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厢及自卸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704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厢,涉及特种车辆技术领域,所述底架内固定有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垂直交错设置,所述纵梁设置在横梁上方,所述底架两侧各设有一侧板,所述侧板内部通与防漏侧滑加强板、防漏加强板相连接,所述防漏加强衬板底部与传送带紧密接触,所述防漏侧滑加强板上侧、防漏加强板上侧均与箱体内的推板紧密接触,所述推板侧面与侧板内侧紧密接触,本申请降低了车身高度,重心比普通自卸车的高度低好多,因重心低这一优势,从而降低了主车的油耗,减少了事故率,行驶中稳定性更好,同时增加车身的强度及韧度,减轻了整车的重量,实现了轻量化的提升。化的提升。化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厢及自卸车


[0001]本技术涉及特种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车厢及自卸车。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物料运输业高速发展,在这其中,散货运输占有较大的比例,在散货运输时,往往需要将散货放置于车厢内,到达目的地后再将散货卸下。目前,现有的散货车厢卸货时,多采用侧翻式、后翻式、或履带自卸式卸货,采用侧翻和自翻式卸货车厢,由于车厢重量较大,在卸货时车厢重心会升高,存在翻车的风险,且,在较重载荷下,油缸还易于发生爆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车厢。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车厢,包括底架,所述底架内固定有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垂直交错设置,所述纵梁设置在横梁上方,所述底架两侧各设有一侧板,所述侧板内部通与防漏侧滑加强板、防漏加强板相连接,所述防漏加强衬板底部与传送带紧密接触,所述防漏侧滑加强板上侧、防漏加强板上侧均与箱体内的推板紧密接触,所述推板侧面与侧板内侧紧密接触。
[0006]进一步地,所述车厢后部安装有自锁后门总成。
[0007]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一端与推板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另一端缠绕在卷筒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车厢底部与车架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推板总成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底部与底架固定连接,所述主体、底架均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底架下端装有若干定向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的侧面装有橡胶组件。
[0011]进一步地,所述橡胶组件包括橡胶块和弹簧,所述弹簧与主体相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橡胶块相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车厢上端装有自动化顶盖总成,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中间部位与支撑连臂铰接,所述支撑连臂另一端与驱动连杆固定连接,所述顶盖一侧与摆动定向支架铰接,所述摆动定向支架另一端与车厢侧面铰接,所述驱动连杆上固定有行星齿轮组件,所述行星齿轮组件与齿条相啮合,所述齿条通过液压缸驱动。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之处:本申请降低了车身高度,重心比普通自卸车的高度低好多,因重心低这一优势,从而降低了主车的油耗,减少了事故率,行驶中稳定性更好,同时增加车身的强度及韧度,减轻了整车的重量,实现了轻量化的提升,改变了车身的结构,使之更安全,环保,高效,节能,为用户提升了经济效益和价值。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图1中后门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的张紧总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中的张紧总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中的推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技术的的推板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技术中的可调式卷筒总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9为本技术中的可调式卷筒总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为本技术图9中L

L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为本技术中的可调式卷筒总成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12为本技术图11中N

N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13为本技术中的卷筒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14为本技术图13中的A

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15为本技术中的卷筒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16为本技术车厢后门开启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17为本技术图16中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18为本技术图16的左视图;
[0032]图19为本技术图18中的局部放大图;
[0033]图20为本技术中的自锁式后门总成关闭后的侧视示意图一;
[0034]图21为本技术中的自锁式后门总成关闭后的主视示意图;
[0035]图22为本技术中的自锁式后门总成开启后的侧视示意图;
[0036]图23为本技术中的车顶盖总成的示意图一;
[0037]图24为本技术中的车顶盖总成的示意图二;
[0038]图25为本技术中的车顶盖总成中驱动连杆的示意图;
[0039]图26为本技术图25中的局部放大图;
[0040]图27为本技术中顶盖的主视图;
[0041]图28为本技术中车厢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2]图29为本技术的自锁式后门总成关闭后的侧视示意图二。
[0043]图中,1自锁式后门总成,101上部固定组件,102下部开启组件,103锁杆,105油缸,106支座,107安装座,108支撑板,109旋转轴,112锁止挂钩,113凹型锁止块,114齿状锁止块,115加强板,116橡胶垫;2车厢总成,1301底架,1302纵梁,1303横梁,1304侧板,1305防漏侧滑加强板,1306防漏加强衬板,1307可调卷筒支架,1310轴承支架,1105支撑架;3推板,1101主体,1102定向轮,1103橡胶组件,1104底架,4可调式卷筒总成,401卷筒,40101卷板,40102连接法兰,40103轴承套,40104加强筋,402马达减速机,403转轴,404固定架,405可调卷筒支架,406大调节螺栓,407绞盘,408侧架一,409侧架二,410轴承支架,411连杆,412大螺母,413小调节螺栓,414小螺母,415加强板,416纵向调节螺栓;5张紧总成,501定向伸缩油缸,502定向滑轮,503钢丝油绳,504定向滑道,505导向滑轮一,506导向滑轮二,508导向
滑轮三,509导向滑轮四,510张紧组件,514绞盘,515导向滑轮五;6组合阀总成,7电控系统,8倒车影像系统,9刮料组件,10警示蜂鸣器,11远程操控定位锁止电显系统,12后门防漏装置,13推板防漏装置,14传送带,20车顶盖总成,2001纵梁,2002中间横梁,2003加强板,2004加固梁,2005边梁,2006液压缸,2007齿条,2008行星齿轮组件,2009顶盖,2010支撑连臂,2011摆动定向支架,,2013驱动连杆,2014轴承座;28第一限位开关,29第二限位开关,30车架,31第三限位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4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所述底架内固定有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垂直交错设置,所述纵梁设置在横梁上方,所述底架两侧各设有一侧板,所述侧板内部与防漏侧滑加强板、防漏加强衬板相连接,所述防漏加强衬板底部与传送带紧密接触,所述防漏侧滑加强板上侧、防漏加强板上侧均与箱体内的推板紧密接触,所述推板侧面与侧板内侧紧密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后部安装有自锁后门总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一端与推板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另一端缠绕在卷筒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底部与车架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底部与底架固定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珍王兰新赵江南李晓健韩旭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亚中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