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间加工多向转变工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4529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间加工多向转变工位,涉及一种采用多个杆体连接,形成联动的工位变换调节的工位,属于车间管理领域。提供的一种通过连杆结构形成剪叉结构,并配合人体进行调节控制工位结构的多向转变工位,包括底部支托架、工位操作架,工位操作架置于底部支托架上,且和底部支托架形成剪叉传动结构,底部支托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地脚、移动轮,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组合形成支撑组件,支撑组件有两组,座板置于腿部支撑杆上,背板置于背支杆上,能够进行工位结构的调节。能够进行工位结构的调节。能够进行工位结构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间加工多向转变工位


[0001]本技术提供一种车间加工多向转变工位,涉及一种采用多个杆体连接,形成联动的工位变换调节的工位,属于车间管理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针对车间加工过程中,需要人员进行加工作业,例如毛刺清洁、检测等结构,目前都是通过简单的座椅进行人员的支撑,形成作业,不能够满足人体力学,长时间坐立容易出现肌肉劳损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活动舒展,调节身体肌肉状态,避免单一的动作带了职业损伤。
[0003]公开号CN208772690U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双工位平面旋转变位机,包括旋转基座、驱动装置、主机箱座、安装工作台、控制器、控制台、挡光防护栏以及安全防护栏,旋转基座固定安装在驱动装置的上方输出轴上并由驱动装置驱动旋转基座在水平面转动,驱动装置安装在主机箱座内,并且控制器置于控制台内,控制台固定设置在主机箱座的前方,旋转基座上表面前后两部分分别固定安装有安装工作台,挡光防护栏安装与旋转基座上表面的两个安装工作台中间,安全防护栏固定安装在旋转基座左右两侧;通过双工位工作台的设置,减少焊接机器人的待机时间,上述结构缺少针对人力作业时的工位调节,且整体布局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一种车间加工多向转变工位,提供的一种通过连杆结构形成剪叉结构,并配合人体进行调节控制工位结构的多向转变工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05]本技术一种车间加工多向转变工位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一种车间加工多向转变工位:包括底部支托架、工位操作架,工位操作架置于底部支托架上,且和底部支托架形成剪叉传动结构,底部支托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地脚、移动轮,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组合形成支撑组件,支撑组件有两组,且对称设置,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中部铰接,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地脚,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移动轮,工作操作架包括背支杆、腿部支撑杆、第一上托架、第二上托架,第一上托架的端部对应铰接置于第二支撑杆另一端,第一上托架为U型结构,第二上托架和第一上托架铰接,第二上托架为U型结构,且开口向下,第二上托架、第一上托架底部至铰接点距离相同,两个延长杆通过连接架对应置于第一上托架、第二上托架底部,两个延长杆平行设置,第二上托架和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对应铰接,第二上托架的端部延伸至移动轮上侧,且弯曲形成脚踏杆,腿部支撑杆一端铰接置于第二支撑杆另一端,背支杆的一端铰接置于第一支撑杆上,中部对应和腿部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背支杆、腿部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杆之间的铰接点形成平行四边形,座板置于腿部支撑杆上,背板置于背支杆上;
[0006]所述地脚底部设置有插钉;
[0007]所述延长杆之间设置有操作袋,操作袋为编织物制成;
[0008]所述移动轮为万向轮,且移动轮最低点和地脚底面共面,且平行于腿部支撑杆;
[0009]所述座板为弧形板,且采用塑料吹塑制成;
[0010]所述延长杆为伸缩杆,延长杆相对连接架滑动调节;
[0011]所述第一支撑杆中部设置有水平连接段,第一支撑杆有管体弯曲形成;
[0012]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上托架、第二上托架之间的铰接点组合形成正方形。有益效果:
[0013]一、能够进行工位结构的调节;
[0014]二、能够形成不同的工位的布局;
