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植物叶片暗呼吸的蛋白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194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调控植物叶片暗呼吸的蛋白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人确定了一种具有新功能的leucine rich repeat receptor kinase(LRK1)基因,该LRK1基因编码一个类受体激酶,其是控制夜间暗呼吸效率的关键基因。当提高LRK1基因的表达时,可显著改善植物的性状,包括:(i)提高植物叶片的暗呼吸速率,(ii)促进植物生长,(iii)增加植物产量、株高或分蘖,或(iv)提高植物高温耐性等。因此,该LRK1基因可以作为调控植物性状的靶标,应用于植物育种中。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控植物叶片暗呼吸的蛋白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技术和植物学领域,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调控植物叶片暗呼吸的蛋白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粮食等作物的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例如,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提高水稻产量被认为是缓解粮食危机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提高水稻产量的因素除了提高光合效率以外,还要考虑降低呼吸消耗。植物的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氧气的消耗和CO2的释放来实现,这对于维持全球碳平衡也起着关键作用。在生态系统层面,植物呼吸释放的CO2可以占大气总CO2的65%,余下的CO2来源于矿质土壤呼吸(Raich and Schlesinger,1992)。据估计,全球陆地植被呼吸每年可释放64G吨碳元素,这要比来源于化石燃料和水泥生产所带来的CO2环境释放要多10倍以上(Schimel,1995)。
[0003]据报道,每天由于光合进程所释放到大气的CO2的2/3来源于植物叶片的暗呼吸(Poorter et al.,1990;Van der Werf et al.,1994;Atkin et al.,1996;Loveys et al.,2002)。然而,植物叶片的呼吸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可概况为光照下的呼吸(包括光呼吸和光照增强下的暗呼吸)和黑暗条件下的暗呼吸。其中,光照和温度是影响暗呼吸的主要因素。在白天,由于光合作用,大量的ATP和还原力在叶绿体中形成,用于碳和氮的同化进程,并以淀粉等多糖类物质储存在细胞质中。另外,这些同化产物被随后被运输到植物的库器官,例如籽粒中以及通过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以及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和Rubisco的氧化途径(光呼吸)进而形成碳骨架。相比之下,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多糖被分解,用于生长呼吸、维持呼吸以及运输和营养同化,这会消耗细胞内部的ATP。目前,本领域研究人员在高光效育种,提高光合效率的同时,往往忽略暗呼吸的改良。主要由于缺乏对暗呼吸效率的分子机理的了解,以及缺乏高通量有效的测量手段用于功能基因挖掘。二个阶段。大多数研究者对于提高光合效率只针对某一特定环节,因此对于整体光合效率的改善不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调控植物叶片暗呼吸的蛋白及其应用。
[0005]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LRK1或其上调分子的用途,用于:(a)改良植物的性状,(b)制备改良植物性状的制剂或组合物,或(c)制备性状改良的植物;其中,所述改良性状包括:(i)提高植物叶片的暗呼吸速率,(ii)促进植物生长,(iii)增加植物产量、株高或分蘖,或(iv)提高植物高温耐性;其中,所述LRK1包括其同源物。
[0006]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组合物包括农用组合物。
[000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高温为温度高于25℃,较佳地高于28℃,更佳地高于30℃(如高于32℃,34℃,35℃,36℃,38℃,40℃)。
[0008]在另一优选例中,述的上调分子包括:与LRK1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其表达或活性的上调分子;过表达LRK1的表达盒或表达构建物(如表达载体);或定点突变的试剂,其靶向于
LRK1基因上游(启动子区)的-242位碱基(相应于SEQ ID NO:3所示核苷酸序列(启动子)的第1760位,将其突变为A。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改良植物性状或制备性状改良的植物的方法,包括:在植物中提高LRK1的表达或活性;其中,改良的性状包括:(i)提高植物叶片的暗呼吸速率,(ii)促进植物生长,(iii)增加植物产量、株高或分蘖,或(iv)提高植物高温耐性;其中,所述LRK1包括其同源物。
[0010]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提高LRK1的表达或活性包括:在植物中过表达LRK1;或以突变试剂靶向于LRK1启动子的-242位,将之突变为碱基A。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植物细胞,其表达外源的LRK1或其同源物的表达盒;较佳地,该表达盒包括:启动子,LRK1或其同源物的编码基因,终止子;较佳地,该表达盒被包含在构建物或表达载体中。
[0012]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植物选自下组或所述LRK1或其同源物来自下组:禾本科植物,如水稻(Oryza sativa),小米(Setaria italic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Panicum hallii var.hallii,黍(Panicum miliaceum),Dichanthelium oligosanthes,玉米(Zea mays),高粱(Sorghum bicolor),画眉草(Eragrostis curvula),大麦(Hordeum vulgare),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小麦(Triticum aestivum);十字花科植物,如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凤梨科植物,如菠萝(Ananas comosus);兰科植物,如石斛(Dendrobium catenatum);
