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连接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006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连接器防护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要设计构思在于,通过相互配合连接的半圆柱状护套将动力电池的插接件,包括插座及插头前半部分包裹在护套中空的空间,并由前后凸台限位在连接器上,具体地,第一凸台与插座底座及电池包箱体接触限位,第二凸台与插头的锁止滑块及机体接触限位,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外部泥沙、雨水等进入连接器内部,保持接插件端安全可靠。本发明专利技术不受电池包结构影响,具有普适性,且有效地隔离了连接器结合部位与外部空间,从而提升了绝缘性能并延长了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连接器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连接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大力推广应用,车辆使用场景越来越多。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电池连接器由于长期裸露在外,目前主流连接器缺少相应的防护,存在泥沙包裹等问题,严重影响连接器维护及整车安全。具体来说,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应保证电池安全可靠,而现有整车动力电池(尤其是新能源商用车)的接插件端几乎暴露于车架底部,无安全防护措施,导致电池接插件在一定使用时间后出现泥沙包裹等现象,接插件出现难插拔,长期使用过程中加速插件主体镀层腐蚀,严重的甚至导致插件内部出现绝缘故障。
[0003]现有针对动力电池接插件主要有两种防护方式,一种为在电池包插件端采用防护板进行防护,只隔离接插件一端面,主要防止路面积水以及污泥等飞溅;另一种防护通过在接插件插座与插头间增加热缩胶管热缩成型防护。
[0004]可见,现有板式防护主要是局部防护,缺少全方位保护,泥沙、粉尘等细小颗粒依然可以进入内部,且长期使用过程中,易使箱体在接插件端进水、锈蚀,引起电池绝缘故障;而直接采用热缩胶管包裹方式则难以拆除,不便于维修保养,且拆除后不能重复利用,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动力电池连接器防护装置,以解决前述提及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动力电池连接器防护装置,其中包括:
[0008]相互配合连接的两个护套,所述护套采用半圆柱空心结构,且在所述护套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
[0009]所述第一凸台位于护套上靠近电池包箱体的一端,用于与插座底座以及电池包箱体接触限位;所述第二凸台位于护套上靠近插头的一端,用于与插头锁止滑块以及插头机体之间的凹槽配合限位;
[0010]两个护套之间采用可拆卸的锁止机构配合连接。
[0011]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凸台为框式凸台。
[0012]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框式凸台的形状与插座底座的形状相匹配。
[0013]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凸台为环式凸台。
[0014]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锁止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护套侧壁处的卡扣部以及卡槽部,两个所述护套装配时,其中一个护套的卡扣部与另一个护套的卡槽部配合锁
止。
[0015]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护套上的卡扣部以及卡槽部的数量均为多个。
[001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设计构思在于,通过相互配合连接的半圆柱状护套将动力电池的插接件,包括插座及插头前半部分包裹在护套中空的空间,并由前后凸台限位在连接器上,具体地,第一凸台与插座底座及电池包箱体接触限位,第二凸台与插头的锁止滑块及机体接触限位,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外部泥沙、雨水等进入连接器内部,保持接插件端安全可靠。本专利技术不受电池包结构影响,具有普适性,且有效地隔离了连接器结合部位与外部空间,从而提升了绝缘性能并延长了使用寿命。
[0017]进一步地,通过可快捷拆装的卡合机构为后期维护工作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其中: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连接器防护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连接器防护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连接器防护装置的装配结构侧视剖视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的局部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个护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连接器防护装置的实施例,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两个护套1,所述护套1采用半圆柱空心结构,且在所述护套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凸台11和第二凸台12,所述第一凸台11用于与插座底座100以及电池包箱体200面接触限位,所述第二凸台12用于与插头锁止滑块300以及插头机体400之间的凹槽配合限位,从而使得插头锁止滑块与插头机体之间、插头机体与插座底座之间均受到防护。优选地,第一凸台为框式凸台,其位于护套上靠近电池包箱体的一端,其通过与电池包箱体以及插座的方形底座四周面接触,使得插座500整体处于护套之内;优选地,第二凸台为环式凸台,其位于护套上靠近插头的一端,其通过与插头锁止滑块以及插头机体间形成面接触,使得插头600前部整体处于护套之内。
[0026]此外,两个护套1之间采用可拆卸的锁止机构配合连接,以便拆卸维护。具体来说,所述护套1还包括设于所述护套1侧壁处的卡扣部13以及卡槽部14,两个所述护套1装配时,其中一个护套的卡扣部13与另一个护套的卡槽部14配合锁止,优选地,为了提升锁止可靠性,所述护套1上的卡扣部13以及卡槽部14可设为多个(图示为2个,但非限定)。
[0027]前述双凸台的连接及接触结构,能够保证在护罩两端位置,避免雨水、泥沙、细微
颗粒等进入连接器的接插件的接合部位,从而达到防护效果;同时,单个护套采用半圆柱结构,并通过可拆卸的锁止机构实现锁定连接,便于对动力电池的连接器进行维修,且将两个护罩打开后可以再次重复使用,从而也节省了成本。
[0028]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主要设计构思在于,通过相互配合连接的半圆柱状护套将动力电池的插接件,包括插座及插头前半部分包裹在护套中空的空间,并由前后凸台限位在连接器上,具体地,第一凸台与插座底座及电池包箱体接触限位,第二凸台与插头的锁止滑块及机体接触限位,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外部泥沙、雨水等进入连接器内部,保持接插件端安全可靠。本专利技术不受电池包结构影响,具有普适性,且有效地隔离了连接器结合部位与外部空间,从而提升了绝缘性能并延长了使用寿命。
[002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及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0030]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但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需要言明的是,上述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连接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两个护套,所述护套采用半圆柱空心结构,且在所述护套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位于护套上靠近电池包箱体的一端,用于与插座底座以及电池包箱体接触限位;所述第二凸台位于护套上靠近插头的一端,用于与插头锁止滑块以及插头机体之间的凹槽配合限位;两个护套之间采用可拆卸的锁止机构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连接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为框式凸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钊许成林杨亚冬叶昌森童睿龙江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