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线束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049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06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身线束结构及汽车,包括线束主干和多个线束支段,线束主干预埋在动力包的壳体内,动力包的壳体上设有多个连接器,连接器的第一端连接线束主干,连接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线束支段。本申请提高了车身线束安装作业时的工作效率。作业时的工作效率。作业时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线束结构及汽车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身线束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车身线束是汽车电路重要的连接部分。从功能上对车身线束进行划分,车身线束通常能够分为用于运载驱动执行元件电力的电力线和传递传感器输入指令的信号线。
[0003]目前车身线束通常安装在车架上,并且位于动力包的上方。参照图1,而由于受到车上功能元器件安装位置的限制,车身线束经常需要从车身前舱延伸至后部行李厢处,并穿过安装在车架上的钣金板(例如防火墙和行李厢板),从而使车身线束上的接头能够与位于车身前舱或后行李厢中的功能元器件相连接,但是这使得车身线束整体的长度往往比较长。而目前随着人们对汽车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上的功能元器件也在不断增加,使得车身线束的数量越来越多,同时由于车身线束数量的增加,车身线束整体的重量也在不断增加。
[0004]在对车身线束进行安装时,由于车身线束的重量较大,车身线束的调整过程较为复杂,所以目前通常是利用人工将车身线束放置在车架上,然后根据车上不同的功能元器件所在位置对车身线束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车身线束上的接头分别移动至功能元器件相应的位置上,随后将车身线束固定在车架上,然后再通过人工将车身线束上的接头与功能元器件相连接,从而实现车身线束的安装。
[0005]但由于人工安装车身线束时,需要对车身线束的位置进行调整,这使得有时需要操作人员拉动车身线束整体移动,而车身线束的重量较大,操作人员很难拉动车身线束整体移动,从而使相关技术中人工安装车身线束的方式非常费力,进而导致车身线束安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身线束结构及汽车,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通过人工安装车身线束的方式较为费力,并且利用人工进行车身线束安装作业效率低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身线束结构,包括线束主干和多个线束支段,所述线束主干预埋在动力包的壳体内,所述动力包的壳体上设有多个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线束主干,所述连接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线束支段。
[0009]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线束主干为软排线。
[0010]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线束支段包括主体部和多个连接部,所述主体部连接在所述连接器的第二端,多个所述连接部均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接;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功能元器件的接头。
[0011]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部的外层裹覆有硬化层。
[0012]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器包括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所述公端连接器设置
在所述动力包的壳体上,所述公端连接器上设置有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道,所述线束主干通过所述连接孔道与所述第一插接部连接;所述母端连接器设置在线束支段上,所述线束支段通过所述母端连接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配合以与所述线束主干相连接。
[0013]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母端连接器包括与主体部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配合的第二连接端和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呈开口状,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体的内侧,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体的外侧。
[0014]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公端连接器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嵌设在所述动力包的壳体上,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动力包的壳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二插接部设置在所述凸起上,所述第一插接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凸起所在的一侧。
[0015]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公端连接器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动力包的壳体固定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选用固定螺钉,所述固定件穿设在所述安装板上并与所述动力包的壳体螺纹连接,并且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动力包的壳体的内侧。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具有上述的车身线束结构。
[0017]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车身前舱和行李厢,所述动力包的壳体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动力包的壳体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车身前舱内,所述动力包的壳体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行李厢内,所述动力包的壳体的第一端和所述动力包的壳体的第二端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公端连接器。
[0018]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0019]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身线束结构及汽车,通过将线束拆分为线束主干和线束支段,并将线束主干预埋在动力包的壳体内部,然后在动力包的壳体上设置有能够将线束主干与线束支段相连接的连接器,使得安装线束的过程能够转化为先安装线束主干,再安装线束支段,而线束支段相较于传统车身线束重量较轻,所以能够实现利用机械手臂完成对线束支段的安装过程,进而能够取代人工安装车身线束的作业方式,从而提高了车身线束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2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0021]图1为相关技术中传统车身线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旨在显示动力包的壳体、防火墙和行李厢板的相对位置关系图;
[0023]图3为线束支段与动力包的壳体配合关系图;
[0024]图4为旨在显示连接器与线束主干配合关系的剖视图;
[0025]图5为旨在显示公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旨在显示线束支段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旨在显示母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车身线束;11、线束主干;12、线束支段;121、主体部;1211、硬化层;122、连接部;
1221、接头;123、卡接件;13、连接器;131、公端连接器;1311、安装板;13111、固定件;13112、定位销;1312、第一插接部;1313、第二插接部;1314、连接孔道;1315、密封圈;132、母端连接器;1321、第一连接端;1322、第二连接端;1323、保护壳体;1324、耳板;13241、固定孔;1325、定位孔;2、动力包;21、第一端;22、第二端;3、防火墙;4、行李厢板。
[0030]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31]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32]由于相关技术中人工安装车身线束的效率较低,专利技术人想到利用机械手臂来完成车身线束的安装过程,但是当利用机械手臂对车身线束整体位置进行调整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束主干和多个线束支段,所述线束主干预埋在动力包的壳体内,所述动力包的壳体上设有多个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线束主干,所述连接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线束支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主干为软排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支段包括主体部和多个连接部,所述主体部连接在所述连接器的第二端,多个所述连接部均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接;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功能元器件的接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层裹覆有硬化层。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所述公端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动力包的壳体上,所述公端连接器上设置有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道,所述线束主干通过所述连接孔道与所述第一插接部连接;所述母端连接器设置在线束支段上,所述线束支段通过所述母端连接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配合以与所述线束主干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连接器包括与主体部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万里卢云张正文朱艳荣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