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增压器进油管接头的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6925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55
一种发动机增压器进油管接头的密封结构,包括:机体接头、组合密封垫、弯管接头、铰接螺栓;机体接头安装在机体上,弯管接头的琵琶头两侧均有组合密封垫,一起安装在铰接螺栓上,然后再安装在机体接头上,弯管接头的弯管安装在弯管接头的琵琶头上。使用时,在机体接头下部的锥螺纹上涂上锁固剂后安装在机体与主油道相通的锥孔内;把组合密封垫、弯管接头的琵琶头套装在铰接螺栓上,然后把铰接螺栓下部的螺纹拧入机体接头中间的螺纹孔内,用气动冲击扳手或定扭矩扳手紧固铰接螺栓即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耐高温性强、密封性能好、拆装方便,适合发动机高温润滑油的密封。试验验证,该结构密封性好,可靠性高。可靠性高。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增压器进油管接头的密封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发动机制造领域,涉及一种密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增压器进油管接头的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发动机排放政策的要求越来越严,进一步治理排放污染成为发动机行业关切的首要任务。废气涡轮增压是目前对发动机减低排放普遍采取的技术,高速旋转的增压器涡轮轴颈的润滑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有一种可靠的发动机增压器进油管的密封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0003]在现有技术中,一般增压发动机增压器用的润滑油都是发动机常用的润滑油,即通过管路把发动机机体上的主油道与增压器进油口连接起来,使得油液连通。由于增压发动机润滑油的温度可达120℃左右,所以一般都采用球头锥孔的密封结构。但是这种密封结构对零件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对装配扭矩要求较严,如果这种密封结构稍微出现问题,便易于产生漏油故障。
[0004]国家知识产权局2011年11月02日授权的技术专利“一种增压器进油管合件”申请号为:201120138044.2,授权公告号为:CN 202023627 U;申请日为:2011年05月04日。公开了一种增压器进油管密封结构,包括:进油管螺栓、硬管一、软管接头、软管、硬管二、进油管接头、复合式硬垫圈构成。其密封结构为硬管二的另一端分别与进油管接头圈和复合式硬垫圈相连。复合式硬垫圈由外圈和内圈构成,内圈采用DF型丙烯酸橡胶。由此可见,该专利只是简单说明了增压器进油管接头的密封方式。实践表明,这种密封方式对于一般油管接头的密封是可行的,但所采用的复合式硬垫圈结构在高温应用中容易出现问题。对于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润滑系统约120℃的高温润滑油来说,这种结构可靠性较低。
[0005]综上所述,我们尝试发动机低压油管用的琵琶头加组合密封垫圈的密封结构,设计了一种发动机增压器进油管接头的密封结构,即琵琶头加氟胶组合垫的密封结构。经过试验验证,使用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耐高温性强、密封性能好、拆装方便的发动机增压器进油管接头的密封结构,避免发动机在出厂磨合试验及用户使用中出现漏油现象。
[0007]本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一种发动机增压器进油管接头的密封结构,包括:机体接头、组合密封垫、弯管接头、铰接螺栓;机体接头安装在机体上,一个组合密封垫、弯管接头的琵琶头、另一个组合密封垫依次安装在铰接螺栓上,然后再一起安装在机体接头上,弯管接头的弯管安装在弯管接头的琵琶头上。
[0008]所述机体接头包括:锥螺纹,六方体,密封面,螺纹孔,通孔;机体接头下部为锥螺纹,安装在机体与主油道相通的锥孔内;中间为六方体,顶面为密封面,要求粗糙度Ra1.6;
机体接头上部中间为螺纹孔,螺纹孔下部为通孔。
[0009]所述组合密封垫包括:钢骨架、氟胶密封圈;组合密封垫外部为钢骨架,内部为氟胶密封圈,二者固结为一体。
[0010]所述弯管接头包括:琵琶头、弯管;琵琶头上端面、下端面互相平行,粗糙度Ra1.6,并与组合密封垫贴合;弯管接头上的弯管一端安装在琵琶头上,弯管另一端与增压器进油管的软管连接,弯管的弯曲角度a为90
°‑
160
°
,弯管中部设置有光孔。
[0011]所述铰接螺栓下部为螺杆,其螺纹与机体接头上部中间的螺纹相匹配,安装在机体接头上;铰接螺栓中部为光杆,光杆上有孔,与螺杆上设置的孔相通,光杆外部套装弯管接头的琵琶头;铰接螺栓上部为六方头,其底面为密封面,要求粗糙度Ra1.6。
[0012]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达到以下积极效果:本技术结构紧凑、耐高温性强、密封性能好、拆装方便。铰接螺栓把弯管接头上的琵琶头上下的组合密封垫压紧在机体接头上,加强了密封性,适合发动机高温润滑油的密封。试验验证,该结构密封性好,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发动机增压器进油管接头的密封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发动机增压器进油管接头的密封结构的机体接头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一种发动机增压器进油管接头的密封结构的组合密封垫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一种发动机增压器进油管接头的密封结构的弯管接头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机体接头,2

