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动力热管理系统冷却液去离子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8687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动力热管理系统冷却液去离子器,包括滤盖、滤罐、滤芯,所述滤罐的顶端设有滤芯安装口,所述滤盖盖在滤芯安装口上,所述滤芯设置在滤罐的内部空腔内,所述滤罐的底部设有转换接口,设置在滤罐底部所述的转换接口连接有进液体接头,所述滤罐侧壁的上方设有另一个转换接口,设置在滤罐侧壁的上方所述的转换接口连接有出液体接头,所述滤罐侧壁上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安装螺孔,所述安装螺孔内设有第二衬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燃料电池动力热管理系统冷却液去离子器,具有过滤效率高、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维护成本低等优点,有着极高的实用性、便利性和推广价值。性和推广价值。性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动力热管理系统冷却液去离子器


[0001]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具体为一种燃料电池动力热管理系统冷却液去离子器。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电池动力是近期发展起来的新能源系统,可用于道路和非道路车辆,使用燃料电池的车辆是新能源汽车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明了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而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空气污染、推动汽车产业和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0003]燃料电池动力热管理系统的冷却液去离子器是一种为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提供洁净、符合电子级水要求冷却液的装置,以实现对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冷却和降温功能,可以保护系统中的各个零部件,由此确保系统的发电流程能稳定高效地持续进行,在延长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提升系统可靠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是目前市面上的同类产品多数都存在维护困难使用不便的问题,实用性和便利性都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动力热管理系统冷却液去离子器,以解决以上缺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燃料电池动力热管理系统冷却液去离子器,包括滤盖、滤罐、滤芯、内部上腔,所述滤罐为上大下小的阶梯状圆柱形空腔,所述滤罐的顶端设有滤芯安装口,所述滤盖盖在滤芯安装口上,所述滤芯设置在滤罐的内部空腔内,所述滤罐的底部设有转换接口,设置在滤罐底部所述的转换接口连接有进液体接头,所述滤罐侧壁的上方设有另一个转换接口,设置在滤罐侧壁的上方所述的转换接口连接有出液体接头,所述出液体接头内设有出液体通道,所述出液体通道连通设置在滤芯上方的内部上腔,所述滤罐侧壁上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安装螺孔,所述安装螺孔内设有第二衬套。
[0007]优选的,所述滤盖的四周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设有第一衬套,所述滤盖通过设置在第一衬套内的螺栓与滤罐固定连接,所述滤盖的中间设有滤盖凸台,所述滤盖凸台将滤芯压紧在滤罐内部的空腔中,所述滤罐与滤盖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
[0008]优选的,所述滤盖的顶部在出液体接头伸出方向上设有指示标记。
[0009]优选的,所述进液体接头包括进液体通道和连通进液体通道与滤罐内部的进液体空腔,所述进液体通道与进液体空腔垂直设置,且所述进液体空腔竖直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进液体空腔下方设有螺塞,所述螺塞与进液体空腔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
[0011]优选的,所述滤芯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树脂组合填充物,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树脂填充组合物设置在上壳体与下壳体所形成的内腔中,所述下壳体的
上部设有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槽内设有第三密封圈。
[0012]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为带有空洞的骨架结构,且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为经注塑或粘接过滤网而形成具有微米级过滤能力的滤壳结构。
