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80945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10~15份的功能粉体、1~3份的分散剂、0.25~0.50份的偶联剂和81~88份的聚酰胺6切片粉碎研磨在高速混合机中预混后得到混合粉体,将混合粉体真空干燥至恒重,进入挤出机熔融挤出,水冷造粒制得防切割功能母粒;步骤S2、将防切割功能母粒和聚酰胺6切片干燥后按重量比为5:95~15:85充分熔融混合挤出,熔体经计量泵计量,进入纺丝组件;步骤S3、经喷丝板喷出形成丝束,再经单体抽吸、侧吹风冷却、集束上油、拉伸定型、网络交络,最后卷绕成形,制得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提供舒适性好、防切割性能优良且制备工艺简单的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优良且制备工艺简单的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优良且制备工艺简单的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纤
,特别是一种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防割类织物最常用的两大类原材料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芳纶纤维,织物的防割性能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其一,采用细长金属丝进行编织,利用其硬质金属材料的优异物理性能,实现防割性能要求,但利用此种方法制成的纺织品手感差、舒适度低,且易对人体造成瘙痒、扎伤、戳划等二次伤害。其二,棉布材质作为轻质防割产品,用在日常工作领域,乳胶类的做成手套,用在外科手术防割领域,但该类制品防割性能差,起不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其三,通过多组分复合制得,即将其他纱线与芳纶纤维或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包覆制得防切割复合纱线后再制成纺织品。例如,中国专利CN113026163 A公开了一种防切割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其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长丝通过包覆涤纶或锦纶半成品丝及其他短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6012149A,一种防切割纱线的制备方法,则是通过将两根高强涤纶长丝或普通涤纶长丝经合股并线加捻后,再加捻包覆普通玻璃纤维长丝或玄武岩纤维形成芯纱,然后外层包覆合股并线加捻的高强锦纶或高强涤纶长丝和氨纶作为外包纤维,制成防切割纱线;这两种制备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手感和防割性能问题但均存在制备工艺繁琐且制备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舒适性好、防切割性能优良且制备工艺简单的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的制备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一种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S1、将10~15份的功能粉体、1~3份的分散剂、0.25~0.50份的偶联剂和81~88份的聚酰胺6切片粉碎研磨在高速混合机中预混后得到混合粉体,将混合粉体真空干燥至恒重,进入挤出机熔融挤出,水冷造粒制得防切割功能母粒;
[0006]步骤S2、将防切割功能母粒和聚酰胺6切片干燥后按重量比为5:95~15:85充分熔融混合挤出,熔体经计量泵计量,进入纺丝组件;
[0007]步骤S3、经喷丝板喷出形成丝束,再经单体抽吸、侧吹风冷却、集束上油、拉伸定型、网络交络,最后卷绕成形,制得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
[000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的功能粉体为经纳米化处理的玄武岩、氮化铝或氮化硼粉体中的一种或两两结合的混合物。
[000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的分散剂为芥酸酰胺、油酸酰胺、乙醇双硬脂酸酰胺、聚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两两结合的混合物;所述偶联剂为双恶唑啉化合物、钛酸酯、铝酸酯中的一种或两两结合的混合物。
[00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高速混合机的混合转速为300~500rpm,混合温度为90~
100℃,混合时间为1~2h。
[00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的熔融温度范围在265~275℃之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充分熔融的熔融温度范围在260~270℃之间。
