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剥线端子机用防磨损束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0728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全自动剥线端子机用防磨损束线结构,涉及端子压接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端子机主体,端子机主体的前部转动连接有绞线轮,绞线轮上卷绕有线束,绞线轮的一侧设置有引导装置,引导装置包括固定引导板和活动引导板,引导装置包括固定引导板和活动引导板,固定引导板的背面焊接有两个固定柱,固定柱顶部焊接有固定架,活动引导板位于固定引导板的顶部,活动引导板的背面中心处焊接有拉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轻松将线束从固定引导板前部的引导轮上引导过去,能够适应一定范围内不同直径的线束,引导轮可有效对线束进行引导,防止线束磨损,并对长时间卷绕在绞线轮上的线束进行整形,引导装置的高度可调,使用灵活方便。使用灵活方便。使用灵活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剥线端子机用防磨损束线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端子压接设备
,特别是涉及全自动剥线端子机用防磨损束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端子机指的是线束加工要用到的一种机器,它把五金头打压至线束端,然后再做导通,端子机在使用时需对线束进行引导,经过裁线打端子机构进行线束段的裁剪以及线束段两端的端子加工,完成后由端子机的出料装置进行出料。
[0003]加工前的线束一般缠绕在绞线轮上,通常都会安装防磨损束线结构防止线束磨损,然而现有的一些防磨损束线结构位置大多固定,并且存在穿线困难问题,不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全自动剥线端子机用防磨损束线结构,解决现有的一些防磨损束线结构位置大多固定,并且存在穿线困难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为全自动剥线端子机用防磨损束线结构,包括端子机主体, 所述端子机主体的前部转动连接有绞线轮,所述绞线轮上卷绕有线束,所述绞线轮的一侧设置有引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包括固定引导板和活动引导板,所述固定引导板的背面焊接有两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顶部焊接有固定架,所述活动引导板位于固定引导板的顶部,所述活动引导板的背面中心处焊接有拉杆,所述拉杆呈“L”形杆体结构,且所述拉杆与固定架的顶壁活动套接,所述拉杆的周侧面活动套接有挤压弹簧,所述固定引导板和活动引导板的前部均转动连接有呈线性阵列分布的引导轮,拉动拉杆使活动引导板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将线束从固定引导板前部的引导轮上引导过去,放开拉杆,挤压弹簧可对限位块挤压,使活动引导板前部的引导轮对线束进行压紧,线束的安装操作简单方便,引导轮可有效对线束进行引导,防止线束磨损。
[0007]优选地,所述拉杆的周侧面且靠近拉杆的底部焊接有限位块,所述挤压弹簧的底部与限位块相抵,顶部与固定架相抵,所述限位块呈压缩状态。
[0008]优选地,所述拉杆的顶部设置有拉手,所述拉手与拉杆固定连接,拉手的设置方便操作者对拉杆进行拉动。
[0009]优选地,所述活动引导板的背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轴承,两个所述导向轴承分别活动套接在固定架的两侧,导向轴承可对活动引导板进行导向,增加活动引导板上下运动时的稳定性。
[0010]优选地,所述端子机主体靠近的引导装置内部开设有腔体,所述端子机主体靠近引导装置的侧面开设有与腔体连通的条形孔,所述腔体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周侧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管,且所述螺纹管滑动连接在条形孔内。
[0011]优选地,连接板焊接在螺纹管伸出条形孔的前部,转动螺纹杆可带动螺纹管向上运动,进而调整引导装置的高度。
[0012]优选地,所述螺纹杆的顶端伸出至端子机主体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旋钮,旋钮的设置方便操作者对螺纹杆进行转动。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设置有引导装置,拉动拉杆使活动引导板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可轻松将线束从固定引导板前部的引导轮上引导过去,放开拉杆后活动引导板前部的引导轮对线束进行压紧,能够适应一定范围内不同直径的线束,引导轮可有效对线束进行引导,防止线束磨损,并对长时间卷绕在绞线轮上的线束进行整形,通过转动螺纹杆可带动螺纹管向上运动,进而调整引导装置的高度,使引导装置能够对线束引导向不同的方向,使用灵活方便。
[0015]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引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

A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侧面示意图。
[00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端子机主体;101、条形孔;2、绞线轮;21、线束;3、引导装置;301、引导轮;31、固定引导板; 311、连接板;312、固定柱;313、固定架;32、活动引导板;321、拉杆; 322、挤压弹簧;323、限位块;324、导向轴承;4、螺纹杆;41、螺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请参阅图1

5所示,本技术为全自动剥线端子机用防磨损束线结构,包括端子机主体1,端子机主体1的前部转动连接有绞线轮2,绞线轮2 上卷绕有线束21,绞线轮2的一侧设置有引导装置3,引导装置3包括固定引导板31和活动引导板32,固定引导板31的背面
焊接有两个固定柱312,固定柱312顶部焊接有固定架313,活动引导板32位于固定引导板31的顶部,活动引导板32的背面中心处焊接有拉杆321,拉杆321呈“L”形杆体结构,且拉杆321与固定架313的顶壁活动套接,拉杆321的周侧面活动套接有挤压弹簧322,固定引导板31和活动引导板32的前部均转动连接有呈线性阵列分布的引导轮301,拉动拉杆321使活动引导板32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将线束21从固定引导板31前部的引导轮301上引导过去,放开拉杆321,挤压弹簧322可对限位块323挤压,使活动引导板32前部的引导轮301对线束21进行压紧,线束21的安装操作简单方便,引导轮301 可有效对线束21进行引导,防止线束21磨损。
[0026]其中,拉杆321的周侧面且靠近拉杆321的底部焊接有限位块323,挤压弹簧322的底部与限位块323相抵,顶部与固定架313相抵,限位块323 呈压缩状态。
[0027]其中,拉杆321的顶部设置有拉手,拉手与拉杆321固定连接,拉手的设置方便操作者对拉杆321进行拉动。
[0028]其中,活动引导板32的背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轴承324,两个导向轴承324分别活动套接在固定架313的两侧,导向轴承324可对活动引导板32进行导向,增加活动引导板32上下运动时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自动剥线端子机用防磨损束线结构,包括端子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机主体(1)的前部转动连接有绞线轮(2),所述绞线轮(2)上卷绕有线束(21),所述绞线轮(2)的一侧设置有引导装置(3),所述引导装置(3)包括固定引导板(31)和活动引导板(32),所述固定引导板(31)的背面焊接有两个固定柱(312),所述固定柱(312)顶部焊接有固定架(313),所述活动引导板(32)位于固定引导板(31)的顶部,所述活动引导板(32)的背面中心处焊接有拉杆(321),所述拉杆(321)呈“L”形杆体结构,且所述拉杆(321)与固定架(313)的顶壁活动套接,所述拉杆(321)的周侧面活动套接有挤压弹簧(322),所述固定引导板(31)和活动引导板(32)的前部均转动连接有呈线性阵列分布的引导轮(3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剥线端子机用防磨损束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321)的周侧面且靠近拉杆(321)的底部焊接有限位块(323),所述挤压弹簧(322)的底部与限位块(323)相抵,顶部与固定架(313)相抵,所述限位块(323)呈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雪阳张春林张叶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友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