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背光源产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1410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利用发光二极管光源配合透镜体,使LED光源出射光线所涵盖的角度范围更为广阔的LCD背光源产生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LCD背光源产生方法,包括:提供一LED光源;提供一透镜体;将该透镜体套盖于该LED光源上;将套盖有该透镜体的该LED光源,设置于LCD背光模块中最接近LED光源的光学膜片下方X长度距离处;以及使LED光源射出的光线经由透镜体的折射后,照射到该光学膜片上直径为2X至7X长度的圆周区内,而该直径为2X至7X长度的圆周区域内的光均匀度可达到75%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背光源,尤其是一种利用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并配合透镜体,使LED光源出射光线所涵盖的角度范围更为广阔的LCD背光源产生方法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由于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的特性,因此由过去笔记本型计算机等小型设备的显示装置,逐步应用并已有取代传统CRT屏幕或电视的趋势,其也随着零部件的性能提高,使得LCD面板尺寸、亮度、对比等规格,也一直在进步提升当中。LCD依照光源产生影像的方式,可分为反射型与穿透型两类,早期的LCD多以反射型为主,目前则主要以穿透型LCD为市场大宗。而穿透型LCD则依照光源设置的位置可分作侧光式(side-edge)与直下式(direct type)背光模式,侧光式LCD的光源设置于导光板(light guide)二左右侧边或四侧边处,使光线藉由导光板的全反射作用以及导光板下方的扩散片所设的扩散点,将光线均匀地从导光板表面射出,进而再透过液晶面板,呈现出影像。然而,在大型LCD的发展需求下,足够的显像亮度、宽广的观看视角、鲜明的影像对比以及较长的使用寿命,已成为研发最主要的重点,因而在这种标准要求下,直下式的背光模块形态便成为大型LCD发展的技术主流。已知直下式的背光模块请参阅图1,一般LCD是由上半部的液晶面板10与下半部提供光源的背光模块20所构成。背光模块20主要包括一棱镜片21、一扩散膜22、一导光板23、一反射罩24与一光源25。目前所利用于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光源24包括电激发光(EL)、冷阴极荧光灯(CCFL)、阴极发射灯(CCL)或金属卤化灯等,其中以冷阴极荧光灯应用最广。光源24所发射的光线直接穿透导光板23以及具有配光效果的棱镜片21与扩散膜22,而能均匀的由背光模块10表面射出,并透射进入液晶面板10中。以一般使用冷阴极荧光灯的直下式背光模块与侧光式背光模块相比较,因前者设有较多的灯管数,且光线可直接穿透导光板(有些甚至并未设有导光板),可避免一些侧光的漏失,而使整体的辉度与发光效能大幅提升。然而,灯管数目增多时,其所产生的热能也较多,所造成的温度升高也会对液晶分子或是彩色光阻产生影响,而有色彩异变的现象,通常必须将背光模块的厚度增加,以减低这种干扰,因而不得不加大LCD的厚度体积。除此之外,灯管间的分布排列,相当容易产生明暗条纹的情况,并对齐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曾有利用LED光源取代冷阴极荧光灯的背光模块产生,由于LED光源具有体积小、产热性低、耗电量低、使用寿命长的特性,加上近来制造技术的进步,其发光亮度不断提升,且其制造成本亦逐渐降低,目前已逐步应用于各种照明设备中,未来,LED光源更可能取代目前灯泡或日光灯源,而成为照明设备中最重要的发光组件。但是以LED光源作为LCD背光源仍有其存在的问题。请参阅图2,此以2θ1/2为120度的表面粘着型(SMD)LED光源30为例(θ1/2是指LED发光强度值为轴向强度值一半时该方向与轴向的夹角,2倍θ1/2即为视角),其与照射表面在距离为X的情况下,若以其照射所能涵盖直径为X长度的圆周范围内的照度计算,只能达成65%的均匀度。请同时参阅并比较图3,该图是LED光源发光强度与发光角度的关系图,从图中可知,发光角度为轴向而为0度时,LED的发光强度最高,但随着偏离轴向的角度逐渐增大,其发光强度则等比降低。因此LED中央最亮,越旁边则等比变暗。LED光源发散光线后,照射到被照射表面时,在等距离的情况下,原则上应依光线强度相似的比例分布,但因LED光源是照射于一平面上,其所发散较大角度的光线,与被照射表面的距离较远,且照射面积较大,使其照度相对上降低许多。因此无法依原LED光源强度比例的分布,并在直径长度为X的圆周区域边缘处,形成仅有圆周中央照度65%的均匀度。