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式复合气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047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式复合气锚,包括气锚本体,所述的气锚本体上设有上接头,所述的上接头的侧面设有微孔,所述的上接头的内腔卡接有密封套,所述的密封套的下方设有中心管,所述的中心管的上端面与密封套内腔的上端面紧密压合,所述的中心管的外侧设有螺旋体,所述的中心管的底端设有堵头,所述的上接头的下端连接有外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井筒截面空间,使气锚的设计空间较大,设计有螺旋体及分流套,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螺旋离心分离和重力沉降分离作用,使得分离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将螺距距离设置合理是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提升其性价比及市场竞争力,装置的结构紧凑、简单、实用。实用。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式复合气锚


[0001]本技术涉及石油、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采
,具体是指一种螺旋式复合气锚。

技术介绍

[0002]在石油/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采领域,由于井下流体中含有大量的游离气体,开采时气体严重影响泵效,需要使用气锚将混合物中的气体分离出来,以减小气体对泵效的影响。
[0003]现有气锚主要有重力差式分离气锚/螺旋式气锚气,具体如下:
[0004]一.重力差式分离气锚,通常被称为重力式气锚,其原理利用气、液密度差产生的滑脱效应分离气相。当抽油泵柱塞上行抽吸时,气、液混和物由锚外体上部的进、出口进入锚外体与内管组成的环空沉积腔。当抽油泵柱塞下行停抽时,沉积腔内气液混合物将会在气、液密度差作用下使气体上浮,当气体上浮到锚外体的气液进出口时排出,从而大大降低气体进泵对泵效的影响。该气锚优点: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缺点:分离效率较低、不适应较高产液、高气油比生产井。
[0005]二.螺旋分离式气锚,也称为螺旋式气锚。该气锚工作原理:气液混合物经进液孔进入中心管与连接套构成的锚腔,沿螺旋片流道利用离心分离和紊流化使气泡聚合原理,使气液流体在气锚内旋转流动,不同密度的流体离心力不同,使被聚集的大气泡沿螺旋内侧流动,带有未被分离的小气泡的液体则沿外侧流动。被聚集的大气泡不断聚集,沿内侧出气孔上升至螺旋顶部并聚集成气帽,经过排气孔排到油套环形空间。螺旋式气锚优点是分气效率较高、结构紧凑、适应较高产液量、高气液比生产井。其缺点是不适应低产量井。
[0006]综上所述,为解决上述矛盾和增大气锚对流量有效处理的范围,需要研究设计一种螺旋复合式气锚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以上所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分离效率更高、效果更好、适用的气液产量范围更大、设计空间较大、结构简单实用的螺旋式复合气锚。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螺旋式复合气锚,包括气锚本体,所述的气锚本体上设有上接头,所述的上接头的侧面设有微孔,所述的上接头的内腔卡接有密封套,所述的密封套的下方设有中心管,所述的中心管的上端面与密封套内腔的上端面紧密压合,所述的中心管的外侧设有螺旋体,所述的中心管的底端设有堵头,所述的上接头的下端连接有外套,所述的外套的下端连接有下接头,所述的中心管的底部侧孔中设有分流侧套。
[0009]作为改进,所述的中心管的外侧靠上端设有压帽,所述的压帽位于中心管与外套的中间,所述的压帽的内边缘设有八个对称设置的凹槽,提升装置的分离效率。
[0010]作为改进,所述的螺旋体的外侧设有分流套,所述的分流套的上端与压帽连接,所
述的分流套上设有上侧孔.及下侧孔,所述的分流侧套的另一端连接在分流套上,提高装置的油气分离效率及分离效果,延长泵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0011]作为改进,所述的密封套的内腔侧壁和外侧壁上分别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中套有密封圈A,所述的内腔侧壁上的密封圈A与中心管压接紧密,所述的外侧壁上的密封圈A与上接头的内台肩压接,提升装置密封效果,提高油气的分离效率。
[0012]作为改进,所述的下接头的内腔侧壁及外侧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中设有密封圈B,所述的设于内腔侧壁上的密封圈B与中心管贴合,所述的设于外侧的密封圈B与外套贴合,保证装置的密封效果。
