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与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0881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其包括第一透明基板,一对第一透明电极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一侧、第一发光层设置于该对第一透明电极之间、第二透明电极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另一侧、第二反射电极设置于该第二透明电极相对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另一侧,以及第二发光层设置于该第二透明电极与该第二反射电极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OEL display),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高亮度与使用寿命长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技术介绍
平板显示器具有传统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器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省电、无辐射与轻薄短小等,因此平板显示器渐渐取代了阴极射线管显示器。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提升,平板显示器的产品价格不断降低,使得平板显示器更普及且朝向大显示尺寸发展,而在现今各种平板显示器之中,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由于具有高对比度的优势,更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期待的产品。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电致发光面板1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电致发光面板10包括基板12、第一透明电极(阳极)14设置于基板12的表面、发光层16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14的表面,以及第二透明电极(阴极)18设置于发光层16的表面。现有电致发光面板10的发光原理简述如下。当第一透明电极14与第二透明电极18之间存在偏压的情况下,空穴会由第一透明电极14进入具有发光特性的发光层16内,而同样地电子也会由第二透明电极18进入发光层16内。当电子与空穴在发光层16内复合时会形成激子(exciton),再将能量释放出来而回到基态(ground State),而这些被释放出来的能量中,由于所选择的发光材料的不同,可使部份能量以不同颜色的光的形式释放出来,而形成电致发光面板10的发光现象。对于现有电致发光面板而言,若欲表现出高亮度的显示画面,则必须维持高驱动电压,然而过高的驱动电压不仅耗费电能,同时会严重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与显示器,以提升亮度并延长使用寿命。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上述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一对第一透明电极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一侧、第一发光层设置于该对第一透明电极之间、第二透明电极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另一侧、第二反射电极设置于该第二透明电极相对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另一侧,以及第二发光层设置于该第二透明电极与该第二反射电极之间。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包括前述的该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以及透射式电致发光面板堆叠于该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之上。以下为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供参考与辅助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电致发光面板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示意图。简单符号说明10 有机电致发光面板12 基板14 第一透明电极16 发光层18 第二透明电极50 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52 第一透明基板54、58 第一透明电极56 第一发光层 60 第二透明电极62 第二反射电极64 第二发光层66 有机材料层 68 氧化硅层70 氮化硅层72 保护层74 外部控制元件连接区 80 透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82 第二透明基板84、88 第三透明电极86 第三发光层 90、94 第四透明电极 92 第四发光层96 保护层98 外部控制元件连接区100导电连接装置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50包括第一透明基板52、一对第一透明电极54、58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52的一侧、第一发光层56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54、58之间、第二透明电极60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52的另一侧、第二反射电极62设置于第二透明电极60相对于第一透明基板52的另一侧,以及第二发光层64设置于第二透明电极60与第二反射电极62之间。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50还包括由有机材料层66、氧化硅层68与氮化硅层70构成的保护层72,其包覆并保护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50,以及外部控制元件连接区74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52上,用以连接外部控制电路(图未示)。值得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50为单面显示面板,且其显示面为图2的箭头所示的方向,其中第一透明电极54、58,以及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54、58之间的第一发光层56构成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50的第一发光单元。由于第一透明电极54、58均为透明导电材料,因此在显示画面时第一发光层56所产生的光会往上方与下方二面发射,其中往上发射的光线(射向显示面方向的光线)即可直接提供部分亮度、而往下发射的光线则会穿过第一透明基板52,并经由第二反射电极62朝向显示面方向反射,并提供部分亮度。另一方面,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52的另一侧的第二透明电极60、第二反射电极62,以及第二发光层64,则构成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50的第二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层64所产生的光线也会分别往上方与下方二面发射,其中往上发射的光线会穿过第一透明基板52并到达显示面而贡献部分亮度,而往下发射的光线则会被第二反射电极62朝向显示面反射,并提供部分亮度。因此,本实施例的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50所产生的亮度由二个同时发光的发光单元所提供,故其亮度可达仅具有单一发光单元的电致发光面板的亮度的二倍以上。本实施例的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透明基板可为任何无机透明材料,如玻璃、石英,或有机透明材料如塑料,透明电极则可为任何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铝铷合金或氧化铟锡等,反射电极则可为银、镍、金或铂等具有良好导电性与反射性的材料,而发光层的材料则可为任何有机发光材料或高分子发光材料。此外,本实施例的保护层由有机材料、氧化硅与氮化硅形成的多层结构,然而保护层也可为单层结构,且其材料可为任何适合的材料。另外,为了提升空穴与电子的注入与传输效率,也可视需要在发光层与电极之间设置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与电子传输层等。此外,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可为有源式或无源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高光分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等。请参考图3。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包括前述实施例的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因此相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包括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50,以及透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80堆叠于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50之上。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50包括第一透明基板52、一对第一透明电极54、58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52的一侧、第一发光层56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54、58之间、第二透明电极60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52的另一侧、第二反射电极62设置于第二透明电极60相对于第一透明基板52的另一侧,以及第二发光层64设置于第二透明电极60与第二反射电极62之间。另外,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50还包括保护层72包覆并保护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50,以及外部控制元件连接区74设置于第一透明基板52上。透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80包括第二透明基板82、一对第三透明电极84、88设置于第二透明基板82面对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50的一侧、第三发光层86设置于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一对第一透明电极,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一侧;第一发光层,设置于该对第一透明电极之间;第二透明电极,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另一侧;第二反射电极,设置于该 第二透明电极相对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另一侧;以及第二发光层,设置于该第二透明电极与该第二反射电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一对第一透明电极,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一侧;第一发光层,设置于该对第一透明电极之间;第二透明电极,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另一侧;第二反射电极,设置于该第二透明电极相对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另一侧;以及第二发光层,设置于该第二透明电极与该第二反射电极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还包括外部控制元件连接区,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基板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还包括保护层,其包覆该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其中该保护层为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5.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该反射式有机电致发光面板;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闵杰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