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生产用冷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4303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生产用冷却设备,包括主体箱,所述主体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隔板,且隔板的侧面开设有过水口,所述过水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主体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安装座,所述主体箱的内腔设置有冷却组件,所述蓄水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干燥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水泵将蓄水箱内的冷却水依次经过进水管、水泵、出水管和后侧三通分水管输送至冷却管,通过冷却管将水从其上的浸润孔进入冷却套内,将冷却套润湿,部分水通过前侧三通分水管与回流管回流至蓄水箱,从而使该薄膜生产用冷却设备解决了现有冷却设备散热效果差,同时造成薄膜表面吸附灰尘难以清理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生产用冷却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薄膜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薄膜生产用冷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薄膜是一种薄而软的透明薄片,薄膜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吹塑成型,而成型后的温度较高,需要进行冷却处理才能够进行下一道工序,防止高温下的薄膜收卷过程中破损,因此需要用到冷却设备。
[0003]现有的冷却设备通常采用风扇直接对薄膜送风进行散热,然而此种方式散热效果差,同时散热过程中会将携带灰尘的空气吹向薄膜,使得灰尘吸附在薄膜的表面,难以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生产用冷却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6]一种薄膜生产用冷却设备,包括主体箱,所述主体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隔板,且隔板的侧面开设有过水口,所述过水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主体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安装座,所述主体箱的内腔设置有冷却组件,所述蓄水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干燥组件;
[0007]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两端分别与主体箱的前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冷却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冷却套,且冷却管的表面开设有浸润孔,所述主体箱的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
[0008]优选的,所述冷却管的两端分别贯穿主体箱的正面和背面,且冷却管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三通分水管。
[0009]优选的,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下表面与蓄水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水泵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底端贯穿蓄水箱的内顶壁并延伸至蓄水箱内腔的底部,所述水泵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与后侧所述三通分水管的进水端固定连接,前侧所述三通分水管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远离前侧所述三通分水管的一端与蓄水箱的正面固定连接并贯穿蓄水箱的前侧内壁。
[0010]优选的,所述冷却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冷却管正面的竖直中心面重合,所述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的安装高度大于冷却管的安装高度。
[0011]优选的,所述干燥组件包括与蓄水箱上表面固定连接的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的底端贯穿蓄水箱的内顶壁并延伸至蓄水箱内腔的底部,所述进风通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蓄水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贯穿蓄水箱的内顶壁,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贯穿主体箱的内顶壁并固定连接有均风盒,所述均风盒的背面与主体箱
的后侧内壁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干燥组件还包括与主体箱内壁转动连接的干燥轴,所述干燥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干燥套,所述干燥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干燥轴正面的竖直中心面重合。
[0013]优选的,所述冷却套和干燥套均为海绵材料制成的海绵套。
[0014]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5]通过水泵将蓄水箱内的冷却水依次经过进水管、水泵、出水管和后侧三通分水管输送至冷却管,通过冷却管将水从其上的浸润孔进入冷却套内,将冷却套润湿,部分水通过前侧三通分水管与回流管回流至蓄水箱,通过两个冷却套对薄膜进行冷却,散热速度快,同时避免薄膜沾染上大量水,干燥不便,通过风机将外界空气经过进风通道注入蓄水箱内冷却水的底部,使空气中灰尘沉淀在水中,通过连通管将干净的空气导入均风盒内,由均风盒吹向薄膜,加快薄膜上沾染水分的蒸发速度,使其快速变干,同时蒸发吸热,进一步加强了散热效果,通过干燥套在薄膜经过时,将其表面残留的少量水分吸收,加强干燥的效果,从而使该薄膜生产用冷却设备解决了现有冷却设备散热效果差,同时造成薄膜表面吸附灰尘难以清理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主体箱和蓄水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冷却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冷却组件的水路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干燥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主体箱;2、蓄水箱;3、隔板;4、滤网;5、冷却组件;501、冷却管;502、冷却套;503、第一导向辊;504、第二导向辊;505、三通分水管;506、水泵;507、进水管;508、出水管;509、回流管;6、干燥组件; 601、进风通道;602、风机;603、连通管;604、均风盒;605、干燥轴;606、干燥套;7、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4]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0025]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薄膜生产用冷却设备技术方案:
[0026]一种薄膜生产用冷却设备,包括主体箱1,主体箱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蓄水箱2,蓄水箱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隔板3,且隔板3的侧面开设有过水口,过水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滤网4,主体箱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安装座7,主体箱1的内腔设置有冷却组件5,蓄水箱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干燥组件6;
[0027]冷却组件5包括冷却管501,冷却管501的两端分别与主体箱1的前后侧内壁转动连接,冷却管50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冷却套502,且冷却管501的表面开设有浸润孔,主体箱1的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辊503和第二导向辊504。
[0028]本实施例中,如图2

4所示,冷却管501的两端分别贯穿主体箱1的正面和背面,且冷却管50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三通分水管505。
[0029]冷却组件5还包括水泵506,水泵506的下表面与蓄水箱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水泵506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507,且进水管507的底端贯穿蓄水箱2的内顶壁并延伸至蓄水箱2内腔的底部,水泵506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508,出水管508远离水泵506的一端与后侧三通分水管505的进水端固定连接,前侧三通分水管505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回流管509,回流管509 远离前侧三通分水管505的一端与蓄水箱2的正面固定连接并贯穿蓄水箱2的前侧内壁。
[0030]冷却管5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冷却管501正面的竖直中心面重合,第一导向辊503和第二导向辊504的安装高度大于冷却管501的安装高度。
[0031]具体的,通过水泵506将蓄水箱2内的冷却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生产用冷却设备,包括主体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箱(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蓄水箱(2),所述蓄水箱(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隔板(3),且隔板(3)的侧面开设有过水口,所述过水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滤网(4),所述主体箱(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安装座(7),所述主体箱(1)的内腔设置有冷却组件(5),所述蓄水箱(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干燥组件(6);所述冷却组件(5)包括冷却管(501),所述冷却管(501)的两端分别与主体箱(1)的前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冷却管(50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冷却套(502),且冷却管(501)的表面开设有浸润孔,所述主体箱(1)的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辊(503)和第二导向辊(5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生产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501)的两端分别贯穿主体箱(1)的正面和背面,且冷却管(50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三通分水管(5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薄膜生产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5)还包括水泵(506),所述水泵(506)的下表面与蓄水箱(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水泵(506)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507),且进水管(507)的底端贯穿蓄水箱(2)的内顶壁并延伸至蓄水箱(2)内腔的底部,所述水泵(506)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508),所述出水管(508)远离水泵(506)的一端与后侧所述三通分水管(505)的进水端固定连接,前侧所述三通分水管(505)的进水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鑫晖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