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格栅用便于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811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格栅用便于连接结构,涉及钢格栅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钢格栅,所述第一钢格栅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钢格栅,所述第一钢格栅底部的右侧与第二钢格栅顶部的左侧接触,所述第一钢格栅顶部的右侧对称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表面套接有限位圈,所述第一钢格栅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圈配合的限定槽,且限定槽与安装孔连通,所述定位柱的顶部设置有扭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钢格栅在使用的时候不具备连接结构,影响使用的问题。影响使用的问题。影响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格栅用便于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钢格栅
,具体为一种钢格栅用便于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格栅板用扁钢按照一定的间距和横杆进行交叉排列,并且焊接成中间带有方形格子的一种钢铁制品,主要用来做水沟盖板,钢结构平台板,钢梯的踏步板等,横杆一般采用经过扭绞的方钢。为了更好排去地面上的水一般在地面排水口的位置都会设有钢格栅,而且根据排水口的大小需要使用到不同数量的钢格栅,钢格栅的数量增多后还是单个的个体,为了保证正常的使用,需要对钢格栅进行连接,但是现有的钢格栅在使用的时候不具备连接结构,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格栅用便于连接结构,具备方便连接使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钢格栅在使用的时候不具备连接结构,影响使用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格栅用便于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钢格栅,所述第一钢格栅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钢格栅,所述第一钢格栅底部的右侧与第二钢格栅顶部的左侧接触,所述第一钢格栅顶部的右侧对称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表面套接有限位圈,所述第一钢格栅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圈配合的限定槽,且限定槽与安装孔连通,所述定位柱的顶部设置有扭条,所述第一钢格栅的顶部开设有与扭条配合的定位槽,且定位槽与安装孔连通,所述扭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贯穿至定位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条,所述定位柱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条配合的滑槽,所述第二钢格栅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定位柱的底部开设有与凸块配合的凹槽,且定位柱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凸块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板配合的开口,且凸块正面的左侧和背面的右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板配合的限位槽,且限位槽与开口连通,所述限位板靠近限位槽的一侧延伸至限位槽的内部。
[0005]所述限位圈的横截面积大于安装孔的横截面积,所述扭条底部的长度大于安装孔顶部的长度。
[0006]所述滑条的底部与滑槽的槽底接触,所述定位柱的顶部开设有与连接块配合的通孔,所述滑条顶部的长度大于通孔的长度。
[0007]所述限位板的可移动角度为九十度,且限位槽呈九十度扇形设置。
[0008]所述扭条正面和背面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便利条,且便利条为钢材。
[0009]所述第二钢格栅内部的右侧开设有出水孔,且出水孔为两个,所述安装孔呈贯穿设置,所述出水孔与安装孔连通。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钢格栅在使用的时候不具备连接结构,影响使用的问
题,先放置第二钢格栅,然后放置第一钢格栅,使第一钢格栅和第二钢格栅的一侧重叠,此时限位板通过开口进入到限位槽的内部,然后顺时针旋动扭条,扭条通过连接块、滑条和滑槽给定位柱施力带动定位柱顺时针旋转,直到无法转动,此时扭条与定位槽对准,把扭条下压至定位槽的内部即可对扭条定位,此时第一钢格栅与第二钢格栅呈连接状态,反之需要分离的时候向上拉动扭条,扭条带动连接块向上移动,直至滑条与滑槽的槽顶接触,逆时针旋动扭条,扭条通过连接块、滑条和滑槽对定位柱施力,使定位柱逆时针旋转,直至无法旋动,此时抬起第一钢格栅,限位板即可从开口处脱离凸块,即可实现分离,达到了方便连接使用的效果。
