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超耐硒微生物制备微生态缓释有机硒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83555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超耐硒微生物制备微生态缓释有机硒肥的方法,将具有超耐硒能力并能还原硒的枯草芽胞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等,用特定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将新鲜菌液适量转移至另一液体培基中并加入一定剂量的亚硒酸钠,培养至培养基呈鲜红色时终止培养,与一定量腐植酸、生化黄腐酸和有机物拌匀,烘干。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简单、材料易得,施用方便,增硒持久,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超耐硒微生物制备微生态缓释有机硒肥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超耐硒微生物制备微生态缓释有机硒肥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硒是人体14种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也是每天都需要摄入的膳食营养素,且必须通过膳食补充。
[0003]微量元素硒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能,在人体含量极少,只有14毫克左右,但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被誉为“生命火种”、“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肝脏保护神”、“微量元素中的胰岛素”等,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是与蛋白质、维生素、β

胡萝卡素等生化物质同等重要的生命营养素。
[0004]硒的地球表面储量不仅稀少,而且分布极不均衡,全球40多个国家缺硒,其中芬兰和新西兰全境缺硒,曾是全球心血管疾病高发区,政府采取了进品粮食设立硒含量要求,国内农产品和畜牧产业采取强制性补硒措施,通过施硒肥和硒饲料达到硒含量标准,经过几十年坚持,现在心血管发病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
[0005]硒发现已经200多年了,国内外众多研究,从流行病学、营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各方面都证实,硒与40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直接关系,间接与几百种疾病有关。补硒对人体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极端重要性。
[0006]在土壤缺硒的环境背景下,土壤中含硒平均只有0.2mg/kg,低硒土壤只有约0.03mg/kg左右,要生产富硒农产品唯有通过增施硒来实现。当前主要通下以下方法来达到目的:
[0007]1、采用亚硒酸钠根灌或叶面喷施:对农产品有一定的增硒作用,但副作用更大,一是使土壤酸化;二是污染环境,特别是水源污染;三是要喷施几次,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威胁人畜安全;四是掌握不好剂量和方法容易乱根或烧苗,造成损失。
[0008]2、采用亚硒酸钠与黄腐酸鳌合或用化学有机硒(硒氰酸钾)或者直接用硒化卡拉胶配制成叶面肥喷施,存在与前述同样的风险和问题。
[0009]3、用含硒岩石经粉碎后施入土壤,同样存在环境、成本等问题,加上对含硒岩石已依法保护,禁止开采。
[0010]4、利用农作物秸杆加上动物粪便和亚硒酸钠发酵制成固体肥,成本太高,每亩施用量需达到2000kg,资源和人力都不现实。
[0011]上述方法措施都存在某些缺陷和问题,国内也有很多研究报告,不再一一赘述。
[0012]国内利用微生物生产硒肥都是利用其发酵功能,并不是直接将微生物作为缓释原料加以利用。再说,一般微生物不具备耐硒能力,在200μg/ml硒浓度条件下绝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生存,个别酵母菌耐硒能力在300μg/ml,但经过化学诱导或长期驯化可以达到耐硒2000μg/ml的浓度,从而限制了开发利用。但是,生长在湖北恩施硒矿床上的某些微生物(以枯草芽胞杆菌和地衣芽胞杆菌为主)最高可以耐硒50000μg/ml以上,是由于其长期生长在高硒环境下发生了基因变异,不仅可以耐高硒而且还能将硒还原成纳米级(160—180nm)的
红色单质硒(彭祚全,3株超耐硒微生物的分离、筛选与鉴定,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杂志2012, 29(3):4),因此,该类超耐硒微生物成为本专利技术的物质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超耐硒微生物制备微生态缓释有机硒肥的方法。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超耐硒微生物制备微生态缓释有机硒肥的技术工艺。其内容是将具有超耐硒能力并能还原硒的枯草芽胞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等,用特定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将新鲜菌液适量转移至另一液体培基中并加入一定剂量的亚硒酸钠,培养至培养基呈鲜红色(已将硒还原成红色生物单质硒)时终止培养,与一定量腐植酸、生化黄腐酸和有机物拌匀,烘干。
[0015]本专利技术一种用超耐硒微生物制备微生态缓释有机硒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列步骤组成:a.二次增菌培养:在硒矿床上采集腐叶、黑色土壤在普通肉汤培养基中36℃增菌6小时,再取增菌液转入加有500μg/ml硒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6℃继续培养6小时;b.接种:在含有2000μg/ml硒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第二次增菌培养的菌液,36℃培养24小时,使培养基变成深红色;c.转种:将深红色菌落转种于特定专用液体培养基中36℃培养24小时;d.烘干造粒:将转种液加入1500g固态有机肥中混合均匀,烘干、造粒备用。
[0016]本专利技术一种用超耐硒微生物制备微生态缓释有机硒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列步骤组成:a.二次增菌培养:在硒矿床上采集腐叶、黑色土壤在普通肉汤培养基中36℃增菌6小时,再取增菌液转入加有500μg/ml硒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6℃继续培养6小时,淘汰杂菌;b.接种:在含有2000μg/ml硒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第二次增菌培养的菌液,36℃培养24小时,使培养基变成深红色,说明培养基中的硒已经被细菌还原为生物单质硒;c.转种:将深红色菌落转种于特定专用液体培养基中36℃培养24小时,所述的专用液体培养基为取琼脂糖1