因此,在一定均匀度的需求下,其所能涵盖的面积较窄,若欲使其光照区域满布并能均匀,其在大尺寸面板上就必须设置相当多的LED光源,此将耗费相当的成本;若设置数目不足,则将无法克服前述明暗相间隔且光照不均的缺失,而影响到显像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为改善已知LCD背光源利用冷阴极荧光灯的高产热以及齐度较差的缺点,本专利技术将提供一种利用LED光源并结合一透镜体,以作为LCD背光源来源的LCD背光源产生方法,使LED光源在一定均匀度条件下的照射范围增加,或甚至提升其照射均匀度,并同时能够减少背光模块中LED设置的数目,以降低背光模块的制作成本。本专利技术的LCD背光源产生方法,包括提供一LED光源;提供一透镜体;将该透镜体套盖于该LED光源上;将套盖有该透镜体的该LED光源,设置于LCD背光模块中最接近LED光源的光学膜片下方X长度距离处;以及使LED光源射出的光线经由透镜体的折射后,照射到该光学膜片上直径为2X~7X长度的圆周区域内,而该直径为2X~7X长度的圆周区域内的光均匀度可达到75%以上。依靠本专利技术LCD背光源产生方法,可使LED光源所发散的光线,经过该透镜体的折射,改变原光线出射的角度,从而使整体出射光线的角度变大,而能够涵盖更大的面积。另一方面,则同时改变出射光线强度的分布,使原本轴向中央光线强度较强的区域,往与轴向较大角度的二端偏移,使出射角度较大光线的强度加强,并降低中央轴向的光线强度,以使LED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能够在穿透该透镜体内部一段距离后,照射到较外围且较远距离的表面时,不但不会使均匀度降低,反而可增加均匀度至75%以上。因此,利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使LED光源在作为LCD的背光源时,能够维持在较高均匀度的水准下,照射涵盖较已知LED光源所能照射涵盖面积4倍至49倍的区域,一方面使被照射表面的均匀度提高,另一方面则因照射面积的大幅扩增,能够配置较少的LED光源,因而也有大幅降低设备成本的优点。以下将配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下述所列举的实施例是用以阐明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应当可以做一些更动与润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附图说明图1是已知LCD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2是已知LED光照的示意图;图3是已知LED光源发光强度与发光角度的关系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LCD背光源光照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LCD背光源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LCD背光源的光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LCD背光源发光强度与发光角度的关系图。图中10 液晶面板 30 LED光源20 背光模块 40 透镜体21 棱镜片50 基座22 扩散片X 距离23 导光板Y 直径24 反射罩Z 光学膜片25 光源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该图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LCD背光源光照的示意图。于该图中,一LED光源30上套盖有一透镜体40,该套盖有透镜体40的LED光源30,是设置于光学膜片C下方距离X处,并照射到光学膜片Z上直径为Y长度的圆周区域内。请同时参阅图4与图5,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LCD背光源的分解立体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LCD背光源产生方法,首先提供一LED光源30,再提供一透镜体40,而后将透镜体40套盖于所述LED光源30上,该LED光源30可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LCD背光源产生方法,包括:提供一LED光源;提供一透镜体;将该透镜体套盖于该LED光源上;将套盖有该透镜体的该LED光源设置于LCD背光模块中最接近LED光源的光学膜片下方X距离处;以及使LED光源射出的光线经由透镜体的折射后,照射到该光学膜片上直径为2X至7X长度的圆周区域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CD背光源产生方法,包括提供一LED光源;提供一透镜体;将该透镜体套盖于该LED光源上;将套盖有该透镜体的该LED光源设置于LCD背光模块中最接近LED光源的光学膜片下方X距离处;以及使LED光源射出的光线经由透镜体的折射后,照射到该光学膜片上直径为2X至7X长度的圆周区域内。2.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启堂林长青黄博亮
申请(专利权)人:巨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