够驱动第一气缸4工作,第二气缸6嵌设在操作台13内部,操作台13内部还嵌设有运动距离控制模块10,为满足导线的移动,在运动距离控制模块10内部开设有多个的凹槽,其中,多个凹槽可等距分布在运动距离控制模块10内部,以实现对导线的移动;
[0022]为驱动运动距离控制模块10内部的导线移动,在运动距离控制模块10内壁一侧连接有运动拉杆7,运动拉杆7与第二气缸6的输出轴连接,其中,运动距离控制模块10一侧设置有挡块9,挡块9一侧连接有压力传感器8;
[0023]为满足该方案的顺利实施,其中,该第二气缸6为双向运动气缸;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操作台13表面还嵌设有电源指示灯11,电源指示灯11 内部设置有故障灯12,其中,在电源指示灯11亮起,故障灯12熄灭时方可进行作业,故障灯12亮起时,不可作业,电源指示灯11熄灭时,机器未通电不可作业。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对设备使用时,先将穿有密封圈的导线放入导向槽1内部,并向里推入导线直至其触碰铜片2,然后继续推动导线使铜片2触碰到电传感器3,电传感器3控制第一气缸4开始工作通气,第一气缸4在工作通气后向下推动压块5下压,随着压块5的下压能够对导向槽1内部的导线压持固定,在压块5压住导线同时控制第二气缸6工作通气,第二气缸6推动运动拉杆7运动,运动拉杆7带动铜片2、电传感器3、第一气缸4、压块5和压力传感器8一起运动,运动拉杆7运动直至压力传感器8碰到挡块9后控制第二气缸6反向运动至初始状态,再将挡块9放置到运动距离控制模块10上的不同凹槽内部,就能将导线拉至不同位置,进而控制导线上密封圈的位置,运动拉杆7返回到初始位置后,第二气缸6停止通气工作,第一气缸4控制压块3 返回初始位置,压块3返回初始位置后,作业员从导向槽
1内取出密封圈已经移动到位的导线,以实现对防水栓上线束的快速定位操作。
[00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栓在线束上快速定位结构,包括操作台(13),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3)上部一侧滑动架设有导向槽(1),所述导向槽(1)一侧设置有第一气缸(4),所述第一气缸(4)的输出轴连接有压块(5),所述第一气缸(4)一侧设置有嵌设在操作台(13)内部的第二气缸(6),所述操作台(13)内部还嵌设有运动距离控制模块(10),所述运动距离控制模块(10)内壁一侧连接有运动拉杆(7),所述运动拉杆(7)与第二气缸(6)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运动距离控制模块(10)一侧设置有挡块(9),所述挡块(9)一侧连接有压力传感器(8)。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朋
申请(专利权)人:道普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