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废气再循环系统的余热回收模块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94422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成废气再循环系统的余热回收模块,其中,包括废气管路、热交换模块、旁通阀、引流管和废气再循环阀,热交换模块进气端和出气端均连通废气管路,出气端还连通引流管的进气端,引流管出气端连通废气再循环阀,热交换模块出气端和废气管路之间通过旁通阀连通,旁通阀内转动设有阀片,阀片用于切换热交换模块出气端与废气管路之间的通断状态,通过一个模块实现废气再循环和余热回收两个功能,具有结构简单,占用车辆空间少,集成化高,成本低的优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余热回收模块和废气再循环系统为两个独立的模块,占用车内体积较大,使用零件较多导致成本过高的技术问题。术问题。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废气再循环系统的余热回收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讲是指一种集成废气再循环系统的余热回收模块。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燃料所产生的废气含有大量的热量,对于高效混动车辆中往往设有余热回收模块对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以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同时,通过将汽车排放的废气的引入到发动机燃烧室中,以优化发动机燃烧点火角,抑制发动机爆震,减少过浓喷油,同样能够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余热回收模块和废气再循环系统为两个独立的模块,占用车内体积较大,使用零件较多导致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废气再循环系统的余热回收模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余热回收模块和废气再循环系统为两个独立的模块,占用车内体积较大,使用零件较多导致成本过高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废气再循环系统的余热回收模块,其中,包括废气管路、热交换模块、旁通阀、引流管和废气再循环阀,热交换模块进气端和出气端均连通废气管路,出气端还连通引流管的进气端,引流管出气端连通废气再循环阀,热交换模块出气端和废气管路之间通过旁通阀连通,旁通阀内转动设有阀片,阀片用于切换热交换模块出气端与废气管路之间的通断状态。
[0005]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一种集成废气再循环系统的余热回收模块具有以下优点:将余热回收模块和废气再循环系统集成后,通过一个模块实现废气再循环和余热回收两个功能,具有结构简单,占用车辆空间少,集成化高,成本低的优点。
[0006]作为改进,本技术还包括气箱,气箱一端连通热交换模块出气端与引流管进气端,气箱另一端连通废气管路,旁通阀设于气箱另一端与废气管路之间,引流管出气端往热交换模块进气端方向设置;通过设置气箱使得热交换模块与引流管、废气管路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灵活,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0007]作为改进,本技术还包括外壳和废气再循环管,热交换模块和引流管设于外壳内,引流管位于热交换模块上方,外壳一端通过弯管连通废气管路,另一端连通气箱,废气再循环管进气端穿过外壳并连通引流管出气端,废气再循环阀连接废气再循环管出气端;采用此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0008]作为改进,阀片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转轴设于旁通阀上并露出旁通阀,转轴通过连杆机构连接执行器;采用此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0009]作为改进,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第一连杆一端连接转轴,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杆一端,第二连杆另一端连接第三连杆一端,第三连杆另一端连接执行器;采用此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0011]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连杆机构和阀片、执行器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1、废气管路;2、热交换模块;3、旁通阀;300、阀片;301、转轴;4、引流管;5、废气再循环阀;6、气箱;7、外壳;8、废气再循环管;9、弯管;10、连杆机构;101、第一连杆;102、第二连杆;103、第三连杆;11、执行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集成废气再循环系统的余热回收模块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上”、“下”、“左”“右”等表示方位的词为附图中所示出的相关结构的位置状态,并非本技术使用时相关结构的位置状态。
[0015]如图1至3所示,一种集成废气再循环系统的余热回收模块,其中,包括废气管路1和热交换模块2,还包括气箱6、外壳7和废气再循环管8;热交换模块2和引流管4设于外壳7内,引流管4位于热交换模块2上方;外壳7左端通过弯管9连通废气管路1,使得热交换模块2左端连通废气管路1;外壳7右端连通气箱6左端,气箱6下端连通废气管路1,旁通阀3设于气箱6下端与废气管路1之间,使得热交换模块2右端通过旁通阀3连通废气管路1,旁通阀3内转动设有用于控制热交换模块2右端与废气管路1之间通断状态的阀片300;热交换模块2右端与引流管4右端连通气箱6左端,使得热交换模块2右端连通引流管4右端;引流管4左端往热交换模块2左端方向设置,废气再循环管8右端穿过外壳7的左端并连通引流管4左端,左端连接废气再循环阀5,使得引流管4左端连通废气再循环阀5。热交换模块2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16]阀片300一端通过转轴301转动,转轴301设于旁通阀3上并露出旁通阀3,转轴301通过连杆机构10连接执行器11;连杆机构10包括第一连杆101、第二连杆102和第三连杆103,第一连杆101一端连接转轴301,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杆102一端,第二连杆102另一端连接第三连杆103一端,第三连杆103另一端连接执行器11。
[0017]本技术处于热回收模式时,废气再循环阀5关闭,旁通阀3的阀片300位于废气管路1内,使得热交换模块2右端与废气管路1连通,废气自废气管路1左端进入后,经过热交换模块2和旁通阀3后从废气管路1右端送出;本技术处于热回收关闭模式时,废气再循环阀5关闭,旁通阀3的阀片300断开热交换模块2右端与废气管路1之间的连通,废气从废气管路1左端进入后直接从废气管路1右端送出;本技术处于废气再循环模式时,废气再循环阀5打开,废气再循环阀5关闭,旁通阀3的阀片300断开热交换模块2右端与废气管路1之间的连通,废气从废气管路1左端进入后,一部分直接到达废气管路1右端,一部分通过热交换模块2,并经引流管4从废气再循环阀5中送出,既达到余热回收的目的,又达到废气循环利用的目的。
[001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一种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废气再循环系统的余热回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气管路(1)、热交换模块(2)、旁通阀(3)、引流管(4)和废气再循环阀(5),所述热交换模块(2)进气端和出气端均连通所述废气管路(1),出气端还连通所述引流管(4)的进气端,所述引流管(4)出气端连通废气再循环阀(5),所述热交换模块(2)出气端和所述废气管路(1)之间通过所述旁通阀(3)连通,所述旁通阀(3)内转动设有阀片(300),所述阀片(300)用于切换所述热交换模块(2)出气端与所述废气管路(1)之间的通断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废气再循环系统的余热回收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箱(6),所述气箱(6)一端连通所述热交换模块(2)出气端与所述引流管(4)进气端,所述气箱(6)另一端连通所述废气管路(1),所述旁通阀(3)设于所述气箱(6)另一端与所述废气管路(1)之间,所述引流管(4)出气端往所述热交换模块(2)进气端方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废气再循环系统的余热回收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7)和废气再循环管(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仁冰覃卫
申请(专利权)人:博格华纳排放系统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