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共享单车的避震前叉和共享单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031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0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共享单车的避震前叉和共享单车,所述避震前叉包括竖管、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呈倒U形,所述竖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管的顶端;所述外管的底端均具有开口,所述外管内沿其轴向固定有中心杆,所述中心杆上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内管通过所述开口穿设于所述外管内,并且,所述弹性件的顶端连接于所述外管内,所述弹性件的底端与所述内管连接,所述外管上具有与所述中心杆相对的装配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共享单车的避震前叉采用倒U形的外管,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通过所述弹性件连。共享单车在骑行的过程中,所述避震前叉可以通过所述弹性件的变形来缓冲地面对共享单车的冲击力,提高骑行车的骑行体验。验。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共享单车的避震前叉和共享单车


[0001]本申请属于共享设备
,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共享单车的避震前叉和共享单车。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自助租赁式的共享单车服务发展成一种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用户在选择以何种交通方式进行短途移动时,往往选择共享单车作为代步工具。由于共享单车直接面对数量众多的用户,比如同一辆共享单车在短时间内需要服务于多个不同用户,所以共享单车的骑行舒适感与众多用户的使用体验密切相关。
[0003]而传统共享单车的各部件结构偏硬,比如传统共享单车的车架结构偏硬,在用户长时间骑行过程中,特别是遇到路面不平的状况时。会产生很大的颠簸,一方面容易造成共享单车的结构损坏,增加了共享单车的维修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用户的骑行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共享单车的避震前叉和共享单车的新技术方案。
[0005]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共享单车的避震前叉,包括:
[0006]竖管;
[0007]外管,所述外管呈倒U形,所述竖管连接于所述外管的顶端,所述外管的底端均具有开口,所述外管内沿其轴向固定有中心杆,所述中心杆上套设有弹性件;
[0008]内管,所述内管通过所述开口穿设于所述外管内,所述弹性件的顶端连接于所述外管内,所述弹性件的底端与所述内管连接;
[0009]所述外管上具有与所述中心杆相对的装配孔。
[0010]可选地,所述装配孔上设置有封口片。
[0011]可选地,所述封口片包括封口盖和从所述封口盖上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被配置为与所述装配孔卡接配合。
[0012]可选地,所述外管内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中心杆周侧设置有与所述螺纹通孔配合的外螺纹;
[0013]所述中心杆能通过所述装配孔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上。
[0014]可选地,所述中心杆的顶端具有杆帽,所述中心杆穿过所述螺纹通孔,并且所述杆帽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夹设有垫圈。
[0015]可选地,所述内管的顶端固定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定位通孔,所述中心杆活动穿设于所述定位通孔。
[0016]可选地,还包括柔性套,所述柔性套套接于所述中心杆上,并夹设于所述弹性件和所述中心杆之间。
[0017]可选地,所述内管的底端连接有勾爪,所述勾爪上设置有止转槽;
[0018]所述止转槽被配置为与所述共享单车前轮上的止转组件配合。
[0019]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共享单车,包括车架、前轮和第一方面所述的避震前叉;
[0020]所述避震前叉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架上,所述避震前叉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前轮上。
[0021]可选地,所述前轮上设置有止转柱;
[0022]所述止转柱穿设于所述止转槽内并与所述止转槽止转配合。
[0023]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
[002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共享单车的避震前叉,所述避震前叉包括竖管、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上具有与所述中心杆相对的装配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共享单车的避震前叉采用倒U形的外管,所述外管内沿其轴向固定有中心杆,所述中心杆上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内管穿设于所述外管内,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通过所述弹性件连。共享单车在骑行的过程中,所述避震前叉可以通过所述弹性件的变形来缓冲地面对共享单车的冲击力,特别是在不平整路面骑行时,所述避震前叉可以减弱骑行者受到的冲击力,提高骑行车的骑行体验。
[0025]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26]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002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共享单车的避震前叉主视图;
[002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共享单车的避震前叉侧视图;
[0029]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共享单车的避震前叉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1

竖管;2

外管;21

第一外管;22

第二外管;3

中心杆;31

第一中心杆;32

第二中心杆;4

弹性件;41

第一弹性件;42

第二弹性件;5

内管;51

第一内管;52

第二内管;6

柔性套;7

固定板;8

垫圈;9

定位板;14

勾爪;141

止转槽;17

装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0032]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33]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34]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3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36]参照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共享单车的避震前叉,所述避震前叉包括:
[0037]竖管1、外管2和内管5。
[0038]参见图1,所述外管2呈倒U形,所述竖管1连接于所述外管2的顶端,所述竖管1的另一端一般连接于共享单车的车架上;所述外管2的底端均具有开口,所述外管2内沿其轴向固定有中心杆3,所述中心杆3上套设有弹性件4;所述内管5通过所述开口穿设于所述外管2内,并且,所述弹性件4的顶端连接于所述外管2内,所述弹性件4的底端与所述内管5连接。也就是所述外管2和所述内管5通过所述弹性件4连。共享单车在骑行时,所述外管2和所述内管5会发生相对运动,使得所述弹性件4可以在压缩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弹性件4的弹性变形可以给共享单车提供很好的减震效果;而所述中心杆3可以给所述弹性件4提供压缩或者伸展导向路径,保证所述弹性件4变形的稳定性。
[0039]参见图1,所述外管2上具有与所述中心杆3相对的装配孔17。所述外管2包括呈竖向设置的外管主体,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共享单车的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管(1);外管(2),所述外管(2)呈倒U形,所述竖管(1)连接于所述外管(2)的顶端,所述外管(2)的底端均具有开口,所述外管(2)内沿其轴向固定有中心杆(3),所述中心杆(3)上套设有弹性件(4);内管(5),所述内管(5)通过所述开口穿设于所述外管(2)内,所述弹性件(4)的顶端连接于所述外管(2)内,所述弹性件(4)的底端与所述内管(5)连接;所述外管(2)上具有与所述中心杆(3)相对的装配孔(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孔(17)上设置有封口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片包括封口盖和从所述封口盖上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被配置为与所述装配孔(17)卡接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内设置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上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中心杆(3)周侧设置有与所述螺纹通孔配合的外螺纹;所述中心杆(3)能通过所述装配孔(17)安装于所述固定板(7)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非一李俊王保亚郭健良陶燕敏章思远尹彻
申请(专利权)人:摩拜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