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包含晶体管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以前已知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EL显示装置等包含晶体管的显示装置。在该现有显示装置中,在像素部设置晶体管,同时,在配置于像素部外围的外围电路部中也设置晶体管。在这种现有显示装置中,当外光或来自构成显示装置的背光灯的光入射到晶体管的情况下,有时该入射的光会在晶体管的有源层中激励载流子。此时,即使在将晶体管保持在截止状态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因激励的载流子而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之间流过电流等故障。为了消除这种故障,以前已知如下显示装置,即通过设置遮光膜来覆盖像素部和外围电路部的晶体管,防止光入射到晶体管。这种显示装置例如公开于特开平10-189999号公报中。另外,这种显示装置中,由于覆盖晶体管的遮光膜起不期望的栅极电极的作用,所以在遮光膜的电位变动的情况下,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变动。因此,产生晶体管的动作不稳定等故障。因此,在上述特开平10-189999号公报中,为了抑制这种故障,将遮光膜的电位固定为接地电位。在上述特开平10-189999号公报中公开的显示装置中,在向设置于像素部的晶体管之漏极区域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区域,具有规定的功能,并包含第一晶体管;第一遮光膜,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并配置于对应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区域中,被提供第一电位;第二区域,具有规定的功能,并包含第二晶体管;和 第二遮光膜,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中,并配置于对应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区域中,被提供第二电位。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12-24 2004-372448;JP 2005-12-20 2005-36569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区域,具有规定的功能,并包含第一晶体管;第一遮光膜,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并配置于对应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区域中,被提供第一电位;第二区域,具有规定的功能,并包含第二晶体管;和第二遮光膜,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中,并配置于对应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区域中,被提供第二电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区域包括具有规定功能的第一电路部,包含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区域包括具有规定功能的第二电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部包含具有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像素部,所述第二电路部包含外围电路部,该外围电路部设置在包含所述像素部的显示部的外围,具有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遮光膜包含配置于所述像素部中包括的所述第一晶体管下方的像素部遮光膜,所述第二遮光膜包含配置于所述外围电路部中包括的所述第二晶体管下方的外围电路部遮光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提供给所述像素部遮光膜的所述第一电位是与施加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极上的电位相同的电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部遮光膜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极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提供给所述像素部遮光膜的所述第一电位是与施加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之一上的电位相同的电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部遮光膜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之一上。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部包含p沟道晶体管,提供给配置于所述像素部的p沟道晶体管下方的所述像素部遮光膜的所述第一电位是施加于所述p沟道晶体管的漏极区域上的正侧电位。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部包含多个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像素部的多个第一晶体管的至少一个起开关元件的作用,按照至少覆盖起所述开关元件作用的第一晶体管的下方的方式,配置所述像素部遮光膜。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部包含多个具有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像素部,由一个所述像素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口幸宏,松本昭一郎,曾谷直哉,井手大辅,小林康孝,石塚良行,长谷川勋,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