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聚酯制备共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0772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燃聚酯制备共混装置,属于阻燃聚酯制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阻燃添加剂预热效果不理想影响共混效果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混合室、混合机构和预热组件;混合机构包括:混合绞龙和驱动组件;混合绞龙转动安装在混合室内部,混合绞龙旋转时,能够搅动物料和添加剂混合;预热组件包括:加料管、电加热丝、加热管和出料管;电加热丝设置在混合绞龙的内部;加热管贯穿混合绞龙,能够与混合绞龙进行热交换;加热管通过出料管与横板的内部空腔连通;横板的下表面设有多个通孔,添加剂能够由通孔流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添加剂进行预热,换热充分,提高了添加剂与熔体温度的一致性,有利于共混效果,确保阻燃聚酯的制备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阻燃聚酯制备,尤其涉及一种阻燃聚酯制备共混装置


技术介绍

1、阻燃聚酯是指添加阻燃剂的改性聚酯材料,添加阻燃剂后,使得聚酯纤维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阻燃聚酯的制备方法大致分为共混法、共聚法以及后整理法,而共混法,是将阻燃剂在制备涤纶树脂(pet)的缩聚反应后期加入,或将阻燃剂与涤纶树脂熔融共混制得阻燃母粒,再与常规涤纶树脂熔纺。

2、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共混型阻燃聚酯阻燃剂添加装置,其通过一号电热管对添加剂进行预热,减少添加剂进入动态混合舱内部后与熔融的产品原料之间的温差,避免剧烈反应,保证了该共混型阻燃聚酯阻燃剂添加装置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通过二号电热管使得动态混合舱内部的温度对应的升高,保持动态混合舱中产品的温度;现有技术中的一号电热管和二号电热管均为设备外部,电热丝产生的热量容易散发掉,导致热量利用率低,而且一号电热管是套在一号送料管上的,整体尺寸较小,添加剂在一号送料管内部通过时,添加剂与热源接触时间较短,无法均匀受热,不利于添加剂的预热效果,存在缺陷。

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阻燃聚酯在制备的共混装置,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燃聚酯制备共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室、混合机构和预热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酯制备共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2)设置在外壳体(1)的上端,且与外壳体(1)组合为一个封闭的混合腔室;所述混合绞龙旋转时,所述物料和所述添加剂能够在所述混合腔室中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燃聚酯制备共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绞龙包括:第一混合绞龙(3)和第二混合绞龙(4);所述第一混合绞龙(3)和第二混合绞龙(4)均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横板(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阻燃聚酯制备共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聚酯制备共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室、混合机构和预热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酯制备共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2)设置在外壳体(1)的上端,且与外壳体(1)组合为一个封闭的混合腔室;所述混合绞龙旋转时,所述物料和所述添加剂能够在所述混合腔室中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燃聚酯制备共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绞龙包括:第一混合绞龙(3)和第二混合绞龙(4);所述第一混合绞龙(3)和第二混合绞龙(4)均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横板(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阻燃聚酯制备共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的外侧周向均布多个导热翅片(30);所述导热翅片(30)贯穿所述加热管的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燃聚酯制备共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绞龙(3)和第二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甜王杰李婷婷徐锦龙汪丽霞衣芳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