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线圈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917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线圈绕线装置,包括绕线架、线筒与绕线杆,所述绕线架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转动辊,且线筒套接于转动辊外表面,所述线筒与绕线架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绕线架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板,所述绕线杆与驱动板之间设置有调节结构,所述绕线架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手动控制能够改变绕线杆间距,使线圈尺寸能够灵活调节,满足不同长度导线的绕线需求,适应范围更广,调节较为简单便捷,且整体绕线可自动完成,无需手动持续操作,大幅缩减劳动强度,线筒设置限位结构,导线未完全使用时可通过限位结构固定导线,避免导线一端失去拉力进而松散脱落影响后续操作。影响后续操作。影响后续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线圈绕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工装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线圈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装置,主要分为电动机和发电机,其中,电动机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而发电机的主要作用则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机的内部均设置有线圈,其中,线圈的匝数能够直接影响磁场强度的大小,是电机生产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电机为适应不同应用场合的使用需求,不同功率段的定子通常设置不同长度,进而导致定子槽内的导线长度不同,因此需要将线圈绕制成不同尺寸;
[0003]现涉及一种电机线圈绕线装置,现有的小型绕线装置通常需要人工操作,手动将线圈绕成多股,操作较为繁琐且耗时较长,绕线模具通常为固定设置,不便于根据绕线需求进行调节,不同绕线尺寸需要更换不同的绕线模具,使用存在一定限制,同时未完全使用的原料线圈缺乏限位措施,中途中断绕线后线材很容易松散脱落,进而影响后续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机线圈绕线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线圈绕线装置,包括绕线架、线筒与绕线杆,所述绕线架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转动辊,且线筒套接于转动辊外表面,所述线筒与绕线架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绕线架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板,所述绕线杆与驱动板之间设置有调节结构,所述绕线架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绕线杆的外表面均匀套接有多个隔板,且绕线杆一端设置有限位套。
[0006]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板、开口槽、L型杆、固定杆、固定槽与弹簧,所述开口槽开设于绕线架底壁表面,所述限位板设置于线筒下方,所述固定杆与绕线架底壁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槽均开设于固定杆侧壁,所述L型杆的顶端与限位板下表面两侧开设的滑槽滑动连接,且L型杆的底端设置于固定槽内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顶端与限位板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弹簧的底端与开口槽内底壁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的驱动端贯穿绕线架与驱动板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螺杆、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与条形口,所述螺杆与驱动板内底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分别与螺杆外表面螺纹套接,且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内螺纹方向相反。
[0010]进一步的,所述条形口分别开设于驱动板侧壁两侧,所述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一端均贯穿条形口与绕线杆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顶端贯穿驱动板向上延伸且固定连接有旋钮。
[0011]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内壁均设置有防滑圈,所述限位套与绕线杆外表面螺纹套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在使用时,该电机线圈绕线装置,通过设置的电机、驱动板、绕线杆与调节结构,通过手动控制能够改变绕线杆间距,使线圈尺寸能够灵活调节,满足不同长度导线的绕线需求,适应范围更广,调节较为简单便捷,且整体绕线可自动完成,无需手动持续操作,大幅缩减劳动强度,通过设置的线筒与限位结构,线筒表面导线未完全使用时可通过限位结构固定导线,避免导线一端失去拉力进而松散脱落影响后续操作,不影响绕线的同时能够辅助导线固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驱动板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A的放大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隔板的主视图。