3g、胰蛋白胨3

5g、酵母10

15g,磷酸氢二钾2

6g、葡萄糖1

3g、牛肉膏3

5g、氯化钠5g、红糖10

15g、生化黄腐酸10

15g、硫酸锰6

10mg,加洁净水至1000ml,PH为7.2;d.烘干造粒:将转种液加入1500g固态有机肥中混合均匀,烘干、造粒备用,所述的固态有机肥为腐植酸、生化黄腐酸、有机物各500g混合均匀;所述的有机物为花生饼粉、黄豆饼粉或其它类似物料以1:1:1 比例的混合。
[0017]本专利技术一种用超耐硒微生物制备微生态缓释有机硒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株植物根施100克,表层以土掩盖,可单施或与其它肥料同时施。
[0018]本专利技术一种用超耐硒微生物制备微生态缓释有机硒肥的方法,在硒矿床上采集腐叶、黑色土壤样品在普通肉汤培养基中36℃增菌6小时,取增菌液转入加有500μg/ml硒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6℃继续培养6小时,淘汰杂菌。
[0019]在含有2000μg/ml硒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第二次增菌培养的菌液,36℃培养24小时,培养基变成深红色,说明培养基中的硒已经被细菌还原为生物单质硒。
[0020]将深红色菌落转种于特定专用液体培养基中(琼脂糖1

3g/L、胰蛋白胨 3

5g/L、酵母10

15g/L,磷酸氢二钾2

6g/L、葡萄糖1

3g/L、牛肉膏3

5g/L、氯化钠5g/L、红糖10

15g/L、生化黄腐酸10

15g/L、硫酸锰6

10mg/L,洁净水加至1000ml,PH7.2),36℃培养24小时,以腐植酸、生化黄腐酸、有机物(花生饼粉、黄豆饼粉或其它类似物料等以1:1:1比例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超耐硒微生物制备微生态缓释有机硒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列步骤组成:a.二次增菌培养:在硒矿床上采集腐叶、黑色土壤在普通肉汤培养基中36℃增菌6小时,再取增菌液转入加有500μg/ml硒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6℃继续培养6小时;b.接种:在含有2000μg/ml硒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第二次增菌培养的菌液,36℃培养24小时,使培养基变成深红色;c.转种:将深红色菌落转种于特定专用液体培养基中36℃培养24小时;d.烘干造粒:将转种液加入1500g固态有机肥中混合均匀,烘干、造粒备用。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超耐硒微生物制备微生态缓释有机硒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列步骤组成:a.二次增菌培养:在硒矿床上采集腐叶、黑色土壤在普通肉汤培养基中36℃增菌6小时,再取增菌液转入加有500μg/ml硒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6℃继续培养6小时,淘汰杂菌;b.接种:在含有2000μg/ml硒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第二次增菌培养的菌液,36℃培养24小时,使培养基变成深红色,说明培养基中的硒已经被细菌还原为生物单质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祚全王拥华余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恩施硒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