[0015]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车间加工多向转变工位的立体结构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车间加工多向转变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
[0019]1、背板;2、第一支撑杆;3、地脚;4、移动轮;5、脚踏杆;6、操作袋;7、背支杆;8、腿部支撑杆;9、水平连接段;10、第二支撑杆;11、连接架;12、第一上托架;13、第二上托架;14、座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根据图1

2所示:本技术一种车间加工多向转变工位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一种车间加工多向转变工位:包括底部支托架、工位操作架,工位操作架置于底部支托架上,且和底部支托架形成剪叉传动结构,底部支托架包括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10、地脚3、移动轮4,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10组合形成支撑组件,支撑组件有两组,且对称设置,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10中部铰接,第一支撑杆2的一端设置有地脚3,第二支撑杆10的一端设置有移动轮4,工作操作架包括背支杆7、腿部支撑杆8、第一上托架12、第二上托架13,第一上托架12的端部对应铰接置于第二支撑杆10另一端,第一上托架12为U型结构,第二上托架13和第一上托架12铰接,第二上托架13为U型结构,且开口向下,第二上托架13、第一上托架12底部至铰接点距离相同,两个延长杆通过连接架11对应置于第一上托架12、第二上托架13底部,两个延长杆平行设置,第二上托架13和第一支撑杆2的另一端对应铰接,第二上托架13的端部延伸至移动轮4上侧,且弯曲形成脚踏杆5,腿部支撑杆8一端铰接置于第二支撑杆10另一端,背支杆7的一端铰接置于第一支撑杆2上,中部对应和腿部支撑杆8的另一端铰接,背支杆7、腿部支撑杆8、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杆之间的铰接点形成平行四边形,座板14置于腿部支撑杆8上,背板1置于背支杆7上;
[0022]所述地脚3底部设置有插钉;
[0023]所述延长杆之间设置有操作袋6,操作袋6为编织物制成;
[0024]所述移动轮4为万向轮,且移动轮4最低点和地脚3底面共面,且平行于腿部支撑杆8;
[0025]所述座板14为弧形板,且采用塑料吹塑制成;
[0026]所述延长杆为伸缩杆,延长杆相对连接架11滑动调节;
[0027]所述第一支撑杆2中部设置有水平连接段9,第一支撑杆2有管体弯曲形成;
[0028]所述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10、第一上托架12、第二上托架13之间的铰接点组合形成正方形;
[0029]使用时,通过将第一支撑杆2上的地脚3件固定,操作人员位于座板14上,且通过背板1进行支托,腿部通过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10两侧,并将脚放置在脚踏杆5上,通过脚部控制脚踏杆5的高度,调节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10之间的夹角,并调节背板1的角度,同时通过第一上托架12、第二上托架13形成高度的调节,改变操作袋6的变化,通过操作人员调节,形成共轴的变化,同时能够改变地脚3位置,改变整体布局,达到工位的调节变化的目的。
[0030]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间加工多向转变工位,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支托架、工位操作架,工位操作架置于底部支托架上,且和底部支托架形成剪叉传动结构,底部支托架包括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10)、地脚(3)、移动轮(4),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10)组合形成支撑组件,支撑组件有两组,且对称设置,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10)中部铰接,第一支撑杆(2)的一端设置有地脚(3),第二支撑杆(10)的一端设置有移动轮(4),工作操作架包括背支杆(7)、腿部支撑杆(8)、第一上托架(12)、第二上托架(13),第一上托架(12)的端部对应铰接置于第二支撑杆(10)另一端,第一上托架(12)为U型结构,第二上托架(13)和第一上托架(12)铰接,第二上托架(13)为U型结构,且开口向下,第二上托架(13)、第一上托架(12)底部至铰接点距离相同,两个延长杆通过连接架(11)对应置于第一上托架(12)、第二上托架(13)底部,两个延长杆平行设置,第二上托架(13)和第一支撑杆(2)的另一端对应铰接,第二上托架(13)的端部延伸至移动轮(4)上侧,且弯曲形成脚踏杆(5),腿部支撑杆(8)一端铰接置于第二支撑杆(10)另一端,背支杆(7)的一端铰接置于第一支撑杆(2)上,中部对应和腿部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红斌王志刚岳进武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吉冈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