[0018]图例说明:
[0019]1、绕线架;2、线筒;3、绕线杆;4、驱动板;5、隔板;6、电机;7、转动辊;8、限位板;9、螺杆;10、旋钮;11、第一调节板;12、第二调节板;13、条形口;14、限位套;15、开口槽;16、弹簧;17、L型杆;18、固定杆;19、固定槽;20、防滑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图1至图4所示,涉及一种电机线圈绕线装置,包括绕线架1、线筒2与绕线杆3,绕线架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转动辊7,且线筒2套接于转动辊7外表面,线筒2与绕线架1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绕线架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板4,绕线杆3与驱动板4之间设置有调节结构,绕线架1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6,绕线杆3的外表面均匀套接有多个隔板5,且绕线杆3一端设置有限位套14。
[0021]在使用电机线圈绕线装置时,将线筒2套接于转动辊7表面,根据绕线需求转动旋钮10,使螺杆9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调节板11与第二调节板12移动,调节两个绕线杆3间距,将导线一端套接于绕线杆3表面,启动电机6,使驱动板4带动绕线杆3转动,开始持续绕线,通过隔板5分隔出多个线圈,绕线完毕后,将限位套14取下,可推动隔板5依次将隔板5取下,同时将多个线圈依次取下,隔板5出现磨损脏污时可直接清洗更换,线筒2表面导线未使用完时,可拉动两个L型杆17,使L型杆17一端与固定槽19脱离,弹簧16带动限位板8复位,通过限位板8提供辅助固定效果,避免导线散落。
[0022]进一步的方案中,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板8、开口槽15、L型杆17、固定杆18、固定槽19与弹簧16,开口槽15开设于绕线架1底壁表面,限位板8设置于线筒2下方,固定杆18与绕线架1底壁两侧固定连接,固定槽19均开设于固定杆18侧壁,L型杆17的顶端与限位板8下表面两侧开设的滑槽滑动连接,且L型杆17的底端设置于固定槽19内部,通过设置限位结构,能够辅助导线进行简单固定,在导线一端失去拉力时能够避免导线松散脱落进而影响后续操作。
[0023]进一步的方案中,弹簧16的顶端与限位板8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弹簧16的底端与开
口槽15内底壁固定连接,通过弹簧16给限位板8提供支撑,当外力消失后可带动限位板8自动复位,对导线进行定位。
[0024]进一步的方案中,电机6的驱动端贯穿绕线架1与驱动板4固定连接,通过电机6可带动驱动板4转动,进而实现持续自动绕线,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简化绕线劳动强度。
[0025]进一步的方案中,调节结构包括螺杆9、第一调节板11、第二调节板12与条形口13,螺杆9与驱动板4内底壁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板11、第二调节板12分别与螺杆9外表面螺纹套接,且第一调节板11与第二调节板12内螺纹方向相反,通过调节结构可根据绕线需求改变两个绕线杆3间距,进而改变线圈尺寸,适用范围更广,且调节简单便捷,能够满足多种使用需求。
[0026]进一步的方案中,条形口13分别开设于驱动板4侧壁两侧,第一调节板11与第二调节板12一端均贯穿条形口13与绕线杆3固定连接,螺杆9的顶端贯穿驱动板4向上延伸且固定连接有旋钮10,通过第一调节板11与第二调节板12带动两个绕线杆3移动,进而改变绕线杆3间距,通过螺杆9转动即可同时带动两个绕线杆3移动,操作便捷。
[0027]进一步的方案中,隔板5内壁均设置有防滑圈20,限位套14与绕线杆3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线圈绕线装置,包括绕线架(1)、线筒(2)与绕线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架(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转动辊(7),且线筒(2)套接于转动辊(7)外表面,所述线筒(2)与绕线架(1)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绕线架(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板(4),所述绕线杆(3)与驱动板(4)之间设置有调节结构,所述绕线架(1)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6),所述绕线杆(3)的外表面均匀套接有多个隔板(5),且绕线杆(3)一端设置有限位套(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板(8)、开口槽(15)、L型杆(17)、固定杆(18)、固定槽(19)与弹簧(16),所述开口槽(15)开设于绕线架(1)底壁表面,所述限位板(8)设置于线筒(2)下方,所述固定杆(18)与绕线架(1)底壁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槽(19)均开设于固定杆(18)侧壁,所述L型杆(17)的顶端与限位板(8)下表面两侧开设的滑槽滑动连接,且L型杆(17)的底端设置于固定槽(19)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言芳俞明王昌花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凯泉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