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智能完井管柱及完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499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智能完井管柱及完井方法,属于油田完井领域。所述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包括:主体以及设置在主体上的入口流道,以及分别与入口流道连通的主流道、分支流道;在所述主体上开有圆形槽,在圆形槽内安装有与其同轴线的环形挡板,在所述圆形槽的中心开有出口孔眼;所述环形挡板的外壁与圆形槽的壁围成旋流流道;所述环形挡板的内壁围成旋流室;所述主流道、分支流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旋流流道连通;在所述环形挡板上开有流动槽,所述流动槽将所述旋流室与所述旋流流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储层防砂、控水稳产,具有管柱结构合理、设计方法有效、层段封隔性能可靠的特点。隔性能可靠的特点。隔性能可靠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智能完井管柱及完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田完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智能完井管柱及完井方法,尤其是用于多层压裂充填的智能完井管柱结构、完井设计方法和作业流程,适用于油田水平井完井,特别适用于高含水出砂水平井的流入控制完井。

技术介绍

[0002]水平井具有泄油面积大、波及系数高和井筒压降小等优势,已被广泛用于有水油藏的开发,应用效果较为显著。但是,水平井开采中受井筒摩擦压降影响会产生“跟趾效应”,同时,水平井开采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很大,容易造成高渗段过早见水,从而导致水平井筒大量出水,低渗段储量难以动用,严重影响采收率。此外,水平井开发弱胶结储层时容易产生出砂问题,对井下管柱与地面设施造成破坏,从而对正常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因次,亟需提出一种能够有效防砂和高效控水的新型完井方法。
[0003]国内外的研究及应用表明,采用水平井流入控制方法是提高水平井产量,平衡入流剖面,抑制井筒见水的有效手段。流入控制技术已有超过20年的发展历史,最新发展的自适应控水完井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智能完井技术,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包括:主体以及设置在主体上的入口流道,以及分别与入口流道连通的主流道、分支流道;在所述主体上开有圆形槽,在圆形槽内安装有与其同轴线的环形挡板,在所述圆形槽的中心开有出口孔眼;所述环形挡板的外壁与圆形槽的壁围成旋流流道;所述环形挡板的内壁围成旋流室;所述主流道、分支流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旋流流道连通;在所述环形挡板上开有流动槽,所述流动槽将所述旋流室与所述旋流流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为板状结构,所述入口流道的一端一直延伸到所述主体的一侧外缘处,另一端与所述圆形槽相连通;在所述入口流道与所述圆形槽的连通处设置有分流挡板,所述分流挡板将该连通处分成两个流道,分别为所述主流道和分支流道;所述主流道的中心线与所述入口流道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分支流道的中心线与所述主流道的中心线形成一定的夹角,该夹角为锐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挡板为三角形板,其一条边作为主流道的一个侧壁,另一条边作为所述分支流道的一个侧壁;所述入口流道的一个侧壁、所述主流道的另一个侧壁在主体的端面上的投影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该直线以切线的方向与所述圆形槽的壁的一端连接;所述入口流道的另一个侧壁、所述分支流道的另一个侧壁与圆形槽的壁的另一端依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槽的开口方向为从外向内斜向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槽位于所述环形挡板上最靠近分流挡板的位置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槽的入口端正对所述分支流道的出口端。7.一种自适应控水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控水管柱包括:多个液压封隔器和圆头引鞋;在相邻两个液压封隔器之间、在最后一个液压封隔器与圆头引鞋之间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控水筛管;在每个控水筛管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流入控制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适应控水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封隔器的数量与井筒的分段数相等。9.一种智能完井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完井管柱包括:多层压裂充填管柱和位于其内腔中的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自适应控水管柱。10.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旭周朝刘欢乐姚志良李晓益邸德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