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用于无人驾驶的全自由度转向的线控底盘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5053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用于无人驾驶的全自由度转向的线控底盘平台,旨在解决当前转向自由度不高且同步性不高的技术问题,包括护箱、支架和主动轮;所述支架底端的四周均转动连接有转向架,且转向架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轮胎,所述支架底端两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同步结构,所述支架顶端的两端均安装有护箱,且护箱内部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润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伺服电机工作配合减速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从而在链条带的作用下带动从动轮转动,最终带动转向架使得轮胎同步转动,使得转向角度一致,同时转动的角度可达到360度,使得转向更为自由便捷,从而解决了同步性不高且转向度不自由的问题。解决了同步性不高且转向度不自由的问题。解决了同步性不高且转向度不自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用于无人驾驶的全自由度转向的线控底盘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线控底盘平台
,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无人驾驶的全自由度转向的线控底盘平台。

技术介绍

[0002]无人驾驶车采用的是线控底盘平台,在进行转向时,同一车轴上的两个轮胎转向方向必定相同,从而实现自由的转向,但现有的运用于无人驾驶的全自由度转向的线控底盘平台仍有一些缺陷。
[0003]经过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2026910A,公告日2020年12月04日,公开了一种运用于无人驾驶的全自由度转向的线控底盘平台,文中提出“包括安装在车架5和驱动系统之间的悬架系统,驱动系统包括四个安装在悬架系统下的轮毂电机带轮胎总成8,车架5上还安装有用于单独地控制四个轮毂电机带轮胎总成8转向的转向系统”,其中采用四轮单独控制转向,存在一定差异性,造成一定的不稳定性,同时当其中一个转向机构出现故障,会造成更大的影响,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运用于无人驾驶的全自由度转向的线控底盘平台,以解决当前同步性不高且转向度不自由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设计一种运用于无人驾驶的全自由度转向的线控底盘平台,包括护箱、支架和主动轮;所述支架底端的四周均转动连接有转向架,且转向架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轮胎,所述支架底端两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同步结构
[0007]所述支架顶端的两端均安装有护箱,且护箱内部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润滑结构;
[0008]所述连接板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缓冲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同步结构包括电箱,所述支架底端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电箱,且电箱内部的底端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减速机,且减速机的顶端设置有贯穿支架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两侧的转向架顶端安装有从动轮,且从动轮和主动轮之间通过链条带相连。
[0010]优选的,所述润滑结构包括微孔、油箱、顶架和封垫,所述油箱安装在护箱内部顶端的两侧,且油箱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滑动连接有顶架,所述顶架底端的两侧均安装有封垫,且封垫下方的油箱底端开设有微孔。
[0011]优选的,所述顶架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二磁铁,且第二磁铁上方的油箱内部顶端安装有第一磁铁。
[0012]优选的,所述顶架下方的链条带顶端安装有凸起,且凸起的形状为半圆形。
[0013]优选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腔、调节板、缓冲簧和滑板,所述缓冲腔开设在连
接板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且缓冲腔内部的下端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顶端安装有缓冲簧,且缓冲簧的顶端安装有贯穿有连接板的滑板,所述滑板的顶端与转向架底端相铰接。
[0014]优选的,所述缓冲腔的两侧均匀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栓,所述固定栓一侧的调节板侧壁对应开设有固定孔。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技术提供有伺服电机、减速机、主动轮、链条带、从动轮、转向架和轮胎,进行转向时,通过伺服电机工作配合减速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从而在链条带的作用下带动从动轮转动,最终带动转向架使得轮胎同步转动,使得转向角度一致,同时转动的角度可达到360度,使得转向更为自由便捷,从而解决了同步性不高且转向度不自由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图1的正视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护箱;2、支架;3、转向架;4、轮胎;5、电箱;6、伺服电机;7、减速机;8、从动轮;9、凸起;10、润滑结构;1001、微孔;1002、油箱;1003、顶架;1004、封垫;11、第一磁铁;12、第二磁铁;13、主动轮;14、链条带;15、连接板;16、通孔;17、固定栓;18、缓冲结构;1801、缓冲腔;1802、调节板;1803、缓冲簧;1804、滑板;19、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实施例1:请参阅图1

5,一种运用于无人驾驶的全自由度转向的线控底盘平台,包括护箱1、支架2和主动轮13;支架2底端的四周均转动连接有转向架3,且转向架3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板15,连接板15之间设置有轮胎4,支架2底端两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同步结构;
[0025]支架2顶端的两端均安装有护箱1,且护箱1内部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润滑结构10;
[0026]连接板15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缓冲结构18;
[0027]请参阅图1

5,一种运用于无人驾驶的全自由度转向的线控底盘平台还包括同步结构,同步结构包括电箱5,支架2底端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电箱5,且电箱5内部的底端安装有伺服电机6,伺服电机6的输出端安装有减速机7,且减速机7的顶端设置有贯穿支架2的主动轮13,主动轮13两侧的转向架3顶端安装有从动轮8,且从动轮8和主动轮13之间通过链条带14相连;
[0028]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进行转向时,通过伺服电机6工作配合减速机7带动主动轮13转动,从而在链条带14的作用下带动从动轮8转动,最终带动转向架3使得轮胎4同步转动,使得转向角度一致,同时转动的角度可达到360度,使得转向更为自由便捷。
[0029]实施例2:润滑结构10包括微孔1001、油箱1002、顶架1003和封垫1004,油箱1002安
装在护箱1内部顶端的两侧,且油箱1002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滑动连接有顶架1003,顶架1003底端的两侧均安装有封垫1004,且封垫1004下方的油箱1002底端开设有微孔1001;
[0030]顶架1003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二磁铁12,且第二磁铁12上方的油箱1002内部顶端安装有第一磁铁11;
[0031]顶架1003下方的链条带14顶端安装有凸起9,且凸起9的形状为半圆形;
[0032]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链条带14转动的同时,凸起9顶动顶架1003,使得顶架1003克服第一磁铁11和第二磁铁12之间的磁性斥力,从而使得封垫1004与微孔1001分离,最终使得少量的润滑油从微孔1001处排出进行润滑,实现了自润滑。
[0033]实施例3:缓冲结构18包括缓冲腔1801、调节板1802、缓冲簧1803和滑板1804,缓冲腔1801开设在连接板15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且缓冲腔1801内部的下端设置有调节板1802,调节板1802的顶端安装有缓冲簧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用于无人驾驶的全自由度转向的线控底盘平台,包括护箱、支架和主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底端的四周均转动连接有转向架,且转向架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轮胎,所述支架底端两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同步结构;所述支架顶端的两端均安装有护箱,且护箱内部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润滑结构;所述连接板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缓冲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于无人驾驶的全自由度转向的线控底盘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结构包括电箱,所述支架底端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电箱,且电箱内部的底端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减速机,且减速机的顶端设置有贯穿支架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两侧的转向架顶端安装有从动轮,且从动轮和主动轮之间通过链条带相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于无人驾驶的全自由度转向的线控底盘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结构包括微孔、油箱、顶架和封垫,所述油箱安装在护箱内部顶端的两侧,且油箱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滑动连接有顶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亦航向东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龙创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