[00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进一步具体为:将制得的防切割功能母粒和聚酰胺6切片混合熔融后挤出,进入纺丝组件,经圆孔喷丝板喷出形成丝束,再经单体抽吸,侧吹风冷却,冷却风设置条件需控制在:冷却风温度为22~23℃,湿度为65~70%,风速为0.55~0.6m/s,集束上油,油剂为6%的聚酰胺6牵伸丝油剂,拉伸定型,定型温度控制在160~180℃,网络交络,丝线每米控制在11
±
3个网络点,最后卷绕成型,卷绕成型生产速度为4700~4900m/min。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多组分包覆制得的防切割纱线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直接通过在线添加共混纺丝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填补了目前市场上的技术空白,提供了一种兼具手感佳、舒适性好、防切割性能优良且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更低的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打破国外对个体防护基体纤维产业的技术垄断,提升安全防护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制成的织物耐割性检测报告示意图。
[0017]图3为ISO 13997

1999防护服装.机械特性.抗尖锐物切割能力的测量标准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9]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步骤S1、将10~15份的功能粉体、1~3份的分散剂、0.25~0.50份的偶联剂和81~88份的聚酰胺6切片粉碎研磨在高速混合机中预混后得到混合粉体,将混合粉体真空干燥至恒重,进入挤出机熔融挤出,水冷造粒制得防切割功能母粒;
[0021]步骤S2、将防切割功能母粒和聚酰胺6切片干燥后按重量比为5:95~15:85,例将原料比为为10:90的防切割功能母粒和聚酰胺6切片,充分熔融混合挤出,熔体经计量泵计量,进入纺丝组件;
[0022]步骤S3、经喷丝板喷出形成丝束,再经单体抽吸、侧吹风冷却、集束上油、拉伸定型、网络交络,最后卷绕成形,制得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
[0023]所述步骤S1中的功能粉体为经纳米化处理的玄武岩、氮化铝或氮化硼粉体中的一种或两两结合的混合物。主要用于增强聚酰胺6的强度及模量,从而使制得的聚酰胺6纤维具有防切割功能。
[0024]所述步骤S1中的分散剂为芥酸酰胺、油酸酰胺、乙醇双硬脂酸酰胺、聚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两两结合的混合物;所述偶联剂为双恶唑啉化合物、钛酸酯、铝酸酯中的一种或两两结合的混合物。分散剂主要用途为使功能粉体分散均匀,避免步骤2纺丝过滤网堵塞或组
件升压过快从而影响生产。偶联剂为双恶唑啉化合物、钛酸酯、铝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用于使功能粉体与聚酰胺混炼均匀,从而使步骤2制备的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生产稳定,同时兼具手感佳、舒适性好、防切割性能优良等特点。
[0025]所述步骤S1中高速混合机的混合转速为300~500rpm,混合温度为90~100℃,混合时间为1~2h。通过功能粉体、分散剂、偶联剂和聚酰胺6切片混合粉体的高速混合,对混合温度及时间的控制,能够使功能粉体在防切割功能母粒中分散均匀,防止步骤2纺丝过程中发生团聚现象,实现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的连续稳定生产,生产出的聚酰胺6纤维兼具手感佳、舒适性好、防切割性能优良等特点。
[0026]所述步骤S1中的熔融温度范围在265~275℃之间。
[0027]所述步骤S2中充分熔融的熔融温度范围在260~270℃之间。
[0028]所述步骤S3进一步具体为:将制得的防切割功能母粒和聚酰胺6切片混合熔融后挤出,进入纺丝组件,经圆孔喷丝板喷出形成丝束,再经单体抽吸,侧吹风冷却,冷却风设置条件需控制在: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10~15份的功能粉体、1~3份的分散剂、0.25~0.50份的偶联剂和81~88份的聚酰胺6切片粉碎研磨在高速混合机中预混后得到混合粉体,将混合粉体真空干燥至恒重,进入挤出机熔融挤出,水冷造粒制得防切割功能母粒;步骤S2、将防切割功能母粒和聚酰胺6切片干燥后按重量比为5:95~15:85充分熔融混合挤出,熔体经计量泵计量,进入纺丝组件;步骤S3、经喷丝板喷出形成丝束,再经单体抽吸、侧吹风冷却、集束上油、拉伸定型、网络交络,最后卷绕成形,制得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功能粉体为经纳米化处理的玄武岩、氮化铝或氮化硼粉体中的一种或两两结合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分散剂为芥酸酰胺、油酸酰胺、乙醇双硬脂酸酰胺、聚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两两结合的混合物;所述偶联剂为双恶唑啉化合物、钛酸酯、铝酸酯中的一种或两两结合的混合物。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余娟金志学薛伟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