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复合悬架减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9500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复合悬架减振系统,包括固定在车架与车桥之间的减振器和电磁元件,所述减振器与车轮对应设置,所述电磁元件包括固定在所述车架底部的第一棒状部件、绕制在所述第一棒状部件的第一电磁线圈、固定在所述车桥上的第二棒状部件以及绕制在所述第二棒状部件的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一棒状部件、所述第二棒状部件之间连接有弹性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具备可调范围广、响应及时、舒适性更好等优点。更好等优点。更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复合悬架减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悬架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复合悬架减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底盘悬架减振器系统,大多使用减振器搭配气囊/弹簧原件吸收路面的冲击能量,将机械能转换为热能,其存在几种弊端:路况不同,路面传递至气囊/弹性元件的能量不同,不同的路况需求弹性元件对应不同的尺寸、参数特性,以达到最佳的吸收能力,但气囊活塞形状/板簧的弹性曲线已定,很难适应不同的路面冲击,故传统悬架减振器系统兼顾多路况的能力较为局限;气囊/板簧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其性能会出现变化,出现漏气、变形、刚度值衰减等不良情况,会降低车辆的舒适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可调范围窄、响应不及时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磁复合悬架减振系统。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复合悬架减振系统,包括固定在车架与车桥之间的减振器和电磁元件,所述减振器与车轮对应设置,所述电磁元件包括固定在所述车架底部的第一棒状部件、绕制在所述第一棒状部件的第一电磁线圈、固定在所述车桥上的第二棒状部件以及绕制在所述第二棒状部件的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一棒状部件、所述第二棒状部件之间连接有弹性元件。
[0005]所述弹性元件采用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棒状部件连接,螺旋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棒状部件连接。
[0006]所述第一棒状部件、所述第二棒状部件均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棒状部件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棒状部件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r/>[0007]所述第一电磁线圈是由漆包线在所述第一棒状部件上绕制成螺旋形,所述第二电磁线圈是由漆包线在所述第二棒状部件上绕制成螺旋形,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与所述第一棒状部件相互绝缘,所述第二电磁线圈与所述第二棒状部件相互绝缘。
[0008]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电磁元件替代传统的空气弹簧/螺旋弹簧/板簧等弹性元件,具备可调范围广、响应及时、舒适性更好,使用寿命更久,容易标定的优点;通过设置电磁元件能调整悬架的舒适性,通过增大或减小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的电流大小来改变螺旋弹簧的刚度,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电流的大小根据受冲击情况而定。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电磁复合悬架减振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1]参照图1,本技术为一种电磁复合悬架减振系统,包括固定在车架10和车桥20之间且与车轮30对应设置的减振器1和电磁元件2。
[0012]电磁元件2包括固定在车架10底部的第一棒状部件21、绕制在第一棒状部件21的第一电磁线圈22、固定在车桥20上的第二棒状部件23以及绕制在第二棒状部件23的第二电磁线圈24,通过改变第一电磁线圈22与第二电磁线圈24的电流大小与方向,以调整第一棒状部件21与第二棒状部件23的吸力或斥力,第一棒状部件21、第二棒状部件23之间连接有弹性元件25,弹性元件25为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棒状部件21连接,螺旋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棒状部件23连接。
[0013]具体的,第一棒状部件21、第二棒状部件23均为圆柱形结构,第一棒状部件21的轴线与第二棒状部件23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0014]第一棒状部件21、第二棒状部件23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可使用FeCoV、DT4、DT8等材质。
[0015]第一电磁线圈22是由漆包线在第一棒状部件21上绕制成螺旋形,第二电磁线圈24是由漆包线在第二棒状部件23上绕制成螺旋形。第一电磁线圈22与第一棒状部件21相互绝缘,第二电磁线圈24与第二棒状部件23相互绝缘。
[001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车轮30随路面冲击上下移动时,车桥20与车轮30同时运动,触发减振器1做拉压运动,第一棒状部件21、第一电磁线圈22相对第二棒状部件23、第二电磁线圈24做拉压运动;具体的,当车轮30快速向上运动时,减振器1做压缩运动,车轮的冲击加速度超过预设定值,通过线性的增大第一电磁线圈22、第二电磁线圈24电流大小,增大第一棒状部件21、第二棒状部件23之间吸引力,线性的降低悬架的弹性刚度,螺旋弹簧始终是受压缩,故其始终是向外输出力,人为的增大线圈电流能使用电磁力压缩螺旋弹簧以降低螺旋弹簧刚度,使车身受到柔性冲击;当车轮30缓速向上运动时,减振器1做压缩运动,车轮的冲击加速度低于预设定值,第一电磁线圈22、第二电磁线圈24电流大小不做改变,完全依靠螺旋弹簧本身的线性刚度为车辆提供舒适性及支撑;当车轮30快速向下运动时,减振器1做拉伸运动,车轮的冲击加速度低于某设定值,通过增大第一电磁线圈22、第二电磁线圈24电流大小,第一棒状部件21、第二棒状部件23之间相斥力,线性的增加悬架的弹性刚度,使车轮与地面迅速贴合,保证对车辆的有效支撑;当车轮30缓速向下运动时,减振器1做拉伸运动,第一电磁线圈22、第二电磁线圈24电流大小不做改变,完全依靠螺旋弹簧本身的线性刚度为车辆提供舒适性及支撑。
[0017]本技术通过设置电磁元件2能调整悬架的舒适性,通过增大或减小第一电磁线圈22、第二电磁线圈24的电流大小来改变螺旋弹簧的刚度,第一电磁线圈22、第二电磁线圈24电流的大小根据受冲击情况而定。
[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复合悬架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车架(10)与车桥(20)之间减振器(1)和电磁元件(2),所述减振器(1)与车轮(30)对应设置,所述电磁元件(2)包括固定在所述车架(10)底部的第一棒状部件(21)、绕制在所述第一棒状部件(21)的第一电磁线圈(22)、固定在所述车桥(20)上的第二棒状部件(23)以及绕制在所述第二棒状部件(23)的第二电磁线圈(24),所述第一棒状部件(21)、所述第二棒状部件(23)之间连接有弹性元件(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复合悬架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弹性元件(25)采用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棒状部件(21)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穆世祥王鑫李翔
申请(专利权)人:伯科姆汽车零部件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