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设备、车辆的充电座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936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设备、车辆的充电座和车辆,充电设备包括:壳体;充电装置,充电装置设置于壳体内;充电枪,充电枪与充电装置相连接;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泵体、出液管和进液管,冷却箱设置于壳体内,泵体设置于冷却箱,出液管的一端与泵体相连通且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液接头,进液管的一端与冷却箱相连通且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液接头,第一出液接口和第一进液接口用于与车辆的充电座液路连接。冷却液可以带走充电枪与充电座电连接时产生的热量,使充电设备的充电效果更好,减少充电时间。冷却装置设置于充电设备,这样冷却装置的结构更加精简,降低成本,而且可以避免冷却装置设置于车辆上时可能出现的冷却液泄漏问题。泄漏问题。泄漏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设备、车辆的充电座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充电设备、车辆的充电座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人们生活的需要,电动车辆的充电问题急需解决,大电流充电是趋势,可以减少充电时间,但是充电枪和插接孔之间会容易发热。
[0003]相关技术中,加大充电枪的线径可以解决发热问题,但是,这就导致枪体较重,充电枪的导线的截面较粗,而与充电枪连接的充电口的导线较细,同时充电枪的散热也很有限,插接孔和充电枪接触处的发热,以及端子和导线压接处的发热,都需要散热冷却,另外,充电枪和插接孔长期插接磨损后容易形成较大的接触电阻,使发热逐渐加大。另外,在导线内部加液体也可以解决发热问题,但是,该方式成本高,而且重量大,外包皮直径很大,涉及的体积偏大,特别是在车辆的内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充电设备,该充电设备可以使充电效果更好,减少充电时间,也可以使冷却装置的结构更加精简,降低成本,避免冷却装置设置于车辆上时可能出现的冷却液泄漏问题。
[0005]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的充电座。
[0006]本技术还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7]根据本技术的充电设备,包括:壳体;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充电枪,所述充电枪与所述充电装置相连接;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泵体、出液管和进液管,所述冷却箱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泵体设置于所述冷却箱,所述出液管的一端与所述泵体相连通且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液接头,所述进液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却箱相连通且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液接头,所述第一出液接口和所述第一进液接口用于与车辆的充电座液路连接。
[0008]根据本技术的充电设备,通过将第一出液接口和第一进液接口与车辆的充电座液路连接,冷却液可以带走充电枪与充电座电连接时产生的热量,从而可以使充电设备与车辆之间的充电效果更好,减少充电时间。另外,冷却装置设置于充电设备,不需要设置于车辆上,这样不仅使冷却装置的结构更加精简,降低成本,而且可以避免冷却装置设置于车辆上时可能出现的冷却液泄漏问题。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出液管和所述进液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控制所述出液管和所述进液管的通断。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显示件,所述显示件与所述充电装置电连接,以显示所述充电枪的通断电状态。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设置有接头放置槽,所述第一进液接头和
所述第一出液接头分别设置于所述接头放置槽内;或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接头保护套,所述接头保护套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进液接头和所述第一出液接头且与所述第一进液接头和所述第一出液接头可分离。
[0012]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的充电座,包括:充电座主体,所述充电座主体与所述充电枪插接配合,所述充电座主体内设置有冷却腔;第二进液接头,所述第二进液接头设置于所述充电座主体且与所述冷却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液接头用于与以上所述的充电设备的所述第一出液接头插接配合;第二出液接头,所述第二出液接头设置于所述充电座主体且与所述冷却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液接头用于与以上所述的充电设备的所述第一进液接头插接配合。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进液接头和所述第二出液接头内形成有液体通道且所述液体通道内设置有阀芯,所述液体通道与所述冷却腔相连通,所述阀芯选择性地打开所述液体通道。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充电座主体包括:座体和两个充电极柱,所述座体上形成有两个插接孔,两个所述充电极柱分别设置于所述插接孔内,所述冷却腔围绕两个所述充电极柱设置。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冷却腔为两个,两个所述冷却腔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冷却腔和所述插接孔在所述充电极柱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座体在所述冷却腔和所述插接孔之间设置有隔板。
[0016]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两个所述冷却腔并排设置,所述第二进液接头和所述第二出液接头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冷却腔的两侧且分别与邻近的所述冷却腔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孔。
[0017]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进液接头和所述第二出液接头凸出于所述充电座主体。
[0018]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辆的充电座。
[001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1]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设备的示意图;
[0022]图2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充电座的局部剖视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充电设备;
[0026]10、壳体;20、充电枪;30、冷却装置;31、冷却箱;32、泵体;33、出液管;34、进液管;35、第一出液接头;36、第一进液接头;37、控制阀;
[0027]2、充电座;
[0028]40、充电座主体;41、冷却腔;42、座体;43、充电极柱;44、插接孔;45、第一连接孔;
46、隔板;47、第二连接孔;50、第二进液接头;51、液体通道;52、阀芯;60、第二出液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30]下面参考图1

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例的充电设备1,充电设备1可以与车辆的充电座2电连接。
[0031]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设备1,包括:壳体10、充电装置、充电枪20和冷却装置30。壳体10主要可以起到安装和保护的作用。充电装置主要用于提供电能输出,从而可以实现充电设备1的充电功能。充电枪20起到连接作用,将充电枪20与外接设备连接,这样电能可以通过充电枪20传递到外接设备中。冷却装置30则起到冷却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当充电枪20与外接设备连接充电时会产生热量,而冷却装置30可以冷却和散发充电枪20与外接设备连接充电时产生的热量,从而使充电效果更好,减少充电时间。
[0032]如图1所示,充电装置设置于壳体10内,壳体10可对充电装置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充电装置与外物触碰而受到损坏,而且这样也可以防止操作人员误触到充电装置,从而发生触电现象。充电枪20与充电装置相连接,这样充电装置的电能可以传递到充电枪20,进而可以通过充电枪20将电能传递到外接设备中,实现充电设备1的充电功能。
[0033]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充电枪,所述充电枪与所述充电装置相连接;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泵体、出液管和进液管,所述冷却箱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泵体设置于所述冷却箱,所述出液管的一端与所述泵体相连通且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液接头,所述进液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却箱相连通且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液接头,所述第一出液接口和所述第一进液接口用于与车辆的充电座液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和所述进液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控制所述出液管和所述进液管的通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显示件,所述显示件与所述充电装置电连接,以显示所述充电枪的通断电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接头放置槽,所述第一进液接头和所述第一出液接头分别设置于所述接头放置槽内;或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接头保护套,所述接头保护套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进液接头和所述第一出液接头且与所述第一进液接头和所述第一出液接头可分离。5.一种车辆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座主体,所述充电座主体与充电枪插接配合,所述充电座主体内设置有冷却腔;第二进液接头,所述第二进液接头设置于所述充电座主体且与所述冷却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液接头用于与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长堆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