[0013]作为改进,所述的螺旋体的螺距与分流套的内径的比为1:1.25~1.3,使其实用的油气产量范围扩大,性价比高,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井筒截面空间,使气锚的设计空间较大,设计有螺旋体及分流套,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螺旋离心分离和重力沉降分离作用,使得分离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将螺距距离设置合理是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提升其性价比及市场竞争力,装置的结构紧凑、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螺旋式复合气锚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一种螺旋式复合气锚压帽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一种螺旋式复合气锚的截面视图。
[0018]如图所示:1、上接头,1.1、微孔,2、密封圈A,3、密封套,4、中心管,5、外套,6、压帽,7、分流套,7.1、下侧孔,7.2、上侧孔,8、螺旋体,9、分流侧套,10、密封圈B, 11、堵头,12、下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0]结合附图1~3,一种螺旋式复合气锚,包括气锚本体,所述的气锚本体上设有上接头1,所述的上接头1的侧面设有微孔1.1,所述的上接头1的内腔卡接有密封套3,所述的密封套3的下方设有中心管4,所述的中心管4的上端面与密封套3内腔的上端面紧密压合,所述的中心管4的外侧设有螺旋体8,所述的中心管4的底端设有堵头11,所述的上接头1的下端连接有外套5,所述的外套5的下端连接有下接头12,所述的中心管4的底部侧孔中设有分流侧套9。
[0021]所述的中心管4的外侧靠上端设有压帽6,所述的压帽6位于中心管4与外套5的中间,所述的压帽6的内边缘设有八个对称设置的凹槽。
[0022]所述的螺旋体8的外侧设有分流套7,所述的分流套7的上端与压帽6连接,所述的分流套7上设有上侧孔7.2及下侧孔7.1,所述的分流侧套9的另一端连接在分流套7上。
[0023]所述的密封套3的内腔侧壁和外侧壁上分别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中套有密封圈A2,所述的内腔侧壁上的密封圈A2与中心管4压接紧密,所述的外侧壁上的密封圈A2与上接头1 的内台肩压接。
[0024]所述的下接头12的内腔侧壁及外侧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中设有密封圈B10,所述
的设于内腔侧壁上的密封圈B10与中心管4贴合,所述的设于外侧的密封圈B10与外套5贴合。
[0025]所述的螺旋体8的螺距与分流套7的内径的比为1:1.28。
[0026]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上接头内腔套装密封套,在密封套的内、外两侧凹槽中压装有O型密封圈,分别与中心管侧面及上接头内台肩压接,密封套内腔套装有中心管并与中心管上端面压接,上接头下端螺纹连接有外套,压帽套装在中心管外侧,螺旋体套装在中心管外侧并与中心管外表面点焊连接,分流套套装在螺旋体外侧且其上端与压帽套装并焊接,分流侧套压接在中心管的侧孔内并与其焊接,分离侧套的另一端与分流套对应的侧孔焊接,堵头焊接在中心管下端,下接头内、外侧凹槽中分别压装有密封圈,且螺纹连接在外套的下方。
[002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气、液流体沿下接头下部内腔经分流进入分流套与中心管的环形空间后,通过螺旋体螺旋使油气以较高的速度产生旋转流动。紊流化和离心分离作用加速了小气泡的聚合,使密度较小的大气泡沿螺旋内侧流动,密度较大的液流则沿外侧流动。沿内侧流动的大气泡又不断聚合,并上升至螺旋顶部聚集,气体则以连续相的形式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式复合气锚,包括气锚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锚本体上设有上接头(1),所述的上接头(1)的侧面设有微孔(1.1),所述的上接头(1)的内腔卡接有密封套(3),所述的密封套(3)的下方设有中心管(4),所述的中心管(4)的上端面与密封套(3)内腔的上端面紧密压合,所述的中心管(4)的外侧设有螺旋体(8),所述的中心管(4)的底端设有堵头(11),所述的上接头(1)的下端连接有外套(5),所述的外套(5)的下端连接有下接头(12),所述的中心管(4)的底部侧孔中设有分流侧套(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式复合气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管(4)的外侧靠上端设有压帽(6),所述的压帽(6)位于中心管(4)与外套(5)的中间,所述的压帽(6)的内边缘设有八个对称设置的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旋式复合气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体(8)的外侧设有分流套(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讯丁建军饶攀攀王兆熙王路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华远石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