[0012]2、本技术通过限位圈的横截面积大于安装孔的横截面积的设置,避免限位圈脱离安装孔,保证了定位柱能够正常使用。本技术通过通孔的设置,起到便于连接块上下移动的效果。本技术通过九十度设置的限位槽,起到限定限位板旋转移动角度的作用。本技术通过便利条的设置,起到便于拉动扭条的作用。本技术通过出水孔的设置,起到便于排出积水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第一钢格栅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凸块和限位板的配合俯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A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8]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第一钢格栅1,第一钢格栅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钢格栅2,第一钢格栅1底部的右侧与第二钢格栅2顶部的左侧接触,第一钢格栅1顶部的右侧对称开设有安装孔3,安装孔3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柱4,定位柱4的表面套接有限位圈5,第一钢格栅1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圈5配合的限定槽6,且限定槽6与安装孔3连通,定位柱4的顶部设置有扭条7,第一钢格栅1的顶部开设有与扭条7配合的定位槽8,且定位槽8与安装孔3连通,扭条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9,连接块9的底部贯穿至定位柱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条10,定位柱4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条10配合的滑槽11,第二钢格栅2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凸块12,定位柱4的底部开设有与凸块12配合的凹槽13,且定位柱4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4,凸块12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板14配合的开口15,且凸块12正面的左侧和背面的右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板14配合的限位槽16,且限位槽16与开口15连通,限位板14靠近限位槽16的一侧延伸至限位槽16的内部。
[0019]参考图4,限位圈5的横截面积大于安装孔3的横截面积,扭条7底部的长度大于安装孔3顶部的长度。
[0020]本实施例通过限位圈5的横截面积大于安装孔3的横截面积的设置,避免限位圈5脱离安装孔3,保证了定位柱4能够正常使用。
[0021]参考图4,滑条10的底部与滑槽11的槽底接触,定位柱4的顶部开设有与连接块9配
合的通孔,滑条10顶部的长度大于通孔的长度。
[0022]本实施例通过通孔的设置,起到便于连接块9上下移动的效果。
[0023]参考图3和图4,限位板14的可移动角度为九十度,且限位槽16呈九十度扇形设置。
[0024]本实施例通过九十度设置的限位槽16,起到限定限位板14旋转移动角度的作用。
[0025]参考图4,扭条7正面和背面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便利条17,且便利条17为钢材。
[0026]本实施例通过便利条17的设置,起到便于拉动扭条7的作用。
[0027]参考图1和图4,第二钢格栅2内部的右侧开设有出水孔18,且出水孔18为两个,安装孔3呈贯穿设置,出水孔18与安装孔3连通。
[0028]本实施例通过出水孔18的设置,起到便于排出积水的作用。
[0029]本技术通过放置第二钢格栅2,然后放置第一钢格栅1,使第一钢格栅1和第二钢格栅2的一侧重叠,此时限位板14通过开口15进入到限位槽16的内部,然后顺时针旋动扭条7,扭条7通过连接块9、滑条10和滑槽11给定位柱4施力带动定位柱4顺时针旋转,直到无法转动,此时扭条7与定位槽8对准,把扭条7下压至定位槽8的内部即可对扭条7定位,此时第一钢格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格栅用便于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钢格栅(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格栅(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钢格栅(2),所述第一钢格栅(1)底部的右侧与第二钢格栅(2)顶部的左侧接触,所述第一钢格栅(1)顶部的右侧对称开设有安装孔(3),所述安装孔(3)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柱(4),所述定位柱(4)的表面套接有限位圈(5),所述第一钢格栅(1)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圈(5)配合的限定槽(6),且限定槽(6)与安装孔(3)连通,所述定位柱(4)的顶部设置有扭条(7),所述第一钢格栅(1)的顶部开设有与扭条(7)配合的定位槽(8),且定位槽(8)与安装孔(3)连通,所述扭条(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的底部贯穿至定位柱(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条(10),所述定位柱(4)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条(10)配合的滑槽(11),所述第二钢格栅(2)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凸块(12),所述定位柱(4)的底部开设有与凸块(12)配合的凹槽(13),且定位柱(4)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4),所述凸块(12)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板(14)配合的开口(15),且凸块(12)正面的左侧和背面的右侧均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美连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精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