组合密封垫,3

弯管接头,4

铰接螺栓,5

机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
~
4所示:一种发动机增压器进油管接头的密封结构,包括:机体接头1、组合密封垫2、弯管接头3、铰接螺栓4、机体5;机体接头1下部为锥螺纹1.1,安装在机体5与主油道相通的锥孔内;中间为六方体1.2,可以采用套筒紧固;顶面为密封面1.3,要求粗糙度Ra1.6,保证密封性良好;机体接头1上部中间为螺纹孔1.4,用于安装铰接螺栓4;螺纹孔1.4下部为通孔1.5,用于机油流通。组合密封垫2与标准的组合密封垫圈结构相同,外部为钢骨架2.1,起紧固防松作用;内部的密封圈2.2材质为氟胶,既耐油浸,又耐高温,对发动机润滑系统使用的高温机油有很好的密封性。弯管接头3一端为琵琶头3.1,琵琶头3.1上端面A和下端面B平行,粗糙度Ra1.6,琵琶头3.1上端面A和下端面B与组合密封垫2贴合,保证密封;弯管3.2一端安装在琵琶头3.1上,另一端与增压器进油管的软管连接。弯管3.2的角度α用于调整软管的位置,α角度范围90
°‑
160
°
,避免软管与其他零件干涉,弯管3.2中间的光孔C用于机油流通。铰接螺栓4下部为螺杆,其螺纹规格与机体接头1上部中间的螺纹规格相同,可安装在机体接头1上;机体接头1中部为光杆,光杆上有孔,与螺杆、光杆中间的孔相通,用于机油流通,光杆外部安装弯管接头3的琵琶头3.1;铰接螺栓4上部为六方头,用于紧固,其底面为密封面,要求粗糙度Ra1.6,保证密封性良好。
[0018]使用时,在机体接头1下部的锥螺纹1.1上涂上锁固剂后安装在机体5与主油道相通的锥孔内;把一个组合密封垫2、弯管接头3的琵琶头3.1、另一个组合密封垫2先依次套装在铰接螺栓4上,然后把铰接螺栓4下部的螺纹拧入机体接头1中间的螺纹孔1.4内,用气动冲击扳手或定扭矩扳手紧固铰接螺栓4即可。
[0019]本技术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耐高温,密封性好,解决了发动机试验过程中及用户使用中漏油的问题。
[0020]本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局限于本实例中描述的情况,一切不脱离本技术实质性内容的技术方案及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增压器进油管接头的密封结构,包括:机体接头(1)、组合密封垫(2)、弯管接头(3)、铰接螺栓(4);其特征在于:机体接头(1)安装在机体(5)上,一个组合密封垫(2)、弯管接头(3)的琵琶头(3.1)、另一个组合密封垫(2)依次安装在铰接螺栓(4)上,然后再一起安装在机体接头(1)上,弯管接头(3)的弯管(3.2)安装在弯管接头(3)的琵琶头(3.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增压器进油管接头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接头(1)包括:锥螺纹(1.1),六方体(1.2),密封面(1.3),螺纹孔(1.4),通孔(1.5);机体接头(1)下部为锥螺纹(1.1),安装在机体(5)与主油道相通的锥孔内;中间为六方体(1.2),顶面为密封面(1.3),要求粗糙度Ra1.6;机体接头(1)上部中间为螺纹孔(1.4),螺纹孔(1.4)下部为通孔(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增压器进油管接头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密封垫(2)包括:钢骨架(2.1)、氟胶密封圈(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宏恩陈利杰唐海兵陈泰岭高毅飞徐向玉李晓刘嘉宗君朋陈晓曹晨霞张诗达罗青松崔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一拖洛阳柴油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