[0013]棕榈科植物,如枣椰(Phoenix dactylifera),油棕(Elaeis guineensis);睡莲科植物,如荷花(Nelumbo nucifera);罂粟科植物,如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桃金娘科植物,如Syzygium oleosum;茜草科植物,如Coffea canephora;茄科植物,如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烟草(Nicotiana tabacum),美花烟草(Nicotiana sylvestris),Gapsinam chilense;梧桐科植物,如可可树(Theobroma cacao);豆科植物,如花生(Arachis hypogaea);或大叶藻科植物,如大叶藻(zostera marina)。
[0014]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LRK1包括cDNA序列、基因组序列、或其组合。
[0015]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水稻选自下组:籼稻、粳稻。
[0016]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LRK1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选自下组:(i)具有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ii)将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如1-20个,1-10个,1-5个,1-3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而形成的,具有所述调控性状功能的、由(i)衍生的多肽;(iii)氨基酸序列与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85%(较佳地≥90%,更佳地≥95%,更佳地≥98%),具有所述调控性状功能的多肽;(iv)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的活性片段;或(v)在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的N或C末端添加标签序列,或在其N末端添加信号肽序列后形成的多肽。
[0017]在另一优选例中,编码LRK1的核苷酸序列选自下组:(a)编码如SEQ ID NO:2所示多肽的多核苷酸;(b)序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RK1或其上调分子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a)改良植物的性状,(b)制备改良植物性状的制剂或组合物,或(c)制备性状改良的植物;其中,所述改良性状包括:(i)提高植物叶片的暗呼吸速率,(ii)促进植物生长,(iii)增加植物产量、株高或分蘖,或(iv)提高植物高温耐性;其中,所述LRK1包括其同源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调分子包括:与LRK1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其表达或活性的上调分子;过表达LRK1的表达盒或表达构建物;或定点突变的试剂,其靶向于LRK1基因上游的-242位碱基,将其突变为A。3.一种改良植物性状或制备性状改良的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植物中提高LRK1的表达或活性;其中,改良的性状包括:(i)提高植物叶片的暗呼吸速率,(ii)促进植物生长,(iii)增加植物产量、株高或分蘖,或(iv)提高植物高温耐性;其中,所述LRK1包括其同源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高LRK1的表达或活性包括:在植物中过表达LRK1;或以突变试剂靶向于LRK1启动子的-242位,将之突变为碱基A。5.一种植物细胞,其特征在于,其表达外源的LRK1或其同源物的表达盒;较佳地,该表达盒包括:启动子,LRK1或其同源物的编码基因,终止子;较佳地,该表达盒被包含在构建物或表达载体中。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选自下组或所述LRK1或其同源物来自下组:禾本科植物,如水稻(Oryza sativa),小米(Setaria italic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Panicum hallii var.hallii,黍(Panicum miliaceum),Dichanthelium oligosanthes,玉米(Zea mays),高粱(Sorghum bicolor),画眉草(Eragrostis curvula),大麦(Hordeum vulgare),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小麦(Triticum aestivum);十字花科植物,如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凤梨科植物,如菠萝(Ananas comosus);兰科植物,如石斛(Dendrobium catenatum);棕榈科植物,如枣椰(Phoenix dactylifera),油棕(Elaeis guineensis);睡莲科植物,如荷花(Nelumbo nucifera);罂粟科植物,如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桃金娘科植物,如Syzygium oleosum;茜草科植物,如Coffea canephora;茄科植物,如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烟草(Nicotiana tabacum),美花烟草(Nicotiana sylvestris),Gapsinam chilense;梧桐科植物,如可可树(Theobroma cacao);豆科植物,如花生(Arachis hypogaea);或
大叶藻科植物,如大叶藻(zostera marina)。7.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RK1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选自下组:(i)具有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ii)将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利要求书三页说明书一六页序列表一二页附图六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