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头辅助检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5259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头辅助检查装置,所述车头包括翼子板、上纵梁和前纵梁,所述翼子板与所述上纵梁相连接,所述前纵梁与前围防撞支架相连接,所述装置包括:架体,包括相连接的前横杆和后横杆;第一定位单元,经所述Y向调节单元与所述后横杆的两端相连接,第二定位单元,分别经X向调节单元和Z向调节单元与所述前横杆相连接,翼子板检查单元,安装在所述架体上;前纵梁检查单元,安装在所述前横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定位可靠、操作便捷等优点,并且,避免了多套辅助检查工装定位不同带来的尺寸差异,缩短了车身制造偏差中带来的尺寸链,能够保证车头前部的匹配。保证车头前部的匹配。保证车头前部的匹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头辅助检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检查工装
,尤其涉及一种车头辅助检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如何保证白车身前盖及翼子板安装在正确的车身位置,减少批量调整和返工量,不仅决定了生产车间能否在节拍内顺利完成操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车前围最终的匹配质量。但是,以往白车身前盖及翼子板安装时,车身车间安装调整导致后续总装车间重复调整的定位方案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各车间操作上的不便最终造成返工调整工时急剧增加。在高节拍生产时,原有的生产方式及工艺已无法满足批量生产需求。
[0003]现有技术中,车头匹配采用线下测量检测,测量时间长,且一天仅一辆,易造成批量性缺陷;白光扫描测量本身价格昂贵,再加上测量节拍往往需要二十辆车次作为一个轮回来全覆盖测量;而部分公司及厂家无测量设备也不能随时监控,则通过后续大量的返工工时来弥补先前的匹配缺陷。综上所述,车头的检查要么需要高昂的测量设备投入,要么是大量的返工来弥补整车匹配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定位可靠、检查简单方便、成本低的车头辅助检查装置。
[0005]一种车头辅助检查装置,所述车头包括翼子板、上纵梁和前纵梁,所述翼子板与所述上纵梁相连接,所述前纵梁与前围防撞支架相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0006]架体,包括相连接的前横杆和后横杆;
[0007]第一定位单元,经所述Y向调节单元与所述后横杆的两端相连接,所述Y向调节单元能够调节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在Y向的位置,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与所述翼子板和上纵梁相接触定位;
[0008]第二定位单元,分别经X向调节单元和Z向调节单元与所述前横杆相连接,所述X向调节单元和Z向调节单元分别能够调节所述前横杆相对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在X向和Z向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定位单元与所述前纵梁相接触定位;
[0009]翼子板检查单元,安装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翼子板检测单元能够对所述翼子板进行检查;
[0010]前纵梁检查单元,安装在所述前横杆上,所述前纵梁检查单元能够对所述前纵梁进行检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Y向调节单元包括旋转杆、驱动件和两个调节组件,所述旋转杆的中部与所述后横杆的中部旋转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旋转杆相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旋转杆旋转,两个调节组件分别与所述旋转杆的两端相连接,其中,每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拉杆、滑块和滑座,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杆相铰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相铰接,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座中,所述滑座固定在所述后横杆上。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包括定位销和定位凸起,所述定位销和定位凸起连接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翼子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所述上纵梁上设有Z向定位面,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Z向定位面相配合。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包括支撑杆、旋转轴和两个支撑块;所述支撑杆经所述旋转轴旋转连接在所述前横杆的中部,两个所述支撑块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两端,且两个所述支撑块分别与所述前纵梁相接触定位。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X向调节单元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且位于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前横杆之间,所述弹簧能够驱动所述支撑杆相对于所述前横杆沿X方向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在X向的位置。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Z向调节单元包括Z向调节螺栓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在所述前横杆上,所述Z向调节螺栓的螺柱端螺纹穿过所述连接块后与所述支撑杆的顶部相抵接,且所述Z向调节螺栓旋转时能够驱动所述前横杆相对于所述支撑杆沿Z方向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在Z向的位置。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翼子板检查单元包括大灯仿形块和对中标尺;
[0017]所述大灯仿形块对称设置在所述前横杆的两端,所述翼子板上设有大灯安装槽,所述大灯仿形块与所述大灯安装槽相配合;
[0018]所述对中标尺包括刻度表和指针,所述刻度表设置在所述滑座上,所述指针设置在所述滑块上,且所述指针和刻度表相配合。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纵梁检查单元包括检查板、X向面位置度测量标尺、仿形块目测孔,所述X向面位置度测量标尺和仿形块目测孔设置在所述检查板上,所述检查板与所述前纵梁上安装所述前围防撞支架的端面相配合;所述X向面位置度测量标尺能够检查所述前纵梁上安装所述前围防撞支架的端面的X向尺寸,所述仿形块目测孔能够检查所述前纵梁上安装所述前围防撞支架的端面的孔位Y向和Z向偏差。
[0020]上述车头辅助检查装置,在使用时,通过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将翼子板检查单元和前纵梁检查单元精确定位到车头的相应位置处,利用翼子板检查单元和前纵梁检查单元同时检查翼子板及前纵梁的宽度和对中度等,从而完成车头的测量和检测,其具有定位可靠、操作便捷等优点,并且,避免了多套辅助检查工装定位不同带来的尺寸差异,缩短了车身制造偏差中带来的尺寸链,能够保证车头前部的匹配。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的车头辅助检查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车头辅助检查装置的第一定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车头辅助检查装置的第二定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车头辅助检查装置的前纵梁检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的车头辅助检查装置的翼子板检查单元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的车头辅助检查装置的翼子板检查单元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头辅助检查装置,所述车头包括翼子板、上纵梁和前纵梁,所述翼子板与所述上纵梁相连接,所述前纵梁与前围防撞支架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架体,包括相连接的前横杆和后横杆;第一定位单元,经Y向调节单元与所述后横杆的两端相连接,所述Y向调节单元能够调节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在Y向的位置,所述第一定位单元与所述翼子板和上纵梁相接触定位;第二定位单元,分别经X向调节单元和Z向调节单元与所述前横杆相连接,所述X向调节单元和Z向调节单元分别能够调节所述前横杆相对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在X向和Z向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定位单元与所述前纵梁相接触定位;翼子板检查单元,安装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翼子板检测单元能够对所述翼子板进行检查;前纵梁检查单元,安装在所述前横杆上,所述前纵梁检查单元能够对所述前纵梁进行检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头辅助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向调节单元包括旋转杆、驱动件和两个调节组件,所述旋转杆的中部与所述后横杆的中部旋转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旋转杆相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旋转杆旋转,两个调节组件分别与所述旋转杆的两端相连接,其中,每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拉杆、滑块和滑座,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杆相铰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相铰接,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座中,所述滑座固定在所述后横杆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头辅助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包括定位销和定位凸起,所述定位销和定位凸起连接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翼子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所述上纵梁上设有Z向定位面,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Z向定位面相配合。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头辅助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强韩宪兵张伟蒋未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