[0013]优选的,分别与设置在滤罐底部和滤罐侧壁的上方所述的转换接口所配合连接的接头满足互换性,所述出液体通道与进液体通道设有不同规格的备用件。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技术燃料电池动力热管理系统冷却液去离子器,通过在进液体接头和出液体接头后设置转换接口的设计,大大提高了本技术的适用范围,只要通过更换不同的进出液体接头,就能匹配更多的动力系统,配合可更换能拆卸的滤芯,在提高使用便捷性的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本技术的使用和维护成本,有利于推广和普及过程,同时对进液体接头的位置朝向做限定和增设可拆卸螺塞这一设计,也极大地方便了本技术的日常维护工作,整体上具有过滤效率高、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维护成本低等优点,有着极高的实用性、便利性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6]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如下说明:
[0019]如图1

2所示,一种燃料电池动力热管理系统冷却液去离子器,包括滤盖1、滤罐2、滤芯3、内部上腔301,滤罐2为上大下小的阶梯状圆柱形空腔,滤罐2的顶端设有滤芯安装口,滤芯3可以在此处装入滤罐2内,可拆卸更换的滤芯3能有效降低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滤盖1盖在滤芯安装口上,滤芯3设置在滤罐2内部空腔内,滤罐2 的底部设有转换接口231,设置在滤罐2底部的转换接口231连接有进液体接头25,滤罐2侧壁的上方设有另一个转换接口231,设置在滤罐2侧壁的上方的转换接口231连接有出液体接头21,进出液体接头通过转换接口231这种结构与滤罐2实现连接,能提高本技术的适用性,在不同的动力系统中,只需要更换不同规格尺寸的进出液体接头即可,出液体接头21内设有出液体通道211,出液体通道 211连通设置在滤芯3上方的内部上腔301,滤罐2侧壁上设有安装支架233,安装支架233上设有安装螺孔,安装螺孔内设有第二衬套 24,在第二衬套24内装上螺栓,就能将设备整体安装在燃料动力系统中,而增加衬套是为了提高支撑强度。
[0020]滤盖1的四周设有螺栓孔22,螺栓孔22内设有第一衬套13,滤盖1通过设置在第一衬套13内的螺栓14与滤罐2固定连接,滤盖1 的中间设有滤盖凸台15,滤盖凸台15将滤芯3压紧在滤罐2内部的空腔中,滤罐2与滤盖1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12,实现密封作用。滤盖1的顶部在出液体接头21伸出方向上设有指示标记16,指明出液体方向,便于滤罐2与燃料动力系统的连接组装过程。
[0021]进液体接头25包括进液体通道251和连通进液体通道251与滤罐2内部的进液体空腔252,进液体通道251与进液体空腔252垂直设置,且进液体空腔252竖直设置。进液体空腔252下方设有螺塞 27,螺塞27与进液体空腔252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26,可以通过拆除螺
塞27来清理进液体空腔252中积攒的被滤芯3过滤拦截下来的颗粒物,定期进行此项维护,可有效避免滤罐2发生堵塞的问题。
[0022]滤芯3包括上壳体31、下壳体34、树脂组合填充物33,上壳体 31与下壳体34通过螺纹连接,树脂填充组合物33设置在上壳体31 与下壳体34所形成的内腔中,下壳体34的上部设有密封圈槽,密封圈槽内设有第三密封圈32。上壳体31和下壳体34均为带有空洞的骨架结构,结构空洞作为冷却液的通道,且上壳体31和下壳体34均为经注塑或粘接过滤网而形成具有微米级过滤能力的滤壳结构,用以封装树脂填充组合物33以防溢出,同时可拦截冷却液中的颗粒杂质。
[0023]分别与设置在滤罐2底部和滤罐2侧壁的上方的转换接口231所配合连接的接头满足互换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进出液体接头的安装位置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换,且出液体通道211与进液体通道251设有不同规格的备用件,除接口类型可根据不同动力系统系统更换之外,冷却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动力热管理系统冷却液去离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滤盖(1)、滤罐(2)、滤芯(3)、内部上腔(301),所述滤罐(2)为上大下小的阶梯状圆柱形空腔,所述滤罐(2)的顶端设有滤芯安装口,所述滤盖(1)盖在滤芯安装口上,所述滤芯(3)设置在滤罐(2)的内部空腔内,所述滤罐(2)的底部设有转换接口(231),设置在滤罐(2)底部所述的转换接口(231)连接有进液体接头(25),所述滤罐(2)侧壁的上方设有另一个转换接口(231),设置在滤罐(2)侧壁的上方所述的转换接口(231)连接有出液体接头(21),所述出液体接头(21)内设有出液体通道(211),所述出液体通道(211)连通设置在滤芯(3)上方的内部上腔(301),所述滤罐(2)侧壁上设有安装支架(233),所述安装支架(233)上设有安装螺孔,所述安装螺孔内设有第二衬套(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燃料电池动力热管理系统冷却液去离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盖(1)的四周设有螺栓孔(22),所述螺栓孔(22)内设有第一衬套(13),所述滤盖(1)通过设置在第一衬套(13)内的螺栓(14)与滤罐(2)固定连接,所述滤盖(1)的中间设有滤盖凸台(15),所述滤盖凸台(15)将滤芯(3)压紧在滤罐(2)内部的空腔中,所述滤罐(2)与滤盖(1)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燃料电池动力热管理系统冷却液去离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盖(1)的顶部在出液体接头(21)伸出方向上设有指示标记(16)。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顺东刘